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致謝詞語和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與歷時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3-04-08 17:27
致謝和致歉是日常言語交際中僅次于問候和告別的兩種重要的禮貌行為,F代漢語(含方言)中有豐富的致謝/致歉表達式(包括致謝/致歉程式語、致謝/致歉詞)。它們可以根據所用致謝/致歉策略的不同劃歸不同的類別?缯Z言地看,致謝表達式的使用涉及的語用策略有述事、表情、道歉、歸功、贊揚、承諾、責備、關心、祝愿等。致歉表達式的使用涉及的語用策略有述事、表情、擔責(含自責和認罪)、求諒、承諾、供償、解說、勸說、關心等。現代漢語中的致謝詞主要有述事類、表情類、道歉類、歸功類、贊揚類;致歉詞主要有述事類、表情類、擔責類、供償類、解說類。本文通過對漢語中34個致謝詞和30個致歉詞的歷史形成和相關演變的考察,揭示:現代漢語中的致謝/致歉詞往往是從漢語史上的致謝語/致歉語(或其一部分)詞匯化而來的。其詞匯化的動因是:1)致謝/致歉語因為常用而發(fā)生語音或形式磨損,致謝語力下降,這使說話人嘗試通過在原致謝/致歉表達式上附加程度修飾語,或者把同義致謝/致歉詞疊合在一起,來強化致謝/致歉語力。這就很可能會導致含程度修飾語或由它詞復合而來的新致謝/致歉表達式(的一部分)被詞匯化。2)某種間接致謝/致歉語用策略的頻繁使用引發(fā)...
【文章頁數】:22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研究對象、選題依據和意義
0.2 研究歷史與現狀
0.3 研究目標與思路
0.4 創(chuàng)新之處
0.5 研究方法與材料
第一章 漢語致謝范疇和致歉范疇的跨方言考察
1.1 漢語致謝范疇的跨方言考察
1.2 漢語致歉范疇的跨方言考察
1.3 致謝范疇和致歉范疇的邊界模糊性問題
1.4 小結
第二章 擔責類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2.1 “得罪”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2.2 “罪過”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2.3 小結
第三章 表情類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1 “慚愧”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2 “謝”系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3 “感”系詞的歷時演變
3.4 “抱”系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5 小結
第四章 述事類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4.1 述事類致謝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4.2 述事類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4.3 小結
第五章 道歉類致謝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5.1 “生受”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5.2 “難為”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5.3 “起動”的歷時演變
5.4 “多累”的歷時演變
5.5 小結
第六章 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的綜合考察
6.1 從致謝和致歉的內在關聯看一系列語義語用現象
6.2 致謝/致歉詞語的歷時演變的動因
6.3 致謝/致歉詞語的形成的跨語(方)言差異的原因
6.4 致謝/致歉詞語歷時演變的機制、路徑和條件
參考文獻
后記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發(fā)表情況
本文編號:3786175
【文章頁數】:22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研究對象、選題依據和意義
0.2 研究歷史與現狀
0.3 研究目標與思路
0.4 創(chuàng)新之處
0.5 研究方法與材料
第一章 漢語致謝范疇和致歉范疇的跨方言考察
1.1 漢語致謝范疇的跨方言考察
1.2 漢語致歉范疇的跨方言考察
1.3 致謝范疇和致歉范疇的邊界模糊性問題
1.4 小結
第二章 擔責類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2.1 “得罪”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2.2 “罪過”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2.3 小結
第三章 表情類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1 “慚愧”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2 “謝”系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3 “感”系詞的歷時演變
3.4 “抱”系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3.5 小結
第四章 述事類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4.1 述事類致謝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4.2 述事類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4.3 小結
第五章 道歉類致謝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5.1 “生受”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5.2 “難為”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
5.3 “起動”的歷時演變
5.4 “多累”的歷時演變
5.5 小結
第六章 致謝/致歉詞語的共時用法和歷時演變的綜合考察
6.1 從致謝和致歉的內在關聯看一系列語義語用現象
6.2 致謝/致歉詞語的歷時演變的動因
6.3 致謝/致歉詞語的形成的跨語(方)言差異的原因
6.4 致謝/致歉詞語歷時演變的機制、路徑和條件
參考文獻
后記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發(fā)表情況
本文編號:3786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78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