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的鬼魂問題——論品欽《秘密融合》中的共同體和他者
本文關(guān)鍵詞:“卡爾”的鬼魂問題——論品欽《秘密融合》中的共同體和他者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秘密融合》 他者 共同體 后現(xiàn)代敘事 J·希利斯·米勒
【摘要】:希利斯·米勒在解讀《秘密融合》時,將黑人男孩卡爾視為一個并不真實存在的"鬼魂"人物。本文試圖透過米勒近年關(guān)于"他者"和"共同體"的論述,反芻他對此短篇小說解讀的未盡之意,并由此分析"卡爾"的鬼魂問題是如何關(guān)聯(lián)米勒關(guān)于"他者"和"共同體"的后現(xiàn)代闡釋。同時,品欽對于這個"鬼魂"的書寫不僅體現(xiàn)了作者當時的后現(xiàn)代敘事觀和政治倫理之維,也間接構(gòu)成了對米勒文學批評的一種反身批判。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Author:Dan Hansongdhs@nju.edu.cn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English Department,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China(210023).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在品欽早期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J.希利斯.米勒,徐穎果;托馬斯·品欽的后現(xiàn)代敘事——《秘密融合》[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胡云菁;空間寓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艷英;試論《萬有引力之虹》的后現(xiàn)代性[D];南昌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從容;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讀托馬斯·品欽的《V.》[J];當代外國文學;2004年01期
2 孫萬軍;;論品欽后現(xiàn)代作品中的“復魅”主題[J];當代外國文學;2007年03期
3 陳文鐵;郝利群;;惡夢之旅的探求與失落——托馬斯·品欽新著《穿越時空》及其他[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7年05期
4 陳橙;;物化后的荒誕文明——論品欽《V.》中的物化[J];南方論刊;2007年09期
5 杜志卿;;現(xiàn)實與歷史的書寫——品欽《V.》的主題探析[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鄭小蕓;;一座沒有出口的迷宮——讀托馬斯·品欽《拍賣第四十九批》有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7 冀愛蓮;;托馬斯·品欽研究在中國[J];三明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許娟;;解讀品欽的“追尋情節(jié)”[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楊萍;;析品欽《葡萄園》中的“義理”[J];懷化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但漢松;;做品欽門下走狗——《性本惡》譯后[J];書城;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杜志卿;;托馬斯·品欽小說《V.》的主題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杜志卿;;后現(xiàn)代敘事中的現(xiàn)實與歷史——讀托馬斯·品欽的《Ⅴ.》[A];2003年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蕭平;品欽:游移在失去確定意義的世界[N];文學報;2008年
2 邱華棟;托馬斯·品欽:熵的世界觀[N];文藝報;2011年
3 李平;“物”時代的靈魂游蕩[N];文學報;2003年
4 葉華年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愛,但是緊閉你的嘴巴[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艷;重構(gòu)托馬斯·品欽的熱寂式文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宏維;品欽在中國的譯介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2 劉進秀;論品欽《V.》中的時間與空間[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趙靈芝;托馬斯·品欽的《拍賣第四十九批》之后現(xiàn)代主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春香;[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宋澤楠;從原型批評解讀品欽作品中的存在主義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潔瓊;后現(xiàn)代主義視域下品欽作品的獨特性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7 楊娟;《萬有引力之虹》中托馬斯·品欽的人文主義精神[D];重慶大學;2013年
8 邵珊;托馬斯·品欽小說的技術(shù)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9 陳淑蘭;透過“熵”的視角看西方社會[D];南昌大學;2010年
10 胡云菁;空間寓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72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17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