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占有:《占有》女性群像的女性主義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1-11-16 20:29
自1990年《占有:一段羅曼史》(Possession:A Romance)出版以來,拜厄特(1936-)及其作品一直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青睞。當前《占有》的研究熱點與成果主要集中在敘事學和女性主義等方面,但尚未有研究對其中女性形象進行總體性梳理。本文以女性主義批評理論為框架,通過文本細讀對《占有》中的女性群像進行分析,從而一窺拜厄特的女性主義觀。本論文共分為三章。第一章從生存環(huán)境的角度分析文本中被禁錮的女性形象:拜厄特在其筆下的封閉世界中嘗試保全女性的生命與靈魂,使戴著鐐銬的女性重獲尊嚴。第二章研究模糊的女性形象:拜厄特通過其筆下無聲無形女性人物的藝術創(chuàng)作,勾勒女性模糊身影后鮮活的精神狀態(tài)。第三章分析妖魔化的女性形象:拜厄特通過對妖女形象的刻畫,表明傳統(tǒng)男性話語下的妖女特質正是女性所特有的閃光點。拜厄特通過對女性形象三個層面的描述,揭示了在三種不同時空中女性所處的生存狀態(tài),并指出:男性對女性的占有只是外在的、有限的,所謂的“完全占有”實際上只是虛幻的男權話語。在作者筆下,女性永遠不可能完全被占有,她們的精神狀態(tài)仍然是鮮活的。拜厄特以筆下一系列女性形象挑戰(zhàn)男性話語霸權,展示了女性從精神及...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中文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ancing in Fetters:the Confined Females
1.1 The Confined World in Myth
1.2 The Enclosure in Reality
1.2.1 LaMotte:A Hermit in the Victorian Age
1.2.2 Maud:Modern Scholar Rapunzel
1.3 Freedom in Chains
Chapter Two Vividness in Blurs:the Blur Females
2.1 Voices of the Voiceless
2.1.1 Mutes Being Watched
2.1.2 Speakers without Verbal Power
2.2 Faces of the Faceless
2.3 Power beneath Blurs
Chapter Three Beauty in Delilah:the Demonized Females
3.1 Melusina:Demi-Snake
3.2 Demagogic Witches
3.3 Beauty in Enchantres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Works by A. S. Byatt
Appendix Ⅱ-- Related Studies on A. S. Byatt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拜厄特小說中臨界狀態(tài)的女性身體[J]. 徐蕾.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9(11)
[2]《占有》中新舊歷史主義的對話[J]. 段國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9(04)
[3]過去與現(xiàn)在的時空交錯——論拜厄特小說《占有》中的循環(huán)時間[J]. 曲麗潔,趙秀福.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4]女性生存狀況的歷史性反思——拜厄特小說《玫瑰色茶杯》的女性主義解讀[J]. 李爭,高興.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5]拜厄特小說《占有》中的幽閉意象解析[J]. 孟育鳳.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6]《占有》之象征意象的文化解讀[J]. 劉愛琴,張琳. 泰山學院學報. 2007(02)
[7]羊皮紙效應:A.S.拜厄特《水晶棺》中童話改寫的痕跡[J]. 梁曉冬.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6(03)
碩士論文
[1]《占有》中A.S.拜厄特的歷史意識和女性主義意識分析[D]. 邱水紅.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499517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中文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ancing in Fetters:the Confined Females
1.1 The Confined World in Myth
1.2 The Enclosure in Reality
1.2.1 LaMotte:A Hermit in the Victorian Age
1.2.2 Maud:Modern Scholar Rapunzel
1.3 Freedom in Chains
Chapter Two Vividness in Blurs:the Blur Females
2.1 Voices of the Voiceless
2.1.1 Mutes Being Watched
2.1.2 Speakers without Verbal Power
2.2 Faces of the Faceless
2.3 Power beneath Blurs
Chapter Three Beauty in Delilah:the Demonized Females
3.1 Melusina:Demi-Snake
3.2 Demagogic Witches
3.3 Beauty in Enchantres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Works by A. S. Byatt
Appendix Ⅱ-- Related Studies on A. S. Byatt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拜厄特小說中臨界狀態(tài)的女性身體[J]. 徐蕾.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9(11)
[2]《占有》中新舊歷史主義的對話[J]. 段國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9(04)
[3]過去與現(xiàn)在的時空交錯——論拜厄特小說《占有》中的循環(huán)時間[J]. 曲麗潔,趙秀福.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4]女性生存狀況的歷史性反思——拜厄特小說《玫瑰色茶杯》的女性主義解讀[J]. 李爭,高興.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5]拜厄特小說《占有》中的幽閉意象解析[J]. 孟育鳳.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6]《占有》之象征意象的文化解讀[J]. 劉愛琴,張琳. 泰山學院學報. 2007(02)
[7]羊皮紙效應:A.S.拜厄特《水晶棺》中童話改寫的痕跡[J]. 梁曉冬.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6(03)
碩士論文
[1]《占有》中A.S.拜厄特的歷史意識和女性主義意識分析[D]. 邱水紅.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4995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349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