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論視角下的漢語廣告語研究
本文關鍵詞:模因論視角下的漢語廣告語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廣告語是通過媒體或其他渠道向公眾介紹某種產品或服務的一種宣傳用語。好的廣告語對產品或服務的宣傳能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這使得商品生者和銷售者紛紛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廣告語上,以期能獲得較好的宣傳效果。廣告語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隨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各種各樣的廣告語層出不窮,由模因效應形成的廣告語也越來越多,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注意。模因論是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基礎,研究文化領域內模因的復制和傳播的一種理論!澳R颉笔侨魏瓮ㄟ^模仿而得到傳播的某種現(xiàn)象,包括概念,行為,信息,歌曲的曲調和歌詞等。由語言傳播而產生的模因現(xiàn)象就是語言模因,它是攜帶模因宿主意圖,借助語言結構,以重復或類推的方式反復不斷傳播的信息表征。廣告語言模因是指通過廣告語不斷復制和傳播某種語言現(xiàn)象而形成的語言模因。這些廣告語言模因往往是模仿一些知名或較受歡迎的語言形式來創(chuàng)造出新的、符合廣告語境的廣告語。雖然廣告語言的發(fā)展早就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但大都從它的語言特征,創(chuàng)作策略等方面入手;著眼于廣告語言模因的研究也基本局限于它的復制和傳播方式。從模因論視角系統(tǒng)地研究廣告語言模因的論著較少,其他如廣告語言模因的生成機制、語用功能等方面更是欠缺。所以,廣告語言模因的生成機制及其廣泛存在的原因都值得我們思考。鑒于此研究現(xiàn)狀,本論文嘗試從模因論入手來分析廣告語言模因的生成手段,生成階段,內在、外在的影響因素及其語用功能。通過對大量漢語廣告語言模因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廣告語言模因的產生是廣告中模因語言載體的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要經(jīng)歷吸收、記憶、表達和傳播四個階段的復制才能成為強勢的、成功的廣告語言模因。這些廣告語言模因采用了不同的手段而生成:基因型的廣告語言模因采用了直接復制和模仿發(fā)音兩種方式而生成;表現(xiàn)型的廣告語言模因采用了模仿結構、另鑄和移置三種方式而生成。而這些生成方式又分別對應于廣告語言模因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不同次類。此外,廣告語言模因具有強吸引力和說服力的語用功能。一方面,巧妙地運用語言模因作為廣告語,可以提高廣告信息的關注度,提高新的廣告語言模因的傳播成功率;另一方面,就廣告語的創(chuàng)作和理解過程來說,與普通的廣告語相比,基于語言模因效應形成的廣告語言模因更加經(jīng)濟省力,便于記憶,容易理解。廣告語的創(chuàng)作者和解讀者能有效地利用原有語言模因的形式及意義來創(chuàng)作或解讀新的廣告語言模因。本研究能對未來的研究者在廣告語的生成和理解方面提供些許啟示。
【關鍵詞】:模因論 廣告語 廣告語言模因 生成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36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20
- 1.1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 of the Study12-14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15
- 1.3 Research Questions15-16
- 1.4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6-17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7-20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0-38
- 2.1 Introduction20-21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Advertising Slogans21-27
- 2.2.1 Rhetorical Perspective22
- 2.2.2 Pragmatic Perspective22-24
- 2.2.3 Semantic&Grammatical Perspective24-25
- 2.2.4 Stylistic Perspective25
- 2.2.5 Creation and Linguistic Criterion of Advertising Slogans25-26
- 2.2.6 Cognitive Perspective26-27
- 2.3 Previous Studies of Memes in Advertising Slogans at Home and Abroad27-34
- 2.3.1 Studies at Home27-31
- 2.3.2 Studies Overseas31-34
- 2.4 Summary34-38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8-50
- 3.1 Introduction to Memetics38-40
- 3.2 Features of Strong Memes40-41
- 3.3 Classification of Memes41-43
- 3.4 Four Stages of Replication of memes43-45
- 3.5 Factors in the Generation Process of Linguistic Memes45-47
- 3.5.1 Internal Factors45-46
- 3.5.2 External Factors46-47
- 3.6 Generation Means of Linguistic Memes47-50
- Chapter Four Generation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50-80
- 4.1 Introduction50-51
- 4.2 Classification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51-59
- 4.2.1 Genotype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51-53
- 4.2.2 Phenotype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53-59
- 4.3 Factors in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59-66
- 4.3.1 Internal Factors59-64
- 4.3.2 External Factors64-66
- 4.4 Generation Means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66-69
- 4.4.1 Generation Means of Genotype66-67
- 4.4.2 Generation Means of Phenotype67-69
- 4.5 Four Stages of Generation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69-72
- 4.5.1 Assimilation Stage69-70
- 4.5.2 Retention Stage70-71
- 4.5.3 Expression Stage71-72
- 4.5.4 Transmission Stage72
- 4.6 Pragmatic Functions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72-77
- 4.6.1 Promoting Transmission of Advertising Linguistic Memes73-75
- 4.6.2 Making Advertisements Economical75-77
- 4.7 Summary77-80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80-84
- 5.1 Major Findings80-82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82-84
- Bibliography84-8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朝群;何自然;;語言模因說略[J];現(xiàn)代外語;2007年01期
2 張旭紅;;語言模因觀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3期
3 范鏡春;;語言模因復制和傳播的社會心理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王純磊;;英漢語言模因對比的價值探索與路徑選擇[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莊美英;;語言模因的傳播方式和特性[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6 周瑞英;;語言模因特點探討[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7 李曉黎;;語言模因的初步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年01期
8 王純磊;;語言模因介入二語習得研究的視角[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9 李翠羽;;語言模因的實際運用[J];大眾文藝;2010年08期
10 劉彬;戈玲玲;;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廣告語言模因顯性和隱性模仿研究[J];外語學刊;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牛一之;;淺析語言模因、先例現(xiàn)象、仿擬之異同[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二輯)[C];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舒;論語言模因的系統(tǒng)性[D];西南大學;2007年
2 徐洲洋;基于語言模因觀的CET-4英語寫作探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3 劉菊;語言模因的認知闡釋[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張靖晨;中國媒體語言模因詞匯翻譯策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5 陳英慧;功能語法理論下的英漢模因特性流行語中語言模因的功能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6 廖靜玢;順應論視角下語言模因現(xiàn)象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6年
7 李衛(wèi)玲;模因論視角下的漢語廣告語研究[D];河南大學;2016年
8 解衛(wèi)衛(wèi);基于組合結構的漢語語言模因分析[D];天津大學;2010年
9 項靚;英語碩士論文中的語言模因現(xiàn)象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高新霞;郭德綱相聲語言模因現(xiàn)象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模因論視角下的漢語廣告語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0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44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