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蒂皮瓣法構建裸鼠低氧口腔癌模型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01:02
目的:構建裸鼠低氧口腔癌模型,為低氧相關體內研究提供工作基礎。方法:在裸鼠背部皮膚設計以單側旋髂深動脈供血的帶蒂皮瓣,切開翻瓣及原位縫合后,通過形態(tài)學觀察及HIF-1α檢測確定低氧最佳位點;口腔癌細胞裸鼠接種成瘤后,同法帶瘤切開翻瓣,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腫瘤細胞HIF-1α表達變化情況。結果:裸鼠背部帶蒂皮瓣長寬比在2~3:1時,皮瓣色澤正常,近顱端1/3皮膚細胞形態(tài)結構正常,HIF-1α表達明顯上調,為最佳接種位點;帶瘤切開翻瓣48 h后,腫瘤細胞HIF-1α表達明顯上調,證實了腫瘤內環(huán)境低氧狀態(tài)的動態(tài)變化。結論:帶蒂皮瓣法構建裸鼠低氧口腔癌模型,方法簡便易行,低氧變量施加確實可靠,為口腔癌低氧相關體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動物模型。
【文章來源】: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9,35(1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裸鼠皮膚低氧模型構建
所有裸鼠術后生活狀態(tài)良好,無死亡事件發(fā)生。切開翻瓣后48 h,長寬比在2~3∶1的皮瓣色澤、質地基本正常,瓣下無積血積液(圖1c)。當長寬比大于4∶1時,皮瓣尖端變黑結痂,有壞死表現(xiàn)(圖1f)。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本組大小為20 mm×10 mm的皮瓣各段,皮膚組織結構完整,細胞形態(tài)正常,無液化、空泡化等壞死表現(xiàn)(圖2a,2b);皮膚鱗狀上皮細胞HIF-1α表達自遠顱端向近顱端逐漸升高,近顱端1/3上調最為顯著(圖2b)。Western blot結果與免疫組化結果類似,各段組織均可見HIF-1α表達,皮瓣近顱端1/3皮膚組織HIF-1α顯著上調(圖2c)。2.2 HIF-1α在口腔癌低氧裸鼠模型中的表達
口腔癌細胞接種成瘤后,切開翻瓣可見腫瘤位于皮下,與皮膚有黏連,可隨皮瓣一并翻起,基底部肌膜完整,無侵犯,旋髂深動脈及胸外側動脈清晰可見(圖3a)。腫瘤周圍及表面可見大量新生血管,毛細血管從主干血管發(fā)出支配腫瘤組織,有明顯血管生成表現(xiàn)(圖3a)。皮瓣復位縫合后48 h,色澤質地正常,無壞死表現(xiàn)(圖3b)。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腫瘤細胞呈典型鱗狀細胞癌生長方式排列,狀態(tài)良好;切開翻瓣后48 h細胞無空泡化、液化變性等壞死表現(xiàn),而HIF-1α表達較0h明顯上調,說明腫瘤低氧程度發(fā)生了顯著提高(圖3c,3d)。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口腔鱗狀細胞癌發(fā)病及轉移機制研究進展[J]. 王倩,侯大為.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8(11)
本文編號:3369581
【文章來源】: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9,35(1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裸鼠皮膚低氧模型構建
所有裸鼠術后生活狀態(tài)良好,無死亡事件發(fā)生。切開翻瓣后48 h,長寬比在2~3∶1的皮瓣色澤、質地基本正常,瓣下無積血積液(圖1c)。當長寬比大于4∶1時,皮瓣尖端變黑結痂,有壞死表現(xiàn)(圖1f)。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本組大小為20 mm×10 mm的皮瓣各段,皮膚組織結構完整,細胞形態(tài)正常,無液化、空泡化等壞死表現(xiàn)(圖2a,2b);皮膚鱗狀上皮細胞HIF-1α表達自遠顱端向近顱端逐漸升高,近顱端1/3上調最為顯著(圖2b)。Western blot結果與免疫組化結果類似,各段組織均可見HIF-1α表達,皮瓣近顱端1/3皮膚組織HIF-1α顯著上調(圖2c)。2.2 HIF-1α在口腔癌低氧裸鼠模型中的表達
口腔癌細胞接種成瘤后,切開翻瓣可見腫瘤位于皮下,與皮膚有黏連,可隨皮瓣一并翻起,基底部肌膜完整,無侵犯,旋髂深動脈及胸外側動脈清晰可見(圖3a)。腫瘤周圍及表面可見大量新生血管,毛細血管從主干血管發(fā)出支配腫瘤組織,有明顯血管生成表現(xiàn)(圖3a)。皮瓣復位縫合后48 h,色澤質地正常,無壞死表現(xiàn)(圖3b)。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腫瘤細胞呈典型鱗狀細胞癌生長方式排列,狀態(tài)良好;切開翻瓣后48 h細胞無空泡化、液化變性等壞死表現(xiàn),而HIF-1α表達較0h明顯上調,說明腫瘤低氧程度發(fā)生了顯著提高(圖3c,3d)。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口腔鱗狀細胞癌發(fā)病及轉移機制研究進展[J]. 王倩,侯大為.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8(11)
本文編號:33695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33695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