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某綜合性醫(yī)院白念珠菌與非白念珠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貴州某綜合性醫(yī)院白念珠菌與非白念珠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
【摘要】:正念珠菌屬真菌是常見條件致病性真菌,寄居于口腔、胃腸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引起皮膚、黏膜身體淺部感染,也可引起下呼吸道、泌尿道、菌血癥等深部感染,其中白念珠菌是念珠菌屬真菌的主要致病菌。但隨著抗真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非白念珠菌比例和耐藥性的不斷上升,給臨床防治抗真菌感染帶來新挑戰(zhàn)[1]。我們對2013年2月~2016年3月1 105株念珠菌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了解白念珠菌與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分布與耐藥性差異,為臨
【作者單位】: 貴州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管理科;貴州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微生物學實驗室;貴州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檢驗科;
【基金】:貴州省黔南州社會發(fā)展科技項目(黔南科合社字[2013]20號)
【分類號】:R519.3
【正文快照】: 念珠菌屬真菌是常見條件致病性真菌,寄居于口腔、胃腸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引起皮膚、黏膜身體淺部感染,也可引起下呼吸道、泌尿道、菌血癥等深部感染,其中白念珠菌是念珠菌屬真菌的主要致病菌。但隨著抗真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非白念珠菌比例和耐藥性的不斷上升,給臨床防治抗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郭景玉;張云林;陳海東;何柳;賀先奇;;2010—2014年解放軍三一六醫(yī)院念珠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年03期
2 蔣婷;袁明勇;鄭玲利;;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2013年病原菌的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年02期
3 廖國林;李江萍;吳真;孫沛;王海紅;婁良文;;2012年1月—2014年8月武漢市普仁醫(yī)院非ICU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年01期
4 趙德軍;邱洪;胡昭宇;付維嬋;曹雁;武靜;;住院病人念珠菌感染的動態(tài)變化及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年02期
5 劉瑞;;念珠菌感染特性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年02期
6 黃睿;辛建保;;肺部白色念珠菌與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險因素的比較[J];臨床內科雜志;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江萍;廖國林;;2013—2016年武漢市普仁醫(yī)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7年02期
2 劉勇;趙德軍;;呼吸道標本中白色念珠菌的分離培養(yǎng)及耐藥性分析[J];醫(yī)療裝備;2017年04期
3 謝朝云;熊蕓;孫靜;楊忠玲;胡陽;;貴州某綜合性醫(yī)院白念珠菌與非白念珠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6年06期
4 李航;龔寶勇;羅銀珠;吳玉娥;陳梅玲;陳銳;劉曉霖;王暉;黃韌;張鈺;;耐藥白色念珠菌彌散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6年09期
5 郭英;;社區(qū)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藥狀況調查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年15期
6 孫賢輝;韓文龍;;我院ICU5年住院危重患者念珠菌感染狀況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6年13期
7 石勇明;周祖模;陳林;石鼎;;諸暨地區(qū)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原菌及耐藥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6年03期
8 趙文菊;;2013—2015年重慶市榮昌區(qū)中醫(yī)院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年04期
9 李慶妮;甄秀梅;黃力毅;全昌園;周麗君;吳清茂;宣偉軍;;吩噻嗪類光敏劑介導的光動力抗菌療法對體外白色念珠菌殺傷作用的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10 郭景玉;張云林;陳海東;何柳;賀先奇;;2010—2014年解放軍三一六醫(yī)院念珠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婷;袁明勇;鄭玲利;;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2013年病原菌的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年02期
2 廖國林;李江萍;吳真;孫沛;王海紅;婁良文;;2012年1月—2014年8月武漢市普仁醫(yī)院非ICU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年01期
3 袁本清;劉東華;張愛群;龔萍;宋發(fā)谷;;ICU與非ICU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19期
4 徐旭燕;張藝;施亞萍;;呼吸內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譜監(jiān)測及耐藥情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4年03期
5 楊青;俞云松;孫自鏞;陳中舉;徐英春;張小江;汪復;朱德妹;胡付品;卓超;蘇丹虹;張泓;孔菁;張朝霞;季萍;王傳清;王愛敏;倪語星;孫景勇;單斌;杜艷;胡云建;艾效曼;徐元宏;沈繼錄;黃文祥;賈蓓;魏蓮花;吳玲;;2011年中國CHINET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3年05期
6 李政;高玲;王玉春;蔣冬香;;498株念珠菌菌種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華夏醫(yī)學;2013年04期
7 趙德軍;胡昭宇;付維嬋;武靜;曹雁;李金洋;田維濤;吳大貴;劉彬;;老年病房患者下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年11期
8 劉又寧;曹彬;王輝;陳良安;佘丹陽;趙鐵梅;梁志欣;孫鐵英;李燕明;童朝暉;王臻;賀蓓;楊薇;瞿介明;李向陽;陳榮昌;葉楓;康健;李爾然;陳萍;鄭巖;馬忠森;任錦;施毅;孫文逵;馮玉麟;范紅;姜淑娟;張嵩;熊盛道;左鵬;王占偉;;中國九城市成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微生物學與臨床特點調查[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年10期
9 李紅;;599株念珠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年08期
10 王繼紅;;100例泌尿生殖道念珠菌病患者的菌種及藥敏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年1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為國;黃敏;;白念珠菌粘附上皮細胞的機制[J];國外醫(yī)學(微生物學分冊);2002年02期
2 龐傳超,黃冰玉,崔紹山,李守柔;兼并復合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白念珠菌和其它念珠菌[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年05期
3 馮文莉;王艷青;奚志琴;楊靜;張潤梅;冀英;吳媛;賈曉強;;非白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感染危險因素的對比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年17期
4 譚宏月;陳麗華;皇幼明;鐘彬;顧軍;溫海;;白念珠菌基因敲除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2年06期
5 侯幼紅,王正文,王立新;白念珠菌致病方式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皮膚病學分冊;1990年05期
6 張育華;;白念珠菌與臨床[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7 趙敬軍;;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近況[J];國外醫(yī)學(微生物學分冊);2000年02期
8 牛云彤,李少平;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0年01期
9 王魯,刁慶春,蔣戈,劉榮卿,鐘白玉;白念珠菌保護性單抗的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1年05期
10 王英;白念珠菌粘附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冬云;譚升順;馬慧群;馬韻琴;陳慶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測定[A];200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滿旭;王惠平;;白念珠菌轉錄因子編碼基因表達與氟康唑耐藥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黃廣華;;白念珠菌有性生殖、形態(tài)發(fā)生及毒性的進化[A];中國菌物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慧;徐寧;喻其林;程欣欣;邢來君;李明春;;鈣細胞存活途徑與白念珠菌的致病性[A];中國菌物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閻瀾;李妙海;曹永兵;高平揮;王彥;姜遠英;;白念珠菌耐藥新蛋白——交替氧化酶[A];藥學發(fā)展前沿論壇及藥理學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強基因1的研究進展[A];2008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線粒體功能在不同環(huán)境對白念珠菌生存及代謝的影響[A];2012年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會議摘要[C];2012年
8 曾躍斌;;白念珠菌全基因組表達譜芯片在抗真菌藥物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化療藥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周萬青;沈瀚;張之烽;張葵;;白念珠菌臨床分離調查及基因分型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景偉芳;王惠平;;白念珠菌對唑類藥物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國虹 雨凈;微生物的是是非非[N];中國教育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潘搏;白念珠菌甘露多糖疫苗評價及白念珠菌侵入人內皮和上皮細胞動態(tài)觀察[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2 賈淑琳;香蓮方對耐藥白念珠菌外排泵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3 高盈;口腔和陰道黏膜上皮細胞與白念珠菌相互作用的免疫學機制比較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6年
4 徐大勇;白念珠菌質膜蛋白CaRch1對細胞質內鈣離子穩(wěn)態(tài)和耐藥調控功能的機理研究[D];江南大學;2016年
5 胡志德;miR-146a在白念珠菌引發(fā)的固有免疫應答中的調節(jié)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6 劉澤虎;白念珠菌形態(tài)、胞壁多糖的結構及其免疫學活性的相關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唐寧楓;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8 王平;陰道念珠菌菌種及香蓮方逆轉白念珠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9 許懿;小檗堿與氟康唑協同抗耐藥白念珠菌的作用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10 李彩霞;陰道細菌群落多樣性及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相關白念珠菌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毛艷紅;HSP90抑制劑對白念珠菌刺激巨噬細胞分泌IL-23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段志敏;白念珠菌誘導人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THP-1細胞)固有免疫應答機制的初步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5年
3 徐輝;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對白念珠菌抗菌效應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4 嚴園園;黃連解毒湯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潘彥衛(wèi);白念珠菌Sap與伊曲康唑耐藥性關系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呂亞萍;白念珠菌ERG4基因突變/高表達與唑類藥物耐藥的關系[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李晴;VVC患者臨床分離白念珠菌鋅簇轉錄因子Cap1、Mrr1對外排泵基因MDR1的作用[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牛理達;線粒體呼吸鏈相關基因在不同碳源條件下對白念珠菌菌絲形成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9 曹雪姣;法尼醇對白念珠菌cAMP-PKA信號通路作用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楊宇;基于代謝組學的白念珠菌對唑類藥物交叉耐藥機制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465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24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