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相似性視角下的隱喻機制與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3 11:11

  本文關鍵詞:相似性視角下的隱喻機制與功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隱喻 相似性 隱喻詮釋 藝術隱喻


【摘要】:隱喻這個歷久彌新的問題存在于多個學科和多種研究中,將這紛繁復雜的研究仔細梳理之后不難發(fā)現,隱喻這個問題至少涉及三個方面,它首先是修辭學概念,并且具有其獨特的概念范疇,其機制模式與功能研究應該從修辭學的對比、替代和互動關系出發(fā),進入符號學視角,深入研究符號類比系統(tǒng)的相似性以及隱喻的符號學開放結構。作為語言學概念的隱喻也應從語義學范疇出發(fā),研究隱喻的偏差和形象化,并區(qū)分話語語義學與語詞語義學中隱喻的機制與功能,用語義學指導隱喻運用。其次,隱喻也是文學上的重要研究對象,在文學語境下隱喻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同時隱喻也具有詮釋功能,其詮釋本身也是文學詮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隱喻詮釋應充分考慮詮釋的影響因素,如對過度詮釋進行揚棄,并研究象征的隱喻詮釋以及隱喻的哲學意義。再次,隱喻意義還是藝術的深層意義,藝術隱喻更多地與心理和認知等感知方面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思維功能。本文吸取結構主義語言學以及符號學等研究隱喻的已有成果,提出隱喻的相似性是隱喻的機制與功能的基礎這一觀點。同時,本文立足對相似性的探討,區(qū)分隱喻、換喻與明喻,隱喻、象征與聯(lián)覺,也通過分析已有的修辭學、語義學、認知科學等多門學科有關隱喻相似性的豐富論述,結合已有隱喻模式,嘗試建立隱喻相似性理論模式,加深對隱喻相似性的距離和運用等的理解。在相似性理論視角下,隱喻機制與功能研究圍繞了三方面:隱喻的修辭學語言學結構,隱喻的內容與意義詮釋和隱喻與現實的關系。在隱喻的修辭學語言學結構方面,結構主義語言學注重隱喻內部的結構與機制,符號學注重隱喻概念的指稱,詩學更是從語言學以及隱喻的語法結構出發(fā),把隱喻機制與語言藝術相結合來豐富意義。在隱喻的內容與意義詮釋方面,本文認為隱喻首先可以作為一種意義的結構,隱喻內容包含在結構各個部分的相互關系中。其次,隱喻的內容在語境中體現為話語現象,具有隱喻與語境、隱喻與話語這兩種關系。再次,就文學而言,文學中的隱喻貫穿在文學中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而文學隱喻的詮釋常常存在過度詮釋與不足詮釋等問題,將隱喻相似性理論與文學詮釋結合有助于發(fā)掘隱喻在話語語義學研究方面的優(yōu)越性以及隱喻思維對詩意以及其他藝術領域產生的啟發(fā),可以運用隱喻相似性理論與模式分析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為文學理論新解提供支持。在隱喻與現實的關系方面,本文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隱喻以及隱喻思維涉及了認知、圖像、身體等方面。同時,隱喻與哲學話語有密切的關系,人類語言整體上是個隱喻性的符號系統(tǒng),在能指的狂歡中,隱喻可以視為一種改變觀察世界萬物角度的模式,甚至是構造世界的方式之一,這種具有“詩性智慧”的隱喻思維同樣與真實聯(lián)系,連接了具體與陌生、虛構與真實。
【關鍵詞】:隱喻 相似性 隱喻詮釋 藝術隱喻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05
【目錄】: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緒論12-14
  • 第一章 隱喻的概念和界定14-20
  • 第一節(jié) 隱喻概念研究14-15
  • 第二節(jié) 隱喻與其他修辭學概念范疇的區(qū)分15-18
  • 第三節(jié) 隱喻的誤區(qū)18-20
  • 第二章 隱喻的機制模式與功能20-35
  • 第一節(jié) 隱喻的對比、替代和互動模式與功能20-24
  • 第二節(jié) 隱喻的符號學模式與符號化功能24-28
  • 第三節(jié) 隱喻的語義學模式與功能28-35
  • 3.1 隱喻的偏差與形象化29-32
  • 3.2 話語語義學與語詞語義學對隱喻的研究32-33
  • 3.3 語義學與隱喻運用33-35
  • 第三章 隱喻的相似性理論與啟發(fā)35-42
  • 第一節(jié) 作為隱喻工作機制的相似性35-36
  • 第二節(jié) 隱喻的相似性模式及在文學中的試用36-39
  • 2.1 隱喻相似性模式緣由36-38
  • 2.2 隱喻相似性模式的建立38-39
  • 2.3 隱喻相似性模式的運用39
  • 第三節(jié) 相似性模式的注意事項和思考39-42
  • 第四章 相似性理論下的隱喻的意義與詮釋42-62
  • 第一節(jié) 文學中的隱喻與話語中的隱喻42-49
  • 1.1 文學中的隱喻現象42-43
  • 1.2 文學語境與隱喻話語43-46
  • 1.3 文學中隱喻的存在形式46-49
  • 第二節(jié) 文學隱喻意義的詮釋條件49-55
  • 2.1 意義與詮釋49-51
  • 2.2 基本的詮釋機制51-52
  • 2.3 文學隱喻與過度詮釋52-55
  • 第三節(jié) 文學作品隱喻意義的詮釋及其機制55-62
  • 3.1 隱喻的象征化詮釋55-58
  • 3.2 隱喻的哲學意義分析58-62
  • 第五章 藝術隱喻意義與詮釋研究62-66
  • 結語66-68
  • 參考文獻68-71
  • 致謝71-72
  • 附件7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尚繼武;;《聊齋志異》反諷敘事修辭簡析[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吳文薇;尋求中西敘事理論的對話與溝通——關于建構中國當代敘事學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3 江守義;;論唐傳奇內容模式的邏輯序列——唐傳奇的敘事邏輯之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江守義;;唐傳奇結尾的故事模式[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劉子木;;敞開“百寶箱”中的真理[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6 王華玲;;命運的悲歌——曹禺筆下女性悲劇命運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劉志慶;縱談散文教學與高職學生敘寫能力的培養(yǎng)[J];安徽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王生雨;高職教育中怎樣開展語文教學[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陳黎;從康德到巴爾特:西方形式主義文論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江守義;敘事是一種評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丙珍;;大興安嶺白銀納鄂倫春民族鄉(xiāng)田野調查——論鄂倫春族薩滿神話及薩滿傳承[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2 王珂;;新詩要適度重視音樂形式高度重視排列形式——新詩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舉隅[A];21世紀中國現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許春翎;;古典文學作品英譯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闡釋——兼評林語堂譯介《浮生六記》中的審美體驗[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高萬云;;文學語言的哲學思考[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5 段軍;耿光華;;動靜相和 道技相諧——論“三言”的敘事結構[A];水滸爭鳴(第十輯)[C];2008年

6 曹山柯;;從《白雪公主后傳》看后現代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嬗變[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榮光啟;;詩歌的中年——論屠岸詩歌與卞之琳、馮至的關系[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杜建國;;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到語境論[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9 余友輝;;從修辭學角度看亞里士多德政治哲學的普遍與經驗[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10 周憲;;論作品與(超)文本[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明達;多樣性與有限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文浩;接受美學在中國文藝學中的“旅行”:整體行程與兩大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皓s,

本文編號:9648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648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e4d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