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哈代《還鄉(xiāng)》女主角游苔莎悲劇命運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02 21:16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一位重要的小說家和詩人,《還鄉(xiāng)》是他一系列“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創(chuàng)作轉(zhuǎn)型期的著作。自1878年出版以來,《還鄉(xiāng)》受到了評論界及讀者們的廣泛關注。評論家們從不同角度對該作品進行了研讀。本文將圍繞女主人公游苔莎·維爾的悲劇命運展開研究。美麗的游苔莎出生在一個海濱城市蓓口,他的父親是樂隊的指揮。游苔莎自小在蓓口生活并接受教育,直到父母先后去世,她不得已才跟隨年邁的外祖父來到埃格頓荒原居住。但是,從一開始她就與荒原格格不入,視它為“牢籠”和自己的“冥國”,一直想的是如何逃離。因此,在這里讓她原本就抑郁的性格變得更沉悶孤寂了。她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嫁一個好男人身上,以為這樣就可以依靠丈夫離開荒原,過上她想要的生活。然而,她的計劃一次次失敗,先是戴蒙·韋狄放棄她娶了荒原女孩托瑪沁·姚伯為妻,然后是從巴黎歸來的克林·姚伯也下定決心留在荒原,并最終由于用眼過度幾近失明,不得不靠砍荊棘為生。這樣的變動讓游苔莎徹底失望了,為了達成理想,她決定做最后一搏一跟韋狄離開埃格頓荒原。但也就是在他們計劃離開的那天夜里,荒原上風雨交加,他們二人雙雙落水身亡。小說...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Introduction
0.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0.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omas Hardy and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0.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0.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Studies on the Theories Applied
1.1.1 Darwinism
1.1.2 Feminism
1.1.3 The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1.2 Studies on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1.2.1 Studies Abroad
1.2.2 Studies at Home
1.3 Summary
Chapter Two The Selection of Nature
2.1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2.2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 Oppression of Society
3.1 The Bondage of the "Cage"
3.1.1 The Dependent Spirit
3.1.2 The Insufficient Resource
3.2 The Force of the Man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The Breakdown of Self
4.1 The Endless Desire
4.2 The Twisted Personality
4.3 Summar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達爾文主義與莎士比亞研究[J]. 王麗莉. 外國文學. 2009(01)
[2]性別視角下的透視——哈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意識[J]. 賀萍,侯旭.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11)
[3]社會達爾文主義在《卡斯特橋市長》中的運用[J]. 張平.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8(01)
[4]論文學達爾文主義[J]. 王麗莉,王曉群.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07(12)
[5]后現(xiàn)代文化重寫達爾文主義——A.S.拜厄特新維多利亞小說中的達爾文主義[J]. 金冰. 外國文學. 2007(05)
[6]游苔莎——女性內(nèi)在性的超越和自我身份的尋求——對哈代《還鄉(xiāng)》女主角的另一種解讀[J]. 籍曉紅,廖昌胤. 長治學院學報. 2006(04)
[7]論哈代小說中的新女性形象[J]. 馬弦. 外國文學研究. 2004(01)
[8]當代西方女性主義心理學的發(fā)展[J]. 郭愛妹. 國外社會科學. 2003(04)
[9]游苔莎悲劇的后精神分析解讀[J]. 龍娟.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3(03)
[10]哈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達爾文主義[J]. 聶珍釗. 外國文學評論. 2002(02)
本文編號:3261245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Introduction
0.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0.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omas Hardy and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0.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0.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Studies on the Theories Applied
1.1.1 Darwinism
1.1.2 Feminism
1.1.3 The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1.2 Studies on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1.2.1 Studies Abroad
1.2.2 Studies at Home
1.3 Summary
Chapter Two The Selection of Nature
2.1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2.2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 Oppression of Society
3.1 The Bondage of the "Cage"
3.1.1 The Dependent Spirit
3.1.2 The Insufficient Resource
3.2 The Force of the Man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The Breakdown of Self
4.1 The Endless Desire
4.2 The Twisted Personality
4.3 Summar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達爾文主義與莎士比亞研究[J]. 王麗莉. 外國文學. 2009(01)
[2]性別視角下的透視——哈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意識[J]. 賀萍,侯旭.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11)
[3]社會達爾文主義在《卡斯特橋市長》中的運用[J]. 張平.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8(01)
[4]論文學達爾文主義[J]. 王麗莉,王曉群.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07(12)
[5]后現(xiàn)代文化重寫達爾文主義——A.S.拜厄特新維多利亞小說中的達爾文主義[J]. 金冰. 外國文學. 2007(05)
[6]游苔莎——女性內(nèi)在性的超越和自我身份的尋求——對哈代《還鄉(xiāng)》女主角的另一種解讀[J]. 籍曉紅,廖昌胤. 長治學院學報. 2006(04)
[7]論哈代小說中的新女性形象[J]. 馬弦. 外國文學研究. 2004(01)
[8]當代西方女性主義心理學的發(fā)展[J]. 郭愛妹. 國外社會科學. 2003(04)
[9]游苔莎悲劇的后精神分析解讀[J]. 龍娟.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3(03)
[10]哈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達爾文主義[J]. 聶珍釗. 外國文學評論. 2002(02)
本文編號:3261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326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