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瑪琳菲森的救贖——論電影《沉睡魔咒》對《睡美人》童話原型的顛覆
本文關鍵詞:女巫瑪琳菲森的救贖——論電影《沉睡魔咒》對《睡美人》童話原型的顛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從原型批評理論的視角,分析了電影《沉睡魔咒》對《睡美人》童話原型人物和主題情節(jié)的顛覆,揭示了這種對隱含著父權意識的童話原型的顛覆反映的是當代女性對傳統(tǒng)父權制世界觀的反抗,它打破了傳統(tǒng)童話對女性作為弱者的形象設定和男人拯救女人的舊有救贖模式,頌揚了母愛的圣潔偉大,抒發(fā)了自立、自強、自愛、自救的女性主義救贖觀,和兩性平等和諧細水長流的女性主義愛情觀。
【作者單位】: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涉外學院;
【關鍵詞】: 童話原型 《沉睡魔咒》 《睡美人》 顛覆
【分類號】:J905;I565.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原型通常是一個意象,是榮格所提出的“集體無意識”的外化表現(xiàn)。原型被弗萊定義為文學中可以獨立交際的單位,它以人物、情節(jié)、意象、主題等多種形式在不同時代不同體裁的作品中通過象征的方式反復出現(xiàn)(潘曉靜等,2007:61)[1]。原型批評是本世紀最為重要的西方文學批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潘曉靜;高迎春;;神話原型批評分析《荒原》中的神話人物和意象[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麗;許文艷;;《德伯家的苔絲》中的原型分析[J];電影文學;2009年20期
2 劉淑君;;《蘇珊娜傳》與《竇娥冤》中的神判母題比較研究[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裴素娟;;《蠅王》中豬仔和西蒙之原型解讀[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24期
4 劉平;;麗人行——從原型視角析瓊瑤、亦舒、張欣小說中的女性形象[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年05期
5 廖金生;湯圓;;影視作品中“陳世美”原型與男性性別偏見[J];電影評介;2014年12期
6 李巍;;神話原型批判中原型的地域性——以龍和“同是天涯淪落人”兩個原型作為例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6期
7 郭安;鄭燕;;潘金蓮影視形象與女性性別歧視[J];電影評介;2015年15期
8 趙聯(lián)斌;;一般原型——模型論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0年07期
9 趙聯(lián)斌;;譯者的模擬權限——原型-模型翻譯理論探究[J];長治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柳雅琴;新舊秩序交替時的犧牲品——愛米麗的人物原型探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殷學國;中國詩學漁樵母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漢字教學設計及其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尹超;事件原型衍生的自然交互設計與應用[D];湖南大學;2014年
4 王雪;“世界之軸”:諾斯洛普·弗萊文學批評體系的中心原型[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潔;流浪方舟[D];江南大學;2010年
2 王慧;論弗萊“神話—原型”批評對中國古典詩歌的闡釋功能[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徐國權;海因里!げ疇栃≌f神話原型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4 袁雪蓮;電視災難報道中的原型認知與實現(xiàn)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姚學麗;雙角色人物模式的原型移位與二十世紀美國文學[D];安徽大學;2005年
6 田娟;《冷山》中的人類主題性關注[D];四川大學;2006年
7 張阿娜;《蠅王》的神話原型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黃杰渝;《時代先鋒》專欄中先進人物通訊的敘事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郅惠;曠野的呼喚[D];西北大學;2008年
10 李彬;現(xiàn)代人對“真相”的追尋—對《黑暗的心》的原型解讀[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女巫瑪琳菲森的救贖——論電影《沉睡魔咒》對《睡美人》童話原型的顛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85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39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