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原酸對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及誘導分化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08:10
【摘要】:背景:研究表明,綠原酸是中藥杜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杜仲具有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的作用。 目的:研究綠原酸對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及誘導分化的影響。設計、時間及地點:隨機對照動物細胞實驗,于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分子中心實驗室完成。 材料:選用清潔級2周齡SD大鼠12只,綠原酸由江西中醫(yī)學院藥理實驗室提供。 方法:在無菌條件下取2周齡SD大鼠的股骨、脛骨骨髓,采取密度梯度離心法與貼壁細胞分離法相結合分離培養(yǎng)大鼠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LG-DMEM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取第三代細胞用于實驗。取lmg綠原酸,溶解于細胞凍存液DMSO中,依次稀釋成含綠原酸10-8、10-9、10-10,10-11g/L的試劑,加入實驗組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中。對照組為空白試劑組和傳統(tǒng)成骨誘導劑組,每日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及形態(tài)變化,于培養(yǎng)第24,48,72小時用四唑鹽法檢測細胞的增殖情況,于培養(yǎng)第3周用Von Kossa法檢測鈣結節(jié),免疫組化檢測Ⅱ型膠原的表達。 結果:12只大鼠均進入結果分析。MTT法證實了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傳代后24小時細胞增殖緩慢,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48小時兩組出現(xiàn)差異(p0.05),72小時進入細胞對數(shù)生長期,兩組差異顯著(p0.01)。鏡下觀察實驗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大量誘導分化為成骨細胞,與傳統(tǒng)成骨誘導劑相比無顯著差異,Von Kossa法鑒定鈣結節(jié)表明傳統(tǒng)成骨誘導劑組的鈣結節(jié)大,形狀規(guī)則,著色深,而實驗組鈣結節(jié)形狀不規(guī)則,著色淺,隨著濃度的下降其鈣結節(jié)也不明顯,與傳統(tǒng)成骨誘導劑相比無顯著差異。免疫組化染色結果表明不論是傳統(tǒng)成骨誘導劑組還是綠原酸組,都不表達Ⅱ型膠原。 結論:綠原酸可以促進體外培養(yǎng)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增殖及向成骨細胞分化,但其效果與其濃度呈一定的正相關,可能不具有向成軟骨細胞分化的效果。
【圖文】:
讓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自然貼壁,第二天觀察時可見部分細胞已經貼壁;貼壁細胞多呈三角形、多角形或短梭形;3天后換液去除未貼壁細胞,貼壁細胞體積增大,呈集落生長(見圖1);當貼壁細胞達到80%融合時可以傳代,傳代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呈有序的旋渦狀排列,,形態(tài)類似成纖維細胞,但也可見較多的單核細胞。(見圖2),消化傳代后第二天見細胞貼壁散在生長,3天換液,6天可見細胞大部融合,呈現(xiàn)成纖維細胞樣(見圖3),連續(xù)傳代,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改變(見圖4)。、.O.忿聲。價..戶、嘗護.?釗戶、氣沖""?9產丫。婦.、丸自,補、心、吃.‘.心奮咤刁尸、沙
本文編號:2583228
【圖文】:
讓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自然貼壁,第二天觀察時可見部分細胞已經貼壁;貼壁細胞多呈三角形、多角形或短梭形;3天后換液去除未貼壁細胞,貼壁細胞體積增大,呈集落生長(見圖1);當貼壁細胞達到80%融合時可以傳代,傳代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呈有序的旋渦狀排列,,形態(tài)類似成纖維細胞,但也可見較多的單核細胞。(見圖2),消化傳代后第二天見細胞貼壁散在生長,3天換液,6天可見細胞大部融合,呈現(xiàn)成纖維細胞樣(見圖3),連續(xù)傳代,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改變(見圖4)。、.O.忿聲。價..戶、嘗護.?釗戶、氣沖""?9產丫。婦.、丸自,補、心、吃.‘.心奮咤刁尸、沙
本文編號:25832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25832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