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之為有機體:一個德國思想史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1-11 13:29
有機形式曾是文學體制的核心觀念,但通常的理解僅將之局限于作品范疇,忽視其思想史內涵。這種觀念成形于1800年前后的德意志思想語境,其哲學背景是機械論世界觀向有機論世界觀的范式轉換。康德通過有機體概念提出自然目的理念,謝林則將它本體化,以此建構絕對者理念。在這種自然哲學進路中,謝林抉發(fā)天才作品與自然產物的同構性,為藝術有機體理念提供了哲學依據。這種藝術意圖使有機體范式滲透入浪漫派的國家思想,并釋放出強勁的語義學潛能。在機械體—有機體的語義對立中,浪漫派所構想的國家有機體理念實質上是一種審美基礎主義。有機體話語表達出浪漫派對啟蒙現代性的不滿,同時也表達出德意志民族的自我理解和現代性想象,但它突破了文化現代性綱領,因而具有誘惑性。
【文章來源】:文學評論.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一鐘與樹:范式轉換
二藝術作品為何是有機體?
三藝術有機體何所為?
本文編號:2970852
【文章來源】:文學評論.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一鐘與樹:范式轉換
二藝術作品為何是有機體?
三藝術有機體何所為?
本文編號:29708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97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