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救贖:析《寵兒》的《圣經(jīng)》母題
本文關鍵詞:受難、救贖:析《寵兒》的《圣經(jīng)》母題
更多相關文章: 《寵兒》 《圣經(jīng)》 母題 受難 救贖
【摘要】:《寵兒》是諾貝爾獲獎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國內(nèi)外研究大多圍繞種族、性別和文化等關鍵詞展開,從圣經(jīng)母題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十分鮮見!妒ソ(jīng)》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經(jīng)典,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對莫里森創(chuàng)作的影響十分深遠。對《寵兒》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特色作全方位的探討和闡釋,有益于補充《寵兒》的研究視角。
【作者單位】: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寵兒》 《圣經(jīng)》 母題 受難 救贖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寵兒》(Beloved,1987)作為諾貝爾獲獎作家莫作為自己的子民,和他們立約傳福音。但是后來上帝里森(Toni Morrison,1931-)的代表作被國內(nèi)外學者派遣自己的愛子耶穌來到人間,拯救人類,向所有的廣泛熱議,討論的視角雖然多樣,但是大多圍繞種人傳福音,信者“因信稱義”,成為上帝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牛曉紅;;《寵兒》中語言的陌生化[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2 羅桂保;李維興;;論《寵兒》的不確定性[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3 李潔平;張福勇;;《寵兒》開放式結尾之藝術魅力[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彭艷秋;吳慶宏;;試論《寵兒》中歷史記憶的意蘊[J];電影文學;2009年11期
5 孫艷芳;;論鬼魂在《寵兒》中的修辭功能[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10期
6 章汝雯;;《寵兒》漢譯本中話語的建構與解構[J];外語教學;2011年06期
7 杜志卿;;《寵兒》研究在中國[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羅毅;;“他者”視角下《寵兒》的情感解讀[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王秀杰;;從空間視角解讀《寵兒》中黑人群體的建構[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10 劉紅云;;《寵兒》中名字的含義分析(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年0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雷格;在愛與恨的邊緣[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浩宇;《寵兒》中的陌生化[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張軍;對小說《寵兒》的巴赫金式解讀[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陳紅;論《寵兒》的敘事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迅;《寵兒》的文化詩學解讀[D];溫州大學;2009年
5 謝梅;《寵兒》:一個帶有爵士樂特點的開放文本[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倩;《寵兒》中男性權威的顛覆[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李明嬌;創(chuàng)傷與復原:《寵兒》中的母親殺嬰主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程國華;《寵兒》文本內(nèi)反獨白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9 汪曉燕;以巴赫金的敘事理論解析《寵兒》的敘事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司馬雙龍;論《寵兒》[D];蘇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821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68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