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感染鼠疫菌后的病理觀察
本文選題:鼠疫 + 病理; 參考:《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用不同劑量的141株鼠疫菌對實驗豚鼠鼠蹊部皮下接種后引起的病理特征變化,并進行其組織形態(tài)學觀察。方法采用141株鼠疫菌分25個(低劑量組)、100個(中劑量組)、5 000個(高劑量組)三個劑量組接種成體實驗豚鼠鼠蹊部皮下,接種后,有病死的立即取材、未病死的14 d分別處死實驗豚鼠取材。取肝臟、脾臟、肺臟、腎臟及心臟等實質(zhì)性臟器固定滅菌做病理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同時對所取的臟器材料做鼠疫細菌學培養(yǎng)和鼠疫噬菌體裂解實驗,以確定各臟器是否含菌,豚鼠是否是特異性死亡。結(jié)果接種不同劑量141株強毒鼠疫菌的實驗豚鼠的肝臟、脾臟、肺臟、腎臟和心臟均分離出鼠疫菌;其組織巨檢均有顯著的病理變化,鏡檢除心臟外均有明顯的病理變化,且呈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脂肪變性及組織壞死表現(xiàn)。結(jié)論 141株鼠疫菌的不同劑量組均引起實驗豚鼠急性炎癥反應(yīng),豚鼠肝、脾、肺、腎、心等實質(zhì)性臟器的病理變化顯著,并隨接種劑量增大而出血及組織壞死逐漸嚴重。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141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after subcutaneously inoculated in groin of guinea pigs. Methods 141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divided into 25 (low dose group) and 100 (middle dose group (5 000) (high dose group) three dose groups were inoculated subcutaneously into the groin of adult guinea pigs. The experimental guinea pigs were killed 14 days after death.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 heart and other solid organs were fixed and sterilized for HE staining, and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At the same time, bacteriological culture of Yersinia pestis and bacteriolysis of plague phage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organs contain bacteria, guinea pigs are specific to death. Results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 and heart of the guinea pigs inoculated with 141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at different doses. There were different degrees of hyperemia, hemorrhage, fatty degeneration and tissue necrosis. Conclusion 141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in different dose groups all caused acut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guinea pig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 and heart of guinea pigs were significant, and the bleeding and tissue necrosis gradually became ser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oculation dose.
【作者單位】: 青海大學醫(yī)學院;青海省地方病預(yù)防控制所;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病理科;
【分類號】:R516.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濤;鼠疫菌侵襲致病機理[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97年01期
2 王虹;劉海洪;吳小紅;高亞兵;王津;郭兆彪;彭瑞云;宋亞軍;李才;楊瑞馥;;小鼠吸入性鼠疫病理學和毒力相關(guān)基因的體內(nèi)轉(zhuǎn)錄[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6年12期
3 魏紹振;焦巴太;王發(fā)輝;楊浩杰;;1例腺鼠疫繼發(fā)敗血型鼠疫的尸檢報告[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6年06期
4 趙海紅;家兔對強毒鼠疫菌141株的敏感性試驗[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4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周華杰;淺論鼠疫暴發(fā)疫情的重點處理措施[J];職業(yè)與健康;1999年04期
2 楊曉艷;趙海紅;張珊瑚;辛有全;金星;金泳;張青雯;祁芝珍;;Balb/c小鼠滴鼻感染鼠疫菌的敏感性測定[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14年03期
3 趙忠智;于守鴻;張愛萍;黨占翠;王梅;鄭誼;熊浩明;于志敏;趙海龍;王祖鄖;;豚鼠感染鼠疫菌臟器的病理改變[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志忠,顧峰,楊桂榮,申晶,于曉鳳,于曉冬;植物在鼠疫菌保存和傳播中的某些作用[J];地方病通報;2001年04期
2 席亞芳;開發(fā)西部嚴防旱獺鼠疫發(fā)生[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1年06期
3 ;鼠疫可能與基因轉(zhuǎn)移有關(guān)[J];口岸衛(wèi)生控制;2002年03期
4 戴瑞霞,李敏,趙海紅,金泳,席亞芳,金星,李存香,辛有全,楊曉艷,馮建萍;中國鼠疫菌耐鏈霉素菌株的監(jiān)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年11期
5 陸洪潮,杜暉,楊華,胡靜英,凱金祥,吳國剛,何成友,王仕香,王世華,張永榮;貴州省首次鼠疫暴發(fā)流行的調(diào)查結(jié)果[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4年04期
6 王光惠;云南省德宏州鼠疫概況[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4年12期
7 何劍峰,羅會明,梁文佳;鼠疫的基本知識與預(yù)防控制[J];華南預(yù)防醫(yī)學;2005年03期
8 王春風 ,黃江泉;中國鼠疫形成的三大地域特征[J];湖南安全與防災(zāi);2005年10期
9 楊海;雷新躍;;試論鼠疫起源和分布[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6年02期
10 張貴;張貴軍;劉振才;;抗生素治療鼠疫的現(xiàn)狀及進展[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濤;李麗;趙建華;;鼠疫研究概述[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2012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馬曉華;鼠疫之戰(zhàn)[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9年
2 賀雄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夏連續(xù) 劉汀;鼠疫來臨科學防控不恐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3 自治區(qū)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供稿;提高防護意識 消除鼠疫危害[N];西藏日報;2003年
4 自治區(qū)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供稿;鼠疫流行病學[N];西藏日報;2003年
5 王雪飛;鼠疫檢測新技術(shù)身手不凡 30分鐘內(nèi)鎖定鼠疫菌及抗體[N];健康報;2007年
6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yù)防控制所研究員 海榮;遠離旱獺 清除災(zāi)區(qū)鼠疫隱患[N];健康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曲識;鼠疫菌毒力調(diào)節(jié)因子Hfq及CRP作用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姜慧;1942年河套地區(qū)鼠疫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2 王娜;中國鼠疫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研究[D];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2011年
3 尤敬民;1911年直隸鼠疫防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羅張;鼠疫菌重要調(diào)控蛋白的表達純化及其DNA結(jié)合活性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1年
5 馬立芝;鼠疫耶爾森氏菌調(diào)控子Fis蛋白比較轉(zhuǎn)錄譜研究及其DNA結(jié)合活性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1年
6 謝芳;中國鼠疫耶爾森菌基因組重排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2010年
,本文編號:1853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85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