紅內(nèi)期早期瘧鼠腸道菌群和細胞免疫改變及其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1-01-07 20:04
研究背景瘧疾一次典型發(fā)作的癥狀是寒戰(zhàn)、高熱、出汗退熱。在熱帶的發(fā)展中國家或地區(qū),瘧疾本身以及瘧疾所引發(fā)的腸炎和腹瀉嚴(yán)重威脅著人群健康。瘧疾引發(fā)腸道并發(fā)癥狀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已知宿主-原生動物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可改變宿主對病原體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目前,瘧原蟲感染對脊椎動物宿主腸道菌群影響的研究報道極少:日本學(xué)者發(fā)現(xiàn),P.berghei ANKA感染可改變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腸道菌群,并認為這是由菌群紊亂或菌群失調(diào)所致,也與小鼠腸道病變等相關(guān);也有報道,不同來源的同種小鼠,其腸道菌群譜、免疫應(yīng)答狀況等均存在差異;動物實驗中,腸道菌群可減輕紅內(nèi)期瘧原蟲負擔(dān),調(diào)節(jié)瘧疾感染的嚴(yán)重程度。研究紅內(nèi)期瘧原蟲對小鼠腸道菌群譜的改變,可為闡明瘧疾所引發(fā)腸炎和腹瀉的機制并探尋相關(guān)的臨床干預(yù)策略,提供重要線索。CD8+T細胞對紅外期瘧原蟲具有抗瘧作用,但對紅內(nèi)期瘧原蟲的影響尚無定論。IL-17-CD8+T細胞(Tc17細胞或Tc17)屬CD8+T細胞的功能亞群。已知Tc17具有抗腫瘤、抗病原體等作用,迄今尚未見Tc17和...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xué)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圖文】:
實驗設(shè)計(a)與寄生蟲血癥(b)
上述結(jié)果表明,在非SPF環(huán)境下,紅內(nèi)期伯氏瘧原蟲可導(dǎo)致C57BL/6小鼠腸道菌群發(fā)生改變,且在被治愈后,小鼠腸道菌群并未恢復(fù)到未感染前的菌群模式。三、OTU的菌落豐度百分比和優(yōu)勢OTU的變化
小鼠感染瘧原蟲前后,OTU水平上群落豐度百分比變化較大的為OTU265、OTU234、OTU147、OTU4、OTU74、OTU191、OTU199。小鼠感染瘧原蟲后,OTU265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減少,同時OTU4和OTU74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減少,而OTU234、OTU191、OTU147和OTU199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增多。瘧鼠被治療前后,OTU水平上群落豐度百分比變化較大的為OTU265、OTU234、OTU147、OTU293、OTU273和OTU261。其中,治療后OTU265和OTU147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下降,而OTU234、OTU293和OTU273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上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7年全國消除瘧疾進展及疫情特征分析[J]. 張麗,豐俊,張少森,夏志貴,周水森. 中國寄生蟲學(xué)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8(03)
[2]瘧原蟲全蟲疫苗長效保護性下降機制初探[J]. 蔣莉萍,官宏莉,滕萍英,莫剛,李大宇,彭小紅. 中國病原生物學(xué)雜志. 2018(03)
[3]全球瘧疾流行現(xiàn)狀及我國輸入性瘧疾疫情[J]. 陳遠東,屈志強,李萍. 醫(yī)學(xué)動物防制. 2017(01)
[4]我國首例輸入性諾氏瘧原蟲感染現(xiàn)癥病例的診斷和治療[J]. 潘波,裴福全,阮彩文,林榮幸,岑詠珍,劉夢然,鄧卓暉,任文峰,廖寅斌,李曉恒. 中國寄生蟲學(xué)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6(06)
[5]2015年全國瘧疾疫情分析[J]. 張麗,豐俊,張少森,夏志貴,周水森. 中國寄生蟲學(xué)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6(06)
[6]Gut microbiota in autism and mood disorders[J]. Francesca Mangiola,Gianluca Ianiro,Francesco Franceschi,Stefano Fagiuoli,Giovanni Gasbarrini,Antonio Gasbarri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6(01)
[7]20042013年中國瘧疾發(fā)病情況及趨勢分析[J]. 豐俊,夏志貴. 中國病原生物學(xué)雜志. 2014(05)
本文編號:2963157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xué)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圖文】:
實驗設(shè)計(a)與寄生蟲血癥(b)
上述結(jié)果表明,在非SPF環(huán)境下,紅內(nèi)期伯氏瘧原蟲可導(dǎo)致C57BL/6小鼠腸道菌群發(fā)生改變,且在被治愈后,小鼠腸道菌群并未恢復(fù)到未感染前的菌群模式。三、OTU的菌落豐度百分比和優(yōu)勢OTU的變化
小鼠感染瘧原蟲前后,OTU水平上群落豐度百分比變化較大的為OTU265、OTU234、OTU147、OTU4、OTU74、OTU191、OTU199。小鼠感染瘧原蟲后,OTU265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減少,同時OTU4和OTU74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減少,而OTU234、OTU191、OTU147和OTU199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增多。瘧鼠被治療前后,OTU水平上群落豐度百分比變化較大的為OTU265、OTU234、OTU147、OTU293、OTU273和OTU261。其中,治療后OTU265和OTU147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下降,而OTU234、OTU293和OTU273的群落豐度百分比顯著上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7年全國消除瘧疾進展及疫情特征分析[J]. 張麗,豐俊,張少森,夏志貴,周水森. 中國寄生蟲學(xué)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8(03)
[2]瘧原蟲全蟲疫苗長效保護性下降機制初探[J]. 蔣莉萍,官宏莉,滕萍英,莫剛,李大宇,彭小紅. 中國病原生物學(xué)雜志. 2018(03)
[3]全球瘧疾流行現(xiàn)狀及我國輸入性瘧疾疫情[J]. 陳遠東,屈志強,李萍. 醫(yī)學(xué)動物防制. 2017(01)
[4]我國首例輸入性諾氏瘧原蟲感染現(xiàn)癥病例的診斷和治療[J]. 潘波,裴福全,阮彩文,林榮幸,岑詠珍,劉夢然,鄧卓暉,任文峰,廖寅斌,李曉恒. 中國寄生蟲學(xué)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6(06)
[5]2015年全國瘧疾疫情分析[J]. 張麗,豐俊,張少森,夏志貴,周水森. 中國寄生蟲學(xué)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6(06)
[6]Gut microbiota in autism and mood disorders[J]. Francesca Mangiola,Gianluca Ianiro,Francesco Franceschi,Stefano Fagiuoli,Giovanni Gasbarrini,Antonio Gasbarri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6(01)
[7]20042013年中國瘧疾發(fā)病情況及趨勢分析[J]. 豐俊,夏志貴. 中國病原生物學(xué)雜志. 2014(05)
本文編號:2963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9631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