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話語的裂隙和西爾科的末日情結(jié)——解讀《死者年鑒》中的時間觀
本文關(guān)鍵詞:歷史話語的裂隙和西爾科的末日情結(jié)——解讀《死者年鑒》中的時間觀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L.M.西爾科 《死者年鑒》 末日情結(jié) 時間觀
【摘要】:時間是文明沖突和殖民歷史的見證者,也是美國印第安作家L.M.西爾科用來反抗霸權(quán)歷史敘事和殖民話語的重要手段。在《死者年鑒》中,西爾科凸顯了印第安循環(huán)往復的時間模式,改寫了歐洲中心主義時間觀的思維定式,揭示了歐美霸權(quán)主義的"閉合歷史觀"的裂隙,對霸權(quán)歷史敘事的合法性提出了質(zhì)疑。作家采用瑪雅人的時間預言模式,賦予小說濃郁的末世情結(jié),對當今美國社會腐化墮落的細致體察,對歐美殖民主義衰落命運的深刻洞見,對印第安文化復興的急切期盼,都呈現(xiàn)出作家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
【作者單位】: 大連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基金】:2013教育部項目(編號:13YJC752012) 上海外國語大學第八屆博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308074) 2014大連外國語大學科研基金一般項目:萊斯利·馬蒙·西爾科家園政治書寫研究(編號:2014XJYB02)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1977年,萊斯利·馬蒙·西爾科(Leslie Marmon Silko,1948 )憑借長篇小說《典儀》(Ceremony,1977)一舉成名,與莫馬迪、杰拉德·維茲諾、詹姆斯·韋爾奇并稱為“印第安文學四大家”,成為美國印第安文藝復興的領(lǐng)軍人物!兜鋬x》因其撲朔迷離的民俗想象,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對生靈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史惠風;論“燃毀的諾頓”表達的現(xiàn)在時間觀[J];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04期
2 朱利華;;《等待戈多》對新時間觀的啟示[J];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3 梁真;朱彩霞;;鎖不住的時間與解不開的宿命——淺析《喧囂與騷動》中人物時間觀與命運的關(guān)系[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年02期
4 方敏惠;陳丹霞;;時間和命運——論?思{《村子》的時間主題[J];大眾文藝;2012年22期
5 侯淑聲;;?思{的時間觀及其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6 林佳;;《曲徑分岔的花園》與電影MR.nobody之時間觀比較論[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7 張京華;;時間如何前進——進化論隨筆[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張申艷;胡軼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珍惜——哈代悲觀詩歌的折射面[J];名作欣賞;2011年3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雷洪亮;空洞的時間[D];西南大學;2009年
2 徐瑩;論?思{作品中的時間觀[D];遼寧大學;2012年
3 戴維新;“無頭列車”身后景[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3015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30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