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相互作用在化學體系、生物化學體系和環(huán)境體系中廣泛存在,是各種生理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發(fā)揮的基礎。毛細管電泳具有分離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樣品用量少等特點,在研究分子相互作用方面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因此開展相互作用研究,特別是毛細管電泳相互作用分析及應用研究在手性藥理學、環(huán)境毒理學、藥物創(chuàng)制學及生物醫(yī)學工程領域有重要意義。 相互作用有多種表達方式,包括結合常數(shù)、結合位點及自由能變等參數(shù),其中結合常數(shù)是表征相互作用強弱最重要的參數(shù)之一。 本文在以毛細管電泳為手段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分子相互作用的毛細管電泳分析(CEIA)方法,特別是針對復雜體系和電中性分子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將CEIA方法應用于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小分子與細菌和雞血紅細胞的相互作用分析,以獲得相互作用結合常數(shù)。論文進一步基于相互作用的原理,開展了以可溶性淀粉、糊精和麥芽糖為手性添加劑的西酞普蘭毛細管電泳手性分離,并對手性識別相互作用機理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具體主要內容包括: (1)應用毛細管電泳方法,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膠束賦予中性客體分子對-硝基苯胺和2-氨基吡啶有效淌度,研究了中性主體分子18-冠醚-6與對-硝基苯胺和2-氨基吡啶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中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毛細管電泳分析方法。以毛細管電泳峰漂移方法,測得了中性主體與中性客體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結合常數(shù)。 (2)將毛細管電泳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從一種物質與另一種物質的相互作用的測定發(fā)展到多個組分共存時與另一物質的相互作用測定,達到了同時評價各組分與指定分子的結合能力的目的。通過這種方法測定了大黃中的有效成分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酚與β-環(huán)糊精和羥丙基-β-環(huán)糊精的結合常數(shù)。 (3)應用毛細管電泳區(qū)帶灌注-自標記技術,研究了麻黃堿、咖啡因、對乙酰氨基酚與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麻黃堿與雞血紅細胞的相互作用。 (4)通過對細菌樣品預處理方法、緩沖液種類、檢測波長以及聚合物添加劑對分離度影響等的考察,研究了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毛細管電泳行為,獲得了優(yōu)化的毛細管電泳分離條件,實現(xiàn)了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離,從而建立起一種輔助的細菌定性識別方法。進一步,研究了抗菌藥物阿奇霉素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阿奇霉素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發(fā)生相互作用,從而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淌度的變化。 (5)基于競爭相互作用原理,采用非手性的C18色譜柱,通過在流動相中加入手性選擇劑β-環(huán)糊精的方法實現(xiàn)了西布曲明對映體的拆分。西布曲明對映體在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R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威,趙鳳林,李克安;環(huán)丙沙星與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9年07期
2 梁宏,邊賀東,涂楚橋,申泮文;La(Ⅲ)與HSA或BSA的結合平衡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01年01期
3 趙雨,徐金澤,趙大慶,席時權,趙冰,徐蔚清;共振喇曼光譜研究稀土離子Er~(3+)對肌紅蛋白結構的影響[J];高等學;瘜W學報;2000年12期
4 郭燦城,李和平,張曉兵,童榮標;meso-5,10,15,20-四[4-(N-吡咯烷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對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3年02期
5 葉剛,汪存信,王志勇,劉欲文,屈松生;鑭(Ⅲ)-氨基酸配合物的溫度滴定量熱法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02年01期
6 王清剛,羅國安,楊樹標;親和毛細管電泳激光誘導熒光法測定牛血清白蛋白與其單克隆抗體的結合常數(shù)[J];高等學;瘜W學報;1999年10期
7 王清剛,羅國安;親和毛細管電泳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1997年11期
8 李向軍,連軍,雙少敏,潘景浩;相溶解度法研究蘆薈大黃素和環(huán)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結作用[J];分析科學學報;1999年05期
9 王清剛,王義明,羅國安,楊樹標;親和毛細管電泳測定孕酮與其單克隆抗體的結合常數(shù)[J];分析化學;2000年06期
10 夏之寧,劉勇,屈鵬程,張小川;毛細管電泳測定物質三元相互作用體系的結合系數(shù)[J];分析化學;2001年10期
,
本文編號:
2560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6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