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
本文選題:發(fā)熱 切入點:血小板減少 出處:《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安徽省滁州市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發(fā)病危險因素,為該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采用性別、年齡、住址匹配的1∶4配對病例對照研究,對安徽省滁州市的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例和選取的對照人群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對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危險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為:發(fā)病前1月與病例接觸、接觸身上有蜱蟲的狗、被蜱蟲叮咬、生活區(qū)周圍有蜱蟲和工作間歇坐臥草地(均有P0.05)。進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發(fā)病前1月與病例接觸(OR=5.44,95%CI:1.56~19.04,P=0.004)、接觸身上有蜱蟲的狗(OR=12.81,95%CI:3.20~51.25,P0.001)和被蜱蟲叮咬(OR=47.25,95%CI:6.94~321.53,P0.001)是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結論與病例接觸史、接觸身上有蜱蟲的狗和被蜱蟲叮咬是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主要發(fā)病危險因素,需加強對高發(fā)人群健康宣教和個人防護指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fever patient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nd selected control population in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paired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screen the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significant variables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re: contact with the case on January, contact with the dog with ticks and bite by ticks. The results of furth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icks and intermittent sitting and lying meadows around the living area (both P0.055.05.45% CI: 1.56% 19.04% P0.004, 12.8195 CIW 3.2051.25 P0.001) and tick-bitten ORO 47.2595 CIW 321.53P0.001 were fever with platelets in the area before onset of disease (47.2595 CIW 6.94% 321.53P0.001). To reduc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syndrome. Conclusion the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cases,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fever associated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re contact with the dogs with ticks and being bitten by tick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personal protection guidance to the high risk population.
【作者單位】: 滁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科;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73055,81601794) 江蘇省重大新發(fā)傳染病綜合防控科技示范工程(BE2015714)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A類項目(2013-WSN-061) 江蘇省“科教強衛(wèi)工程”青年醫(yī)學人才項目(QNRC2016545)
【分類號】:R51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洪業(yè);淺談危險因素干預與場所干預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1年06期
2 李慶華,王菲,歐陽文,唐靜怡;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年06期
3 陳茜;傷害現(xiàn)狀及危險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3年03期
4 金燕琴;沈華浩;;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危險因素[J];國際呼吸雜志;2006年11期
5 張明泳;刁玉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的調查[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6 于艷輝;孫曉紅;趙偉麗;;青年卒中的常見病因及危險因素[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2期
7 李奮;;兒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及其防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年01期
8 趙晉霞;;淺析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危險因素控制的重要性[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年11期
9 李丹妍;;淺談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危險因素[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年06期
10 謝小燕,劉雪琴;難免性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及預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寶紅;蔣秋煥;;早期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與健康教育[A];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續(xù)專業(yè)護理服務暨規(guī)范化管理學術研討班論文集[C];2012年
2 趙華;;供應室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A];河南省現(xiàn)代消毒供應中心(室)建設與管理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毛麗;;淺談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與預防[A];2010年江蘇省藥學大會暨第十屆江蘇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翠蘭;胡大一;;長QT綜合征發(fā)病率及不同年齡段的致命性危險因素[A];全國心律失常的現(xiàn)代診療新進展專題會議資料匯編[C];2010年
5 李成義;林貴軍;劉宗明;;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A];第二十三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六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王貞;韓釗;范虹;張征;馮靚;葉祖森;;溫州地區(qū)中青年卒中各年齡段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A];2008年浙江省神經(jīng)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張穎;張寅坤;韓耀風;方亞;;廈門市廈港社區(qū)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8 劉學軍;何伯玲;蘇林雁;;長沙市區(qū)兒童電子游戲成癮危險因素的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王海明;;手術中壓瘡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A];2012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省護理學會分會場安徽省護理學會護理專業(yè)化發(fā)展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王笑微;;103例梗阻性黃疸病人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一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麗;老年人群跌倒危險因素和康復干預效果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2 于普林;北京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狀況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鄧明揚;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與實驗室特點分析及動靜脈血栓形成獲得性/遺傳性危險因素篩查[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一郎;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后早期并發(fā)癥危險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藍燕芬;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后并發(fā)出血危險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張玉;H型高血壓與冠心病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何金虎;手足口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患兒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孫麗蕊;TIA危險因素及預后的前瞻性綜合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孫雪薇;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不良預后及其危險因素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7 許磊;靜安寺街道社區(qū)60歲及以上老人跌倒現(xiàn)況、危險因素和預防服務需求調查[D];復旦大學;2013年
8 李玉川;兒童嗜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預后危險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14年
9 馬莉雅;幾種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挖掘分析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10 買吾拉江·阿木提(Maiwulajiang-Amuti);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危險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19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1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