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音量度形容詞向副詞功能轉移情況研究
本文關鍵詞:單音量度形容詞向副詞功能轉移情況研究
【摘要】:有些副詞與形容詞在歷時上有著密切的聯系,可能是從形容詞虛化而來;從共時平面上看兩者間也存在一些糾葛。為了厘清形容詞與副詞間的關聯與界限,本文以單音量度形容詞為切入點,對單音量度形容詞向副詞功能轉移情況做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有助于解釋形容詞向副詞功能轉移的動因與機制。
【作者單位】: 北京華文學院;
【關鍵詞】: 單音量度形容詞 副詞 功能轉移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一、考察對象的確定陸儉明(1989)首次提出“量度形容詞”這個概念,他認為能夠進入“A+(了)+表示定量的數量詞”格式,且表示偏離的形容詞即“量度形容詞”,共29個:大、長、高、寬、厚、深、粗、重、遠、快、晚(遲)、貴、多小、短、低(矮)、窄、薄、淺、細、輕、近、慢、早、賤(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一舟;從某些多音字的單音化傾向談起[J];語文建設;1996年10期
2 陳慶武;副詞淺探[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3 王光漢;;合肥方言單音動詞考釋續(xù)補[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劉丹青;詞類和詞長的相關性──漢語語法的“語音平面”叢論之二[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5 劉劍三;漢語單音成義在新時期的運用[J];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02期
6 ;古漢語復合義單音詞探微[J];北方論叢;1996年03期
7 李先耕;論漢語的單音孤立性[J];學術交流;1994年04期
8 王世友;現代漢語單音詞的范圍、性質和地位[J];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01期
9 王作新;大量高頻 簡易實用──漢語單音詞使用的文化透視[J];北方論叢;1994年04期
10 華鋒;《詩經》中對出近義單音詞的文化闡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蘇新春;;當代漢語外來單音語素論[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高更生;;修改《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的幾點想法[A];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崔為;;逸韻余霞,斯人獨秀——陳獨秀《連語類編》及其他[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分會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4 江荻;;藏語不規(guī)則動詞的信息標注方法[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毛夢溪;創(chuàng)建中國化的漢語語言文字學[N];人民政協報;2004年
2 沈錫倫;漢語音節(jié)的特點[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3 唐智燕;五十年心血結晶的漢語史[N];中華讀書報;2011年
4 張得義;苦水方言特色[N];蘭州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宋琳;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魏晉新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車淑婭;《韓非子》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閻玉文;《三國志》復音詞專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張小平;近代漢語反語駢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曹廷玉;贛方言特征詞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6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李泉;單音形容詞原型性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許秋華;九部宋人筆記稱謂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逆平;益陽和岳陽市區(qū)方言單音聲調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鴻雁;基于語料庫的日本留學生單音形容詞習得偏誤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劉昕;《文選》漢賦單音同義詞義位e7釋[D];蘭州大學;2008年
4 梁凡;《國語》和《戰(zhàn)國策》單音同義動詞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5 邱月;今文《尚書》名詞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6 左文燕;殷墟甲骨文反義詞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7 楊文萍;《HSK詞匯大綱》中的單音反義實詞及其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靜;衡陽和湘潭市區(qū)方言聲調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曉維;《論衡》單音常用詞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10 李潤生;郝懿行《爾雅義疏》同族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7258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72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