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對大鼠胃腸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及相關活性物質(zhì)表達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低氧對大鼠胃腸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及相關活性物質(zhì)表達的影響 出處:《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模擬5000m海拔低氧 大鼠胃腸組織 呼吸鏈酶復合物 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摘要】:機體暴露于高海拔低氧條件下,可產(chǎn)生各種代償反應。線粒體是細胞呼吸的主要場所和氧化磷酸化的重要結(jié)構(gòu),在維持細胞正常的能量代謝、離子轉(zhuǎn)運等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對缺血、缺氧也較為敏感。模擬5000m海拔低氧可引起中樞或外周調(diào)節(jié)因子變化及胃腸道黏膜屏障損傷,其消化、吸收、分泌等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低氧可引起相關活性物質(zhì)的改變,胃腸組織線粒體氧化應激平衡失調(diào),產(chǎn)生一系列代償性功能改變,對低氧應答和適應機制具有重要研究意義。以雄性健康Wister大鼠為材料,采用低壓艙模擬5000m海拔低氧的方法,低氧暴露分為4h組、24h組、72h組(每組n=7)。動物置于低氧艙內(nèi),以蘭州(海拔1500米)的常氧環(huán)境作為對照組。低氧處理后將動物移出并處死、取血清、胃和小腸組織分別進行線粒體提取等處理。運用分光光度法測定不同時相低氧處理對胃及小腸組織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酶Ⅰ(CⅠ,NADH脫氫酶)、Ⅱ(CⅡ,琥珀酸脫氫酶)、Ⅲ(CⅢ,細胞色素c還原酶)、Ⅳ(CⅣ,細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類過氧化產(chǎn)物丙二醛(MDA)含量,運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其組織中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Bax蛋白、Bcl-2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c-fos蛋白表達變化、測定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結(jié)果1.模擬5000m海拔低氧處理4h后,大鼠胃和小腸組織中線粒體呼吸鏈酶復合物CⅠ、CⅡ、CⅢ和CⅣ活性顯著降低(P0.05或P0.01),胃組織CⅣ活性為對照的59.95%,降低最顯著,而小腸組織CⅠ活性降低最顯著,為對照組的63.29%;低氧24h,復合物活性低于對照組(P0.01或P0.05),高于處理4h組(P0.01或P0.05)有逐漸回升的趨勢;72h之后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急性低氧引起胃和小腸組織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酶活性降低,可引起細胞代謝降低,但亞急性代謝趨于回升。2.低氧處理4h、24h、72h后胃和小腸組織線粒體SOD活性均顯著降低(P0.05或P0.01);胃腸組織線粒體MDA含量在低氧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低氧24h時增加最為顯著(P0.01)。而血清SOD活性顯著降低(P0.01);低氧24h時降低最為顯著(P0.01),MDA含量在0-72h低氧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低氧引起自由基水平變化可對細胞代謝產(chǎn)生不利影響。3.低氧處理4h大鼠小腸組織中HIF-1α、Bax陽性表達高于對照組(P0.01),而Bcl-2低于對照組(P0.01);24h后,HIF-1α陽性表達組是對照組的3.8倍(P0.01);Bax陽性表達組是對照的2.15倍(P0.01);Bcl-2低于對照組,是對照的70.56%(P0.01),Bcl-2/Bax的值也降低至最小。低氧72h HIF-1α、Bax陽性表達較24h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而Bcl-2表達高于24h組(P0.05)。24h為低氧應答的重要時段,HIF-1α表達升高可誘導機體的低氧應答和適應機制,其與Bax的表達呈正相關,與Bcl-2的表達呈負相關,提示其可能參與細胞促凋亡反應。4.低氧4h,大鼠小腸組織中TNF-α陽性表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是對照組的1.95倍;c-fos表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是對照組的2.33倍;低氧24h比4h有一定程度降低,72h明顯低于低氧24h組(P0.01),但仍高于對照組(P0.05)。TNF-α表達升高,其可能為小腸組織中急性低氧反應的細胞因子參與低氧應激下的炎性反應。結(jié)論1.低氧抑制胃和小腸組織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酶活性。2.胃、小腸組織及血清中SOD活性顯著降低及脂類過氧化產(chǎn)物MDA含量在低氧應激下顯著升高。3.低氧引起小腸組織中HIF-1α、Bax蛋白表達增加,Bcl-2蛋白表達減少。4.低氧引起小腸組織TNF-α、c-fos、表達呈不同程度增加。模擬5000米低氧4h為抑制呼吸鏈復合物活性和自由基代謝增加的重要時段;而24h為HIF-1α低氧應答和細胞凋亡反應的重要時期。72h低氧效應趨于減弱,組織機能呈逐漸恢復的趨勢。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3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應激適應比低氧適應在更大程度上增強動物對亞致命性低氧的抵抗[J];高原醫(yī)學雜志;1995年01期
2 趙誠民;低氧儀及其研制開發(fā)的意義[J];體育科學;2000年02期
3 呂國蔚;低氧反應通路[J];生理科學進展;2001年01期
4 于天正,馬傳桃;低氧對培養(yǎng)的不同內(nèi)徑的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影響[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01年01期
5 呂國蔚;低氧耐受動物細胞的耐低氧策略[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1年01期
6 錢頻,王關嵩,蒙偉宗,關崧,陳維中;低氧對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表達信號轉(zhuǎn)導及轉(zhuǎn)錄激活因子基因表達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陳寶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間低氧研究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2003年01期
8 周兆年;低氧與健康研究[J];中國基礎科學;2003年05期
9 陳偉,陳家佩,葛世麗,從玉文,付小兵;低氧對大鼠肝腎組織內(nèi)紅細胞生成素和低氧誘導因子-1α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4年01期
10 王映梅,李青,閆慶國,惠延平,馬福成,胡沛臻;低氧對家兔心臟成纖維細胞增殖與表型的影響[J];心臟雜志;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嶺;文賽蘭;井然;宋智;李岑;向陽;;間歇性低氧對小鼠瘦素及其受體表達的影響[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2 陳學群;杜繼曾;;低氧腦-內(nèi)分泌網(wǎng)絡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3 郭世榮;李式軍;李娟;解衛(wèi)華;;根際低氧逆境的危害和蔬菜作物的耐低氧性研究進展[A];中國園藝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4 景孝堂;范文紅;吳燕;楊應忠;范明;;神經(jīng)發(fā)育中低氧相關新基因的篩選[A];中國生理學會第六屆應用生理學委員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5 杜繼曾;陳學群;張穎沙;劉健翔;許寧一;張家興;;低氧下生長發(fā)育抑制與認知功能促進的調(diào)節(jié)機制[A];中國生理學會第五屆比較生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單淑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低氧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7 馬子敏;范明;;低氧損傷與離子通道[A];2003’離子通道、受體與信號轉(zhuǎn)導專題研討會專輯[C];2003年
8 李海生;陳金武;朱玲玲;趙彤;趙惠卿;馬蘭;丁愛石;范明;;不同程度持續(xù)低氧對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增殖的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六屆應用生理學委員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9 彭兆云;孫學軍;練慶林;蔣春雷;;高壓氧預處理提高小鼠耐低氧能力的實驗研究[A];中國生理學會第六屆應用生理學委員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10 洪欣;尹昭云;謝印芝;呂永達;;低氧時肺動脈內(nèi)皮細胞功能變化及其在肺水腫發(fā)生中的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六屆全國青年生理學工作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本報記者 周仲全;窒息的海洋[N];遼寧日報;2008年
2 ;低氧健身好處多[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3 王雪飛;間歇性低氧對學習記憶有利[N];健康報;2004年
4 李慶;健身新概念:低氧運動[N];工人日報;2000年
5 記者 馬芳;地下鼠低氧生存源自基因突變[N];南方日報;2014年
6 北京體育大學科研中心教授 胡揚;低氧運動也很棒[N];健康報;2010年
7 健康時報記者 葉依;睡幾天“低氧屋”也能減肥?[N];健康時報;2008年
8 記者 嚴存義 周丹波;高原低氧關注健康[N];甘肅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超;涎腺腺樣囊性癌中低氧與自噬相關基因的生物信息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紀志鵬;低氧預處理誘導的HIF-1α可促進缺血再灌注損傷肝臟糖代謝并保護線粒體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李海生;低氧促進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4 黃群華;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及其受體在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及其分子機制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5 張家興;模擬高原間歇性低氧對小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5年
6 孫希武;不同程度減壓低氧對心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5年
7 鄭瀾;低氧運動促進肌組織血管生成的機制[D];上海體育學院;2004年
8 何艷;淋巴細胞膜K(v)通道在低氧免疫及適應中的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2年
9 馬慧娟;活性氧在慢性間歇性低壓低氧適應性心臟保護形成中的作用和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戴濤;低氧對外周血內(nèi)皮祖細胞功能的影響及機制探討[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姍姍;低氧預處理的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對慢性腎衰竭大鼠腎臟的修復作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嚴衛(wèi)亞;低氧預處理MSCs通過Pim-1高表達抑制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王慧娟;低氧對團頭魴生理生化指標及低氧應答基因表達的影響[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4 吳鑫杰;低氧對團頭魴細胞凋亡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5 寇蓬;Twist在低氧微環(huán)境中宮頸癌順鉑耐藥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李錦松;金絲桃苷對低氧時大鼠認知功能損傷的改善作用及其抗氧化應激損傷機制[D];廣東藥學院;2015年
7 郭佳;宮內(nèi)生理性低氧微環(huán)境對哺乳動物胚胎早期腎臟發(fā)育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4年
8 張振中;低氧處理對不同年齡段C57小鼠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增殖能力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張建明;低氧下cyclinB1表達與肝癌細胞對Hsp90抑制劑17-DMAG耐藥性的關系探討[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吳國瑞;低氧微環(huán)境對腦星形膠質(zhì)細胞凋亡及對BCL-2表達的影響[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254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132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