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索拉非尼耐藥的臨床研究
本文選題:索拉非尼耐藥 + 晚期原發(fā)性肝癌 ; 參考:《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年19期
【摘要】:目的探討索拉非尼耐藥的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臨床效果,研究其對患者的不良反應、治療效果等。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42例索拉非尼耐藥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臨床資料,將采用FOLFOX 4方案化療的2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采用XELOX方案化療的22例患者設為試驗組,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差異,同時評價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不良反應,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試驗組患者部分緩解率為18.2%,稍高于對照組的15.0%,疾病穩(wěn)定率為36.4%,稍低于對照組的45.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治療后AFP顯著下降,同時其低于同期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Ⅲ度骨髓抑制率為9.1%,低于對照組的3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索拉非尼耐藥的晚期原發(fā)性肝癌并發(fā)慢性HBV感染患者治療較為棘手,XELOX方案或FOLFOX 4方案具有一定的療效,但XELOX方案骨髓抑制少、不良反應小,進而延緩患者疾病進展、增加其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選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orafenib resistant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HCC), to study the adverse effect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2 patients with sorafenib resistant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admitted in June June 2012, -2014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FOLFOX 4 would be used. 20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were set up as control group, and 22 patients with XELOX chemotherapy were set up a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the level of alpha fetoprotein (AFP)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19.0 software. The results of partial remiss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18.2%,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wo groups. In group 15%, the rate of disease stability was 36.4%, slightly lower than 4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The AF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rate of bone marrow inhibi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1%,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5%),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differe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orafenib resistant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are more difficult to treat, XELOX scheme or FOLFOX 4 scheme has a certain effect, but the XELOX scheme has fewer myelosuppression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n postpones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ncreases the compliance of the treatmen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selection.
【作者單位】: 蘇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內四科;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內一科;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科;青海省人民醫(yī)院消化科;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基金資助項目(G1998051211)
【分類號】:R735.7;R512.6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靜;劉穎;劉銳;曾敬;姚為付;陳輝;周尚成;;利用DALY分析湖北省某市城區(qū)惡性腫瘤疾病負擔[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3年06期
2 黃永良;席亞鳴;王華曦;;D-二聚體與結直腸癌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13年19期
3 夏寧俊;彭海燕;章永紅;;益氣養(yǎng)陰法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12期
4 任冠華;葉劍飛;范亞光;王競;孫志娟;賈輝;杜欣欣;候朝華;王穎;趙永成;周清華;;中國天津大港油田LDCT肺癌篩查人群防治知識調查與分析[J];中國肺癌雜志;2014年02期
5 吳曄;王震俠;;肝細胞癌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療的研究進展[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4年01期
6 張曉軒;周宇姝;陳曉;吳晶晶;鄭芳;楊小兵;龍順欽;吳萬垠;韓守威;;健脾理氣抑瘤方對人肝癌HepG2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年04期
7 沈迪;王小兵;車軼群;劉秋穎;張超;李艷芬;田海梅;李茉;張偉;齊軍;;肺癌患者血清MIC-1升高的臨床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年02期
8 李立平;吳煒景;李曉;張家仕;馬艷春;謝子英;孫大勇;趙亞剛;;CD151蛋白胃癌組織中表達情況與中醫(yī)證型及胃癌轉移相關性初探[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年10期
9 李靜;劉佳;;肝癌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年18期
10 白燕;;甘露聚糖肽膠囊防治腫瘤化療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萌;任國峰;;雌馬酚抑制人乳腺癌MCF-7細胞增殖及機制研究[A];達能營養(yǎng)中心青年科學工作者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曉松;Lgr5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調控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3年
2 邵耘;MicroRNA-101與環(huán)氧化酶-2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何斐;炎癥信號通路基因多態(tài)性、環(huán)境因素及肺炎衣原體感染與原發(fā)性肺癌易感性及預后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褚光輝;基于iTRAQ技術的結直腸癌蛋白標志物鑒定[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曹芳麗;HPV感染與食管鱗癌患者預后關系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6 劉錦新;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PM8在人乳腺癌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對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楊小清;GLUT1與膀胱癌進展相關性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石萌;對Fas信號通路誘導胃腸道腫瘤產生EMT現(xiàn)象的研究及microRNA對其調控機制的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朱銀松;白藜蘆醇協(xié)同吉非替尼克服非小細胞肺癌PC9/G細胞耐藥的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10 王慧;1、miR-498、miR-let-7d及miR-let-7e與乳腺癌相關性的研究 2、乳腺葉狀腫瘤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美玲;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轉移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2 孫靜宜;化痰逐瘀消瘤湯治療原發(fā)性腦瘤臨床研究及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3 肖小意;HIF-1α、TGF-β1和VEGF在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3年
4 師磊;m1A甲基轉移酶hTrm6p/hTrm61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鄭州大學;2013年
5 周沫;萊菔素抗癌活性及機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6 李照;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與傳統(tǒng)開腹術式的臨床近期療效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韋春回;胃癌血清生物標志物的篩選及差異蛋白的表達驗證[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魏秀琴;河南漢族人群IL-1F5基因microRNA靶序列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胃癌易感性的關系[D];鄭州大學;2013年
9 陳增典;無報警征之下消化道癥狀患者結腸鏡檢查結果回顧性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陳秀清;胃腸癌合并糖尿病的代謝特點及其對癌癥預后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薇薇;余少培;晏真明;;奧沙利鉑聯(lián)合Exosome誘導的效應性T細胞抑制HepG2細胞增殖的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2年07期
2 滕鳳猛;吳窮;陳昌杰;楊清玲;王惠;;多藥耐藥相關蛋白在肝癌耐藥細胞系HepG2/Oxal中的作用機制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倪嘉延;黃康華;許林鋒;;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后HIF-1α表達與腫瘤復發(fā)及轉移的關系[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2年04期
4 孫永臣;錢曉萍;劉寶瑞;;奧沙利鉑兩種給藥模式下抗腫瘤效果的體內實驗對比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0年05期
5 蔡樹華;張東成;李化龍;;全身熱療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近期療效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2年05期
6 石慶芳;韓軼超;姜立真;楊俊娥;;FOLFOX4方案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2年09期
7 尚闖;龐志剛;劉超;耿翔;;大黃素與奧沙利鉑聯(lián)合應用對人肝癌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年03期
8 田思源;徐愛兵;沈茜;蔡鴻宇;周元;;吉西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年01期
9 馬麗霞;朱晶;劉顯紅;程穎;;奧沙利鉑聯(lián)合氟尿嘧啶與亞葉酸鈣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年14期
10 儲玉山;朱小慶;張玉宇;陸小華;曹建民;;索拉非尼聯(lián)合奧沙利鉑對肝癌HepG2細胞的抑制作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培;顧曉怡;姜藻;張熾敏;王彩蓮;張琳;朱寧;;奧曲肽持續(xù)滴注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1年12期
2 沈冬,左云;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3年02期
3 江偉;馮繼鋒;潘良熹;黃興恩;陳嘉;;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6年01期
4 孫桂麗;任志紅;李立飛;;高強度聚焦超聲聯(lián)合三維適形放療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08年07期
5 肖文華;朱建華;李秋文;康歡榮;付艷;成翠香;王如良;;節(jié)拍療法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1例[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8年10期
6 陳強松;歐武;黃偉章;裴潤瓊;李傳葉;;健脾抑瘤湯對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年05期
7 陳瑞睿;姜家康;遲文成;;復原抗癌湯(參杉癌康湯Ⅱ號)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31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11年06期
8 李金昌;樊杜英;劉平莊;羅溢昌;高文凱;梁洪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31例[J];中醫(yī)研究;2013年01期
9 覃清清;韋勁松;黃智芬;黎漢忠;袁穎;桂海濤;許瑞琪;;健脾扶正湯對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yī)學報;2013年05期
10 周顏;鄧俊;陳衛(wèi);;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21例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強松;歐武;陳奕;黃偉章;裴潤瓊;李傳葉;;健脾抑瘤湯對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A];2011年中華名中醫(yī)論壇暨發(fā)揮中西醫(yī)優(yōu)勢防治腫瘤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嵇康;;免疫療法與中藥結合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96例臨床療效觀察[A];第二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王榕平;王泳;;氟脲苷、順鉑、消癌平序貫方案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觀察與療效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朱輝;陳文直;王智彪;伍烽;黎克全;蘇海兵;金成兵;;非手術治療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及原發(fā)性惡性骨腫瘤[A];第一屆中國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研討會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郭仁宏;潘良熹;馮繼鋒;鄭秀立;張全安;潘銀山;;艾迪注射液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41例[A];第八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張華;王清茂;;經皮左鎖骨下動脈插管植入藥盒系統(tǒng)灌注羥基喜樹堿為主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7 張鳳瑞;宿桂霞;彭利;薄慕琴;;華蟾素注射液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8 李威;張慧穎;趙領娣;買玲;許林平;王耀美;高全立;;回顧性分析RetroNectin激活的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療效[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9 劉俊波;陳強松;黃常江;歐武;;巖舒注射液結合西藥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A];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黃智芬;黃其春;陳強松;黎漢忠;譚志強;張作軍;陳闖;;健脾消積湯對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生活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A];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重慶 陳永久;中醫(yī)藥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一例[N];民族醫(yī)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樹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治療方案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覃清清;健脾扶正湯對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許瑞琪;健脾扶正湯對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張晶晶;沙利度胺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觀察[D];承德醫(yī)學院;2013年
4 姚翔;中醫(yī)藥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療效的Meta分析及原發(fā)性肝癌伴門靜脈癌栓的中醫(yī)證候學分析[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張慧穎;RetroNectin活化的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6 黃鸝;亞砷酸聯(lián)合健脾理氣中藥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79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07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