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的代動詞用法談漢語句法語義的修辭屬性
本文關(guān)鍵詞:從“來”的代動詞用法談漢語句法語義的修辭屬性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代動詞 來 充任 句法語義 修辭屬性 修辭內(nèi)化于語法
【摘要】:本文從修辭角度入手研究漢語代動詞"來"的句法和語義。通過實例觀察發(fā)現(xiàn),"來"在起到代替動詞語法作用的同時,還有明顯的語義傾向性:一是涉及某種技能,二是說話人對所述行為給予一個命名,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文章根據(jù)代動詞"來"高頻出現(xiàn)于戲曲、曲藝行業(yè)的特點,考察了在這些行業(yè)里的實際用例,得出的認識是,代動詞"來"的基本語義可以釋作"充任",它有兩個方向上的語用傾向義:一是扮演、表演,二是勝任。這個認識可以解釋"來"代動詞用法的各種語法特征。文章進一步指出,"來"從舞臺上的"扮演"義延展到語法上的"充任"義,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修辭不是獨立于句法-語義結(jié)構(gòu)之外的單純的語言應用問題,修辭在漢語中是內(nèi)化于句法-語義形成過程中的。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關(guān)鍵詞】: 代動詞 來 充任 句法語義 修辭屬性 修辭內(nèi)化于語法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語法論著里,最早給“來”字定了個“代動詞”身分的,是趙元任(1968)。他指出,在“你畫的不象,等我來!”這個句子里,既可以把“來”解釋成“到來”的意思(整句是“等我過來畫”,省略了“畫”),也可以解釋成沒有省略、“來”是代替動詞“畫”的“代動詞”(pro-verb)。他認為代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信春;;雙動句狀語總論[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劉紅妮;;新興“X活族”詞語及其語用修辭價值[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方曉國;;反問句研究綜述[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04期
4 陸月華;;論小句概念語義模式——概念框架的優(yōu)越性[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張滟;;“事態(tài)限定”句法語義研究——基于“交互主觀性”認知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03期
6 曾傳祿;;“往+O+VP”和“V+往+O”[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9年02期
7 俞詠梅;現(xiàn)代漢語處所狀語的語義特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8 陳曉湘,羅瓊鵬;“是”的句法語義屬性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03期
9 黃靈紅;漢語雙賓語句生成中的句法語義問題[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10 李琳;“很+Adj”、“真+Adj”及“AA(的)”的語法功能辨析[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向紅;宋春陽;;介連兼類詞“以”的句法語義區(qū)別特征及消歧策略[A];語言計算與基于內(nèi)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方環(huán)海;趙鳴;;漢語簡單句理解中句法與語義的加工機制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畢玉德;陳潔;呂春燕;;朝鮮語句子語義角色標注研究[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4 劉稟誠;;歇后語論要[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雪艷;呂國英;李茹;劉偉;;基于層疊條件隨機場的句法語義自動標注研究[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畢玉德;張文江;;朝鮮語知識庫結(jié)構(gòu)的設計理念及其語言描述[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江荻;;藏語動詞的及物性、自主性與施格語言類型[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熊學亮;;論構(gòu)式的認知多義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劉稟誠;;新聞標題的分句隱含[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劉現(xiàn)強;;從“也”和“只”看狀中結(jié)構(gòu)韻律的復雜性和可能的控制因素[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戈萊格·萊斯特爾 墨爾本大學哲學、人類學和社會研究學院,焦兵編譯,熊明輝校;《澳洲邏輯學雜志》簡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宗守云 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語言研究創(chuàng)新重事實、現(xiàn)象、理論與應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姝;緊縮及其句法語義后果[D];吉林大學;2012年
2 周日安;名名組合的句法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3 劉立成;現(xiàn)代漢語限定性副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渾潔絮;基于語義語言的英漢機器翻譯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旺喜;漢語句法的認知結(jié)構(gòu)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6 金貞兒;致使義兼語句與“把”字句的構(gòu)式轉(zhuǎn)換及其理據(jù)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懷秋;虛詞“給”的句法語義接口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柯潤蘭;介詞“向”的句法語義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3 亢永興;基于句法語義界面的漢語構(gòu)式特征及其應用[D];廈門大學;2014年
4 高麗;漢語放置動詞的句法語義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孫一弦;基于語料庫的“下來”“下去”句法語義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6 蟻坤;漢語被動句的句法語義特征和使用條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7 孫秀珍;結(jié)構(gòu)性隱喻與句法語義搭配[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雋;指賓狀位形容詞句法語義研究及功能淺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忠舟;俄語諺語的語義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10 段沫;“A+復趨”格式的句法語義特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769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76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