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與東南亞關(guān)系與文學交往研究述評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顏保;越南文學與中國文化[J];國外文學;1983年01期
2 黃廃球;;越南漢詩的淵源、發(fā)展與成就[J];學術(shù)研究;1962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廖凱軍;明代游記、小說與戲曲中的海外國家形象[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玉梅;論越南六八體、雙七六八體詩與漢詩的關(guān)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陳維維;論越南漢文歷史演義小說特色[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苗苗;唐詩與越南李陳朝詩歌[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正亭;;論元明清時期中老邊地民族與疆界發(fā)展變遷關(guān)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李未醉,余羅玉;略論古代中越文學作品交流及其影響[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賈選凝;;熱帶叢林的“幽靈”與“鬼魂”——泰國新近恐怖片三大母題表述[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張玉安;印度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5 何芳川;;古代來華使節(jié)考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趙和曼;廣西籍華僑華人知多少[J];八桂僑史;1989年01期
7 趙和曼;再談廣西籍華僑華人知多少[J];八桂僑史;1993年04期
8 雷春斌;中華武術(shù)在東南亞的傳播[J];八桂僑刊;2002年01期
9 黃金;王飛霞;;古代中國移民與越南社會開發(fā)——以明末清初時期為例[J];八桂僑刊;2007年03期
10 孟原召;;宋元時期泉州沿海地區(qū)瓷器的外銷[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琪;;太倉南郊元明海運倉遺址及相關(guān)航海古跡史實初探[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2 鄭家馨;;中國與南非的早期關(guān)系[A];北大非洲研究叢書——中國與非洲[C];2000年
3 周永衛(wèi);;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幾個問題[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4 周桓;;義凈前往南海諸國和印度的事跡及其貢獻——兼述古代中國與南海諸國的友好關(guān)系[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選[C];1981年
5 陳信雄;;重新評估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6 陳衍德;;文化的雙向互動:近代閩南與南洋[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7 顧曉偉;李云根;;在福建發(fā)現(xiàn)中國的海洋文化——歷史記憶與海洋文化認同[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康海玲;;華語木偶戲在馬來西亞[A];《中國木偶皮影》總第15期[C];2011年
9 顧曉偉;李云根;;在福建發(fā)現(xiàn)中國的海洋文化——歷史記憶與海洋文化認同[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二卷][C];2011年
10 陳衍德;;文化的雙向互動:近代閩南與南洋[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二卷][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麗華;經(jīng)濟援助外交“杠桿”建構(gòu)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朱蓉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民間外交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果海英;西法東來的樣式[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余彬;主權(quán)和移民:從“舊約”到“新約”[D];暨南大學;2009年
5 汪鯨;新加坡華人族群的生活世界與認同體系(1819-1912)[D];暨南大學;2011年
6 黃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學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鄧瑩;《孔子家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易文;越南革新時期新聞傳媒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9 黃璧蘊(Ms. Chaweewan Wongcharoenkul);泰國華人作用:泰國曼谷王朝拉瑪三世至拉瑪五世時期華人社會(公元1824年至公元1910年)[D];上海大學;2010年
10 夏勇;清詩總集研究(通論)[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永貴;明清時期的桂越交通貿(mào)易[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廖紅標;明清時期廣西對外交通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藍韶昱;中越邊境土司社會互動與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歐小珍;邊村經(jīng)濟[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鄭青青;越南民間信仰中的中越異源鬼神圣崇拜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陳海麗;中國飲食在越南的傳承與嬗變[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韋凡州;越南人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韋琴;外來語對老撾語及老撾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和影響[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石春柳;越南古代女性文學探討[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蘇彩瓊;越南文字的變遷與民族意識的發(fā)展[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未醉,余羅玉;略論古代中越文學作品交流及其影響[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陳默;論越南漢文小說《皇越春秋》[J];北方論叢;2000年06期
3 陳正宏;域外漢籍及其版本鑒定概說[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01期
4 戴可來;;越南歷史述略[J];印支研究;1983年01期
5 黃國安;;唐詩對越南詩歌發(fā)展的影響[J];印度支那;1987年01期
6 林明華;;越南古代文學述略[J];印度支那;1987年04期
7 余富兆;淺談由中國小說演化而來的越南喃字文學[J];東南亞縱橫;1998年01期
8 余富兆;越南古代女性文學[J];東南亞縱橫;1999年02期
9 范宏貴;越南文字的替換與發(fā)展[J];東南亞縱橫;2000年S2期
10 夏露;《琵琶行》在越南[J];東南亞縱橫;2002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沂;;從古代中國的天下一體化看當代全球化趨勢[J];哲學動態(tài);2006年09期
2 鄭志強;;論古代中國第五大發(fā)明的歷史命運[J];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3 段煉;;古代中國的自我認同——以“仁”為中心的考察[J];浙江學刊;2008年02期
4 魏茂恒;;古代中國的倡廉懲貪及其現(xiàn)代啟示[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李未醉;魏露苓;;略論古代中國與菲律賓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交流[J];農(nóng)業(yè)考古;2008年04期
6 黃新宇;;古代中國國家大一統(tǒng)歷史觀的傳播[J];傳承;2009年18期
7 盧兵彥;;試析古代中國在東亞崛起的歷史進程及特點[J];太平洋學報;2010年02期
8 殷登國;;六月三伏洗曬忙——從翻經(jīng)會談古代中國婦女的地位[J];紫禁城;2010年07期
9 趙青霞;;古代中國科學思想淺探[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田汝康;古代中國與東南亞——駁法國漢學家戈岱司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方鐵;;古代中國至今老撾、泰國和柬埔寨的陸路交通[A];三條絲綢之路比較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2 周桓;;義凈前往南海諸國和印度的事跡及其貢獻——兼述古代中國與南海諸國的友好關(guān)系[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選[C];1981年
3 葉奕良;;古代中國伊朗文化關(guān)系略論[A];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四輯)[C];1992年
4 何艷杰;;古代中國酋邦輪回研究的幾個問題[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5 李書吉;;論太原在古代中國的歷史地位[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輯)——中國古都學會2003年年會暨紀念太原建成2500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陶世龍;李鄂榮;;地質(zhì)思想在古代中國之萌芽[A];地質(zhì)學史論叢(4)[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葛兆光;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N];文匯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李韻;國博《古代中國》講述文明脈絡[N];光明日報;2011年
3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建偉;親情的泯滅:古代中國的宮廷權(quán)爭[N];人民法院報;2014年
4 江南;古代中國、疆域和版圖歷史概念辨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5 葛兆光;《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后記[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李秀娜;國博舉行“古代中國”基本陳列預展儀式[N];中國文物報;2011年
7 項峰;社會、經(jīng)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N];人民日報;2010年
8 丁國強;作為“法治”國家的古代中國[N];中華讀書報;2013年
9 ;古代中國王朝疆域研究的新成果[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10 全國人大財經(jīng)委經(jīng)濟研究室主任 李命志;古代中國的經(jīng)濟制度是市場經(jīng)濟嗎?[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廖小東;政治儀式與權(quán)力秩序[D];復旦大學;2008年
2 索畢德(sobhitha);古代中國與斯里蘭卡的文化交流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魏志靜;明代茶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寧;古代中國對西藏的統(tǒng)轄與英俄侵略西藏的實質(zhì)[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嵇紅亮;古代中國國家諸術(shù)語考[D];寧波大學;2009年
3 李鼎楚;性腐敗與法律規(guī)制:古代中國的實踐與智慧[D];湘潭大學;2005年
4 高靜;古代羅馬和古代中國法官“能動性”之比較[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5 王娟娟;中國古代的黃河河神崇拜[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曹寅;絲綢之路與古代中國猶太人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1年
7 楊嘯勃;“天府之國”觀念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俞嵐;高中歷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專題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9 張毅;酷吏與漢代法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580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55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