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課堂訓練中的“非!敝
本文關鍵詞:口譯課堂訓練中的“非常”之道
更多相關文章: 口譯 現(xiàn)場表現(xiàn)力 口譯課堂訓練模式
【摘要】:口譯課堂訓練模式必須以提高口譯員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力為基礎?谧g員在口譯現(xiàn)場的出色表現(xiàn)力不光取決于口譯員與生俱來的大腦記憶容量,還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結合影響口譯員現(xiàn)場表現(xiàn)力的各個因素,提出了一套較完整的大學口譯課堂的訓練模式,即大學口譯課堂訓練應遵循口譯活動自身的規(guī)律,采取口譯訓練的"非常"之道——將科學方法(視課程為過程)和人文方法(視課程為互動)相結合,以提高學生在口譯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力。
【作者單位】: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口譯 現(xiàn)場表現(xiàn)力 口譯課堂訓練模式
【基金】:“2013年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內涵建設項目:英語語言文學重點學科(培育)(學科編號:XXKPY1309)”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9-4
【正文快照】: 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將口譯課程列為了高校英語專業(yè)必修課,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高水平的口譯人才?茖W的口譯訓練模式是口譯人才培養(yǎng)與譯員能力提高的直接途徑,能夠為口譯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口譯訓練的專業(yè)化提供保障。探索口譯課堂教學模式,尋求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柳;;口譯實踐中的公眾演講策略初探[J];海外英語;2012年04期
2 劉件福;從圖式理論看背景知識在口譯中的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3 徐翰;;口譯記憶認知與記憶策略探索[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明貴;指導語對解決四卡問題影響的實驗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孫永君;邊娜;;口譯教學中的工作記憶訓練策略探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3 侯曉丹;;化學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原則和應用策略[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吳應霞,孫保平,宋海香;化學實驗教學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J];安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5 劉述忠,程虎;對象的表示:模式與概念[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5期
6 鄧濤;界面的認知與設計[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7 方金秋;數(shù)學問題解決的認知定義[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8 趙建林,楊勝利,白青;從認知心理學角度探討體育課的組織與教學[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9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xtra-linguistic Preparation of Interpreting[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0年01期
10 高生文;袁增進;;從語域理論視角看國際商務談判口譯[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彩強;;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浙江大學代表團論文集[C];2007年
2 ;英漢交替?zhèn)髯g筆記中的精力分配模式初探——以口譯專業(yè)研究生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李京;;口譯中的工作記憶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征征;地下商業(yè)空間聲喜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諶莉文;口譯思維過程中的意義協(xié)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徐翰;本科英語專業(yè)技能化口譯教學的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李善良;現(xiàn)代認知壓觀下的數(shù)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邢強;樣例解題步驟編碼對原理學習和遷移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貧困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7 路海東;小學生數(shù)學應用題解決的認知與元認知策略及其訓練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霞;認知語境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林競君;網(wǎng)絡、嵌入性與集群生命周期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苗蕾;地圖可視化中動態(tài)與交互特性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長安;會意口譯法[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黃妮;TRIZ理論在產(chǎn)品感性形態(tài)塑造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呂寧;旅游體驗中的地方感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樊瑋濤;技術口譯聽辨理解與記憶過程障礙分析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柏宇;任務前準備時間及主題熟悉度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產(chǎn)出中詞塊使用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1年
6 肖玉蘭;高職生氣質性樂觀、歸因風格現(xiàn)狀與干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傅培恩;不同運動項目對中學生體育情境興趣影響的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燕妮;圖式理論在同聲傳譯過程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薛珂;電視動畫受眾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何曉燕;留學生漢語口頭輸出與書面輸出學習策略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小明;從記憶機制看口譯教學中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王阿晶;;公眾演講技能與口譯——從釋意理論的視角探討兩者的關系[J];大連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3 李芳琴;論口譯記憶策略[J];中國科技翻譯;2004年04期
4 安新奎;論口譯記憶[J];中國科技翻譯;2004年04期
5 望治國;;即席口譯中擺脫記憶困境的策略初探[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馬英邁,孫長彥;口譯中的記憶與理解[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亓魯霞,王初明;背景知識與語言難度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年02期
8 黃子東;話題熟悉程度、語言水平和問題類型對EFL聽力理解的影響:一項基于圖式理論和關聯(lián)理論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8年04期
9 劉桂英;;口譯的記憶心理學基礎[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王立弟;翻譯資格考試與翻譯培訓[J];中國翻譯;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建鳳;宋亞菲;;口譯的怯場心理分析及對策[J];上海翻譯;2007年04期
2 童晶晶;;口譯過程中的短時記憶遺忘[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3 黃文虹;;論主體性在口譯中的體現(xiàn)[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馮利;;口譯的淵源及職業(yè)化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5 劉艾云;丁巖;;用可接受性理論看英漢口譯技巧[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年03期
6 劉祺;;二語聽力理解圖式與口譯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10期
7 杜敏;彭典貴;;論口譯中的情境[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0年02期
8 董連忠;;口譯員專業(yè)素質對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郭琳;;口譯人才培養(yǎng)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0 肖禮華;;非語言語境因素對口譯輸出的影響[J];天津市經(jīng)理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微天;;口譯認知模式與口譯員的中立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趙重情;;淺談翻譯選擇適應論與口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3 何蕾;;淺談F1賽事口譯中的難點和應對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徐冬一;;簡論漢英口譯中的跨文化意識[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5 王立非;;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MTI專業(yè)建設與思考[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柴明槑;;專業(yè)口筆譯教學建構——現(xiàn)狀、問題和思考[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何秋睿;;從目的論視角談記者招待會口譯中的文化障礙的處理[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俞敬松;;翻譯教育與時代同行 北京大學語言服務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建設[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高睿琳;;主旨口譯初探[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胡曉靜;;俄語口譯認證考試評議—以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真實性原則為視角[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靜斐;口譯界不容“南郭先生”[N];文匯報;2004年
2 高鵬;奧運語言服務 小語種“兵源”告急[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3 高鵬;奧組委全球招募翻譯人才[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康慨;語言、身份和自由[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王懷民邋 蔣明;珞珈山上的大學口譯隊[N];科技日報;2007年
6 本報駐聯(lián)合國記者 鄒德浩;架起溝通橋梁[N];人民日報;2005年
7 記者 高鵬 賈文軍;90%以上參會人員不會遭遇語言障礙[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8 本報記者 苗潤華;同聲傳譯——壓力最大的工作[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9 劉吉;非全日制就業(yè) 發(fā)展空間大[N];解放日報;2004年
10 金璐;阿語翻譯成為義烏急需小語種人才[N];金華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郭靚靚;中英文同傳譯語序處理方式的選擇與原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孫海琴;源語專業(yè)信息密度對同聲傳譯“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程度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徐琦璐;“聽”“說”同步模式下的工作記憶與同聲傳譯的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4 張吉良;當代國際口譯研究視域下的巴黎釋意學派口譯理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胡凌鵲;交替?zhèn)髯g中筆記的心理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賴yN華;口譯動態(tài)RDA模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朱錦平;會議口譯專業(yè)口譯能力與外語能力的追蹤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睿;會展口譯評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莎;交替?zhèn)髯g中的顯化狀況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孫慶芳;從順應理論角度研究口譯中的語用失誤[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胡連春;口譯員心理壓力分析和應對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王芳;口譯中存在的聽力問題及應對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王曉東;口譯中的靈活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李迎春;從女性主義角度看口譯中譯者主體性[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8 魏微;論口譯員的跨文化意識及其培養(yǎng)[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9 曾媛;關聯(lián)理論觀照下的口譯與語境[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10 王穎蓓;論對話口譯員的角色沖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24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2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