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401296分子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和鑒定
本文關鍵詞:LOC401296分子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和鑒定,,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采用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尋找與LOC401296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通過對相互作用蛋白的分析,以進一步了解LOC401296的功能。方法1采用酵母雙雜交的方法篩選LOC401296的相互作用蛋白。首先構建p DBLeu-loc融合表達載體,再將p DBLeu-loc轉入Ma V203酵母菌株,并進行毒性和自激活檢測;然后篩選成人肝c DNA文庫,進行陽性克隆三報告基因表型鑒定;最后陽性克隆回轉驗證,排除假陽性克隆。生物信息學分析篩選到的陽性克隆。2采用細胞免疫熒光方法聯(lián)合激光共聚焦技術觀察LOC401296與相互作用蛋白在HEK293細胞中的共定位。結果1通過酵母雙雜交技術篩選出了LOC401296相互作用蛋白。成功構建p DBLeu-loc融合表達載體,并對篩選到的陽性克隆回轉驗證。將得到的陽性基因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共得到8個陽性克隆。2成功構建p EGFP-GRN、p EGFPPLSCR1、p EGFP-N4BP2L2三個融合表達載體。采用細胞免疫熒光方法聯(lián)合激光共聚焦技術觀察LOC401296分別與GRN、PLSCR1、N4BP2L2在HEK293細胞中共定位情況,發(fā)現(xiàn)LOC401296與3個相互作用蛋白均存在共定位。結論1通過酵母雙雜交技術篩選LOC401296的相互作用蛋白,共篩選出8個陽性克隆,分別為GRN、PLSCR1、N4BP2L2、FN1、NOTCH3、LTBP3、ADAMTS-L4、EGFL7,這些基因各具功能,這表明了LOC401296參與的生物學過程的多樣性及其作用機制的復雜性。2通過細胞免疫熒光方法聯(lián)合激光共聚焦技術對LOC401296和GRN、PLSCR1、N4BP2L2進行了細胞內定位研究,觀察到LOC401296與GRN、PLSCR1、N4BP2L2在HEK293細胞內的表達以及良好的共定位情況,為后續(xù)研究LOC401296的功能提供了線索。
【關鍵詞】:LOC401296 酵母雙雜交技術 相互作用蛋白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Q51;R341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英文縮略表9-10
- 引言10-12
- 第1章 酵母雙雜交技術篩選相互作用蛋白12-31
- 1.1 實驗材料12-17
- 1.1.1 菌株、細胞、載體12-14
- 1.1.2 主要酶制劑、試劑盒、試劑14-15
- 1.1.3 主要儀器設備15
- 1.1.4 主要培養(yǎng)基和緩沖液的配制15-17
- 1.2 實驗方法17-23
- 1.2.1 PDBLeu-LOC誘餌載體的構建17-18
- 1.2.2 PDBLeu-LOC誘餌質粒轉化酵母及毒性、自激活檢測18-20
- 1.2.3 pDBLeu-loc作為誘餌篩選成人肝cDNA文庫20-23
- 1.2.4 陽性酵母菌落的鑒定23
- 1.2.5 回轉驗證23
- 1.3 結果23-30
- 1.3.1 誘餌載體pDBLeu-loc構建23-24
- 1.3.2 誘餌質粒pDBLeu-loc在MaV203酵母菌株中毒性及自激活檢測24-25
- 1.3.3 以pDBLeu-loc為誘餌篩選成人肝cDNA文庫25-27
- 1.3.4 陽性克隆質;剞D驗證27-28
- 1.3.5 陽性克隆獵物質粒測序與分析28-29
- 1.3.6 陽性克隆文庫質粒序列編碼蛋白質的生物信息學分析29-30
- 1.4 小結30-31
- 第2章 LOC401296及相互作用蛋白的共定位31-52
- 2.1 實驗材料31-35
- 2.1.1 菌株、細胞、載體31
- 2.1.2 主要酶制劑、試劑盒、試劑31-32
- 2.1.3 主要儀器設備32-33
- 2.1.4 主要培養(yǎng)基和緩沖液的配制33-35
- 2.2 實驗方法35-40
- 2.2.1 pEGFP-GRN、pEGFP-PLSCR1、pEGFP-N4BP2L2載體的構建35-37
- 2.2.2 GRN、PLSCR1、N4BP2L2的pEGFP融合質粒在HEK293細胞中表達37-39
- 2.2.3 細胞免疫熒光和激光共聚焦技術觀察三個蛋白與LOC401296共定位39-40
- 2.3 結果40-50
- 2.3.1 pEGFP-GRN、pEGFP -PLSCR1、pEGFP -N4BP2L2載體的構建40-44
- 2.3.2 Western Blot檢測pEGFP-GRN、pEGFP-PLSCR1、pEGFP-N4BP2L2在HEK293細胞中蛋白表達44
- 2.3.3 細胞免疫熒光和激光共聚焦技術觀察三個蛋白與LOC401296的定位44-50
- 2.4 小結50-52
- 第3章 討論52-56
- 3.1 ProquestTM Two-Hybrid System的優(yōu)勢52-53
- 3.2 顆粒蛋白(GRN)53
- 3.3 磷脂爬行酶 1(PLSCR1)53
- 3.4 Notch353-54
- 3.5 表皮生長因子樣結構域 7(EGFL7)54
- 3.6 纖維粘連蛋白-1(FN1)54
- 3.7 隱性TGF-β 結合蛋白-3(LTBP3)54-55
- 3.8 ADAMTS-L455
- 3.9 N4BP2L255-56
- 3.10 LOC401296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的構建56
- 參考文獻56-61
- 第4章 綜述61-72
- 4.1 相互作用蛋白組學在系統(tǒng)生物學中的地位61-62
- 4.1.1 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核心作用61-62
- 4.2 篩選相互作用蛋白的方法62-64
- 4.2.1 酵母雙雜交技術62-63
- 4.2.2 親和純化偶聯(lián)質譜法63-64
- 4.2.3 酵母雙雜交和親和純化偶聯(lián)質譜法的比較64
- 4.3 體內的相互作用-酵母雙雜交技術64-69
- 4.3.1 酵母雙雜交技術的原理64-66
- 4.3.2 現(xiàn)有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及其優(yōu)勢66-68
- 4.3.3 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的局限性68-69
- 4.4 小結69
- 參考文獻69-72
- 結論72-73
- 致謝73-74
- 導師簡介74-75
- 作者簡介75-76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7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為東;趙亞力;伍志強;司藝玲;楊潔;田麗媛;孟元光;;FHL2通過相互作用抑制Id2的功能活性[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8年09期
2 李勇;黃璇;楊靜;張君嚴;汪玲芳;羅時文;;酵母雙雜交篩選抑癌基因SuFu相互作用蛋白[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3年04期
3 丁麗華;葉棋濃;;FHL家族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訊;2007年06期
4 肖虹;袁靜明;石亞偉;;蛋白激酶Ca相互作用蛋白的結構與功能[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6年02期
5 王強,白增亮,李璇,侯琳,張波;轉錄因子COUP-TFII對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分離和鑒定[J];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2004年04期
6 余詩灝;孟雁;;CDK11~(P58)調節(jié)細胞增殖與凋亡機制[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9年08期
7 曹曉玉;趙格;朱力;劉先凱;李娜;何建勇;王恒j;;與福氏2a志賀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及鑒定[J];生物技術通訊;2008年05期
8 陳思強,姚汝華,佟明華,孔祥平;篩選hALR的相互作用蛋白基因(英)[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9 買鐵軍,汪欣,張志文,辛殿祺,那彥群,郭應祿;雄激素受體輔助調節(jié)因子267-a的相互作用蛋白——死亡受體6的鑒定[J];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2004年02期
10 李斌元,王桂良,馬云,肖衛(wèi)純,李潔,孫春莉,閔凌峰,虞佳,Nanbert Zhong,何淑雅;Battenin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與初步鑒定[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平;汪寅章;徐東剛;王嘉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研究[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王梁華;羅以勤;李茂;高云;球誼;孫銘娟;張興群;倪健;焦炳華;;死亡受體6相互作用蛋白質的篩選與鑒定[A];中國海洋生化學術會議論文薈萃集[C];2005年
3 魏平;汪寅章;徐東剛;;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IGFBP-1)相互作用蛋白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邱峰;毛小琴;陳世知;邱宗蔭;;GBLP相互作用蛋白研究[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5 郭縵;劉穎;瞿湘萍;秦曉群;;BRAP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A];中南地區(qū)第八屆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6 覃文新;郭鳴雷;李錦軍;姚根富;萬大方;顧健人;;BNIPL相互作用蛋白的鑒定[A];中國蛋白質組學首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7 李聯(lián)運;舒紅兵;;與A20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和功能研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8 胡勁松;丁乃崢;孫玉慧;陳建國;;p55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克隆基表達[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9 郭龍華;楊曉明;賀福初;;TSC1相互作用蛋白的串聯(lián)親和純化[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C];2005年
10 黃功華;梁景耀;劉新光;梁念慈;;一種可能與人蛋白激酶CK2α'相互作用的蛋白——普利克底物蛋白[A];第七屆全國酶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志軍邋郝成濤;我國發(fā)現(xiàn)骨形成調控新機制[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洪琪;UHRF1通過兩個相互作用蛋白調控乳腺癌細胞在有氧和缺氧狀態(tài)下的葡萄糖代謝[D];復旦大學;2012年
2 劉紅巖;TPO受體胞內區(qū)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與初步功能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3 陳娟;可卡因安非他明調節(jié)轉錄肽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秦立篷;Spindlin1的蛋白結構解析及相互作用蛋白的尋找[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5 徐雅琴;細胞表面膜蛋白NECL2相互作用蛋白的鑒定及其功能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鄧建川;人肝再生增強因子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高衍昆;人hPFTAIRE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6年
8 申海蓮;SGT及其相關蛋白功能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倪堅;白色念珠菌Crk1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與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4年
10 蘭世杰;BCCIP相互作用蛋白的鑒定與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小琴;豆科植物中結瘤信號通路蛋白NSP2相互作用蛋白IPN2的功能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韓京華;Rap2相互作用蛋白的鑒定與功能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楊爽;Treg細胞中關鍵轉錄因子Foxp3相互作用蛋白的鑒定與分析[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4 邵勇;牛β-乳球蛋白在人腸道腫瘤細胞中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5 郭香玲;法氏囊活性肽BP5腫瘤細胞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及鑒定[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6 王遠;LOC401296分子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和鑒定[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7 陳林麗;研究Aβ寡聚體相互作用蛋白的新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李丹丹;hALR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與鑒定[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9 鄭立雙;牛肌生成抑制素相互作用蛋白篩選及驗證[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3年
10 王亞飛;組織蛋白酶D在鼻咽癌細胞中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與鑒定[D];南華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LOC401296分子相互作用蛋白的篩選和鑒定,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74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44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