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芬奇密碼》看文化符號的敘事功能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07:36
【摘要】:美國平民作家丹·布朗所著小說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的“達·芬奇密碼現(xiàn)象”、“丹·布朗旋風”對全球造成了巨大影響,丹·布朗小說研究也在逐步升溫。眾多書評家和讀者認為,丹·布朗的小說是令人愉快的知識懸疑小說,能誘使讀者屏住呼吸來追逐情節(jié)并以此為樂,但是,丹·布朗的小說帶給讀者的遠不止這些。如果從文本內(nèi)部入手,分析丹·布朗于小說中置入的特殊文化符號,通過研究符號的排列和組合、符號的隱喻、直至符號所帶來的美學效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該小說作為可讀性文本所帶來的無窮樂趣。本論文主要分為三章: 第一章主要從符號與符號學的角度分析《達·芬奇密碼》中的橫組合與縱聚合符號的敘事;第二章主要分析《達芬奇密碼》的故事及情節(jié)模式;第三章主要是從傳播學角度解說《達·芬奇密碼》中符號敘事的美學效果。
【學位授予單位】:漳州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712
本文編號:2722092
【學位授予單位】:漳州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7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蒲度戎;耿秀萍;;丹·布朗小說中的母親缺失與女性崇拜[J];當代文壇;2008年05期
2 朱振武,周元曉;《達·芬奇密碼》:雅俗合流的成功范例[J];當代外國文學;2004年04期
3 李汝成;劉玉波;;丹·布朗小說的寫作模式初探[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1期
4 李增;霍盛亞;;假作真時真亦假——《達·芬奇密碼》“逼真性”研究[J];當代外國文學;2007年04期
5 張琦;;《傅科擺》與《達·芬奇密碼》——試論通俗小說的界線之二[J];當代外國文學;2007年04期
6 陳世丹;論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之存在[J];外國文學;2005年04期
7 黃漢平;杜燕;;透視“達·芬奇密碼現(xiàn)象”[J];外國文學;2006年04期
8 劉元直;;《達·芬奇密碼》中不確定性解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朱振武;解碼丹·布朗創(chuàng)作的空前成功[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付慧;論丹·布朗的小說藝術(shù)[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霍盛亞;《達芬奇密碼》的逼真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嚴瓊湘;論《達·芬奇密碼》的敘事藝術(shù)[D];中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220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72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