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地區(qū)方言名詞變異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湘潭地區(qū)方言名詞變異研究
【摘要】: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普及、經(jīng)濟(jì)全球化及我國城鄉(xiāng)一體化,方言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逐漸明顯。詞匯作為語言中最敏感、最活躍的部分,在語言接觸中的變異顯著。湘潭方言隨著湘潭的飛速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異,其中湘潭方言名詞變異尤為突出。本研究以語言變異理論為指導(dǎo),以湘潭地區(qū)90名本土人為調(diào)查對象,采用對日常對話語料進(jìn)行觀察和錄音并輔以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對普通話推廣影響下方言名詞變異現(xiàn)象做了考察。最后借助Excel(2007)和Gold Varb X等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jìn)行統(tǒng)計(jì)分析。本研究主要探討兩個(gè)方面的問題:1)湘潭方言中存在哪些名詞變異?2)這些名詞變異的社會分布情況是怎樣的?研究發(fā)現(xiàn),湘潭方言名詞受普通話的影響日益明顯,方言名詞有著明顯的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逐漸改變了老派的說法,如:“堂屋”變成了“客廳”;同時(shí),部分稱謂語包括親屬稱謂、職業(yè)稱謂、道德品行稱謂的使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它們的使用頻率有所降低,或者被其他稱謂語所取代,如:“伢老剛”變成“爸爸”。在幾種名詞變異中,以日常物品名稱的變異最為顯著,其次是關(guān)于人的各種稱謂語,日常口語名詞變異次之,時(shí)間表達(dá)的名詞變異最少。湘潭方言名詞變異情況主要受到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yè)和場合因素的影響,其中職業(yè)和受教育程度是產(chǎn)生名詞變異的重要因素。名詞的使用情況呈現(xiàn)出一定的社會分布規(guī)律:在使用變異形式的人數(shù)上,學(xué)生及公司職員比農(nóng)民明顯多,女生比男生稍多,年輕人比老年人明顯多;接受過大學(xué)及以上教育或初中及以下教育的人使用得比受過高中教育的多。不同場合,湘潭方言和普通話既分工又互補(bǔ),普通話多見于正式場合,而方言多用于家庭場所。方言體現(xiàn)了文化的多樣性和活力,對這些尚存的、正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方言進(jìn)行研究,既能豐富方言研究和語言變異研究,又有利于保護(hù)地方文化多樣性。
【關(guān)鍵詞】:變異 湘潭方言 名詞變異
【學(xué)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7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Introduction11-15
-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12
-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5-26
- 1.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Language contact15-22
- 1.1.1 Types of Language contact15-17
- 1.1.2 Variationist Viewpoint on Language Contact17-19
- 1.1.3 Contact-induced Language Changes19-21
- 1.1.4 Outcomes of Language Contact21-22
- 1.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Contact Between Putonghua and Xiangtan Dialect22-25
- 1.2.1 Influence of Putonghua on Xiangtan Dialect22-23
- 1.2.2 Lexical Variation in Xiangtan Dialect23-25
- 1.3 Comments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25-26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26-33
- 2.1 Variation Theory26-28
- 2.2 Social Variables of Language28-31
- 2.2.1 Social Class28-29
- 2.2.2 Gender29-30
- 2.2.3 Age30-31
- 2.3 Spontaneous Speech Data for Linguistic Analysis31-33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33-39
- 3.1 Hypotheses33
- 3.2 Selection of Subjects33-34
- 3.3 Data Collection34-37
- 3.3.1 Tape-recorded Spontaneous Speech35-36
- 3.3.2 Observation of Daily Conversation36
- 3.3.3 Languag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Survey36-37
- 3.4 Data Processing37-39
- 3.4.1 Transcription of the Speech Data37-38
- 3.4.2 Distributional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Recorded Speech Data38
- 3.4.3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38-39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9-53
- 4.1 Variation of Nouns in Xiangtan Dialect39-44
- 4.1.1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Noun Variation39-40
- 4.1.2 Variation in Names of Daily Necessities40-41
- 4.1.3 Variation in Address Forms41-42
- 4.1.4 Variation of Daily Spoken Noun42-43
- 4.1.5 Variation in Time Expression43-44
- 4.2 Social Factors of Noun Variation44-50
- 4.2.1 Age44-45
- 4.2.2 Gender45-46
- 4.2.3 Educational Level46-48
- 4.2.4 Occupation48-49
- 4.2.5 Occasion49-50
- 4.3 Multivariate Analysis50-53
- Chapter Five Social Causes for the Variation and implications fromthe Research53-57
- 5.1 Social Causes for the Variation of Nouns53-55
- 5.1.1 Influence of Putonghua on Xiangtan Dialect53-54
- 5.1.2 People’s Attitude toward Xiangtan Dialect and Putonghua54-55
- 5.2 Im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55-57
- 5.2.1 Promotion of Putonghua55-56
- 5.2.2 Preservation of Xiangtan Dialect56-57
- Conclusion57-59
- Work Cited59-62
- Acknowledgements62-63
- Appendix A: Comparison Table of Noun Variation Cited withPutonghua in Chinese63-65
- Appendix B: The Examples from the Excel Data Base of NounVariation65-67
- Appendix C: Coding for Each Factor Group67-69
- Appendix D: Questionnaire on the Attitude to Language Use69-71
- Informative Abstract in Chinese71-74
- Résumé 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74
【相似文獻(xiàn)】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端明;普通話推廣的經(jīng)濟(jì)學(xué)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4期
2 夏蕓;淺談普通話推廣中的語音矯正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3 毛世楨;;新時(shí)期條件下普通話的地位、性質(zhì)與功能[J];華東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6期
4 王愛君;;淺議普通話在廣州的推廣[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bào)論叢;2007年01期
5 楊江華;;新疆方言對普通話影響[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年06期
6 余雪芳;;高校普通話推廣工作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以黃山學(xué)院為例[J];滁州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7年05期
7 周艷;;“黔式普通話”剖析[J];貴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7年05期
8 吳春玲;;新中國建立以來普通話推廣述論[J];教育評論;2010年04期
9 勁松;牛芳;;長沙地方普通話固化研究——地方普通話固化的個(gè)案調(diào)查[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10年04期
10 宋瑋;;普通話課程教學(xué)改革探析[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袁舫;王暉;;回歸后香港的普通話推廣和使用狀況[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立;;語言的實(shí)用價(jià)值與家長的語言期望[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郝平;;賀信[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xùn)測試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bào)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bào)記者 郜虹 王曉軍;在酉陽感受普通話[N];重慶日報(bào);2000年
2 本報(bào)記者 雷莉 實(shí)習(xí)生 陳喻翌;重慶人:一定要開口說普通話[N];重慶日報(bào);2001年
3 本報(bào)記者 何明生 本報(bào)通訊員 孫煒;車同軌 言同音[N];金融時(shí)報(bào);2003年
4 孫梅芳 裴希婷;你今天說普通話了嗎[N];洛陽日報(bào);2005年
5 本報(bào)記者 于翔 實(shí)習(xí)生 李峰;“地方普通話”——南腔北調(diào)[N];寧夏日報(bào);2005年
6 記者 馮麗俐;講普通話樹昆明好形象[N];昆明日報(bào);2009年
7 齊健 李驚亞;普通話與方言的生存之爭[N];今日信息報(bào);2009年
8 楊林;市政府辦大力推廣應(yīng)用普通話[N];商洛日報(bào);2010年
9 本報(bào)記者 汪少沖;讓普通話融入百姓生活[N];開封日報(bào);2011年
10 張玉;“普通話排行榜”成坊間趣談[N];人民日報(bào)海外版;2012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夢萍;武漢方言中瀕危俗成語例釋[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潘丹丹;都安菁盛官話語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xué)院;2015年
3 彭露頡;湘潭地區(qū)方言名詞變異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15年
4 陳娟文;上海普通話和普通話韻律特征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4年
5 張俊;論方言的法律保護(hù)[D];南京大學(xué);2015年
6 張正;試論普通話詞匯的來源與發(fā)展[D];安徽大學(xué);2014年
7 劉群秀;全州話與普通話主要語法差異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09年
8 于玨;上海普通話與標(biāo)準(zhǔn)普通話元音系統(tǒng)的聲學(xué)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4年
9 戴宗燦;海南樂東普通話推廣使用問題調(diào)研[D];海南師范大學(xué);2014年
10 郭媛媛;南京市城區(qū)中學(xué)生語言狀況調(diào)查研究[D];南京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711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71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