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朗格符號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05 19:18
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1895~1985)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符號學家,通常將她與卡西爾視為符號美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而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朗格符號思想的發(fā)展軌跡以及其符號理論研究逐步嬗變超越的過程,揭示朗格在符號體系建構、符號美學以及符號心智認知方面的主要貢獻。本文從歷時性考察與邏輯分析出發(fā),主要采取文獻檢索法、共時對比法以及理論分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把朗格的符號學理論統(tǒng)攝為一個連貫的整體,從而更好地呈現(xiàn)朗格符號理論思想的全貌,指出其符號理論思想在當今符號哲學語境下給我們的啟悟。故此,本文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是對符號在語言、藝術及心智中的整體性探討。 研究發(fā)現(xiàn),朗格符號理論思想具有廣泛的批評繼承性,盡管朗格承繼了卡西爾從符號視角看待人與世界的本質,但是,朗格更受益于恩師懷特海的影響,尤其是懷氏以過程性、生成性、關系性為主的宇宙觀的基本立場。此外,朗格還承續(xù)了邏輯實證主義對分析的熱情及經驗主義對意義闡釋的熱衷。在與同時代哲學思潮以及符號思想的對話碰撞中,朗格提出了對直覺、抽象、邏輯等范疇的自我見解,為一般符號理論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多元融合...
【文章頁數(shù)】: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朗格的學術研究及其特點
二、朗格研究的國內外現(xiàn)狀
三、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及主要方法
第一章 朗格符號理論思想的哲學溯源與批評繼承性
一、懷特海過程哲學思想的影響
二、卡西爾文化符號哲學觀念的繼承
三、與當代哲學思想流派的碰撞與對話
(一) 對同時代主要哲學思想的批評與繼承
(二) 與同時代主要符號理論思想的對話與碰撞
四、對符號理論核心范疇的改造與創(chuàng)見
(一) 邏輯形式觀念的拓展
(二) 直覺與抽象觀念的改造
第二章 朗格的符號概念及其功能
一、符號:意義闡釋的新進路
二、符號功能定義:理性與感性的聯(lián)結
三、信號邏輯與符號邏輯:意義關系圖式的分野
第三章 朗格符號論思想的轉變與跨越:推論與表象
一、推論性符號
(一) 推論性符號的特性
(二) 推論性符號的典型:語言符號
二、表象性符號
(一) 表象性符號的特性
(二) 表象性符號的典型:藝術符號
第四章 藝術符號:生活本真意義的呈現(xiàn)
一、藝術符號的表象模式:幻象
(一) 幻象的意象虛擬性
(二) 幻象的他性
(三) 幻象的多元闡釋空間
二、主要藝術符號與幻象
(一) 音樂:時間幻象
(二) 造型藝術:虛擬空間
(三) 舞蹈:虛幻的力
(四) 文學:虛幻的生活經驗
第五章 心智符號與符號心智
一、心智情感與心智意象
(一) 情感:身心內外的聯(lián)結
(二) 情感與意象
(三) 投射與意象
二、格式塔與心智抽象
三、生命形式
(一) 生命形式定義
(二) 生命形式特征
(三) 次級幻象與生命形式
四、行為理論:從行為到符號化
(一) 行為過程觀念
(二) 行為過程原則
(三) 符號心智發(fā)展
第六章 朗格符號理論研究的方法論啟示
一、符號轉向
二、整體性批評思維
三、理性與感性的圓融
四、對話闡釋性與動態(tài)開放性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外文參考文獻
二、中文參考文獻
附錄:朗格已出版的英文學術專著
后記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認識論與心理和邏輯之辯[J]. 郁振華. 社會科學. 2009(12)
[2]雅各布森的“詩性功能”理論與中國古典詩歌[J]. 田星. 俄羅斯文藝. 2009(03)
[3]俄蘇詩學理論在中國的接受[J]. 張杰. 俄羅斯文藝. 2009(03)
[4]論語言與符號——語言學與符號學思辨[J]. 陳國亭. 中國俄語教學. 2007(01)
[5]后現(xiàn)代社會的詩性特征:生活的符號化——《白噪音》文本的對話式解讀[J]. 張杰,孔燕. 外國文學研究. 2006(05)
[6]文化符號學的空間闡釋——尤里·洛特曼的符號圈理論研究[J]. 康澄. 外國文學評論. 2006(02)
[7]文學語言:符號形式與符號意義[J]. 陳學廣. 學習與探索. 2005(03)
[8]文化的符號學透視[J]. 白春仁.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06)
[9]解讀現(xiàn)代符號學的三大理論來源[J]. 翟麗霞,梁愛民.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4(11)
[10]記號、符號及其效力——從哲學與符號學的觀點看[J]. 汪堂家.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3)
博士論文
[1]“表現(xiàn)性形式”的歷史呈現(xiàn)[D]. 王妍慧.首都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710206
【文章頁數(shù)】: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朗格的學術研究及其特點
二、朗格研究的國內外現(xiàn)狀
三、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及主要方法
第一章 朗格符號理論思想的哲學溯源與批評繼承性
一、懷特海過程哲學思想的影響
二、卡西爾文化符號哲學觀念的繼承
三、與當代哲學思想流派的碰撞與對話
(一) 對同時代主要哲學思想的批評與繼承
(二) 與同時代主要符號理論思想的對話與碰撞
四、對符號理論核心范疇的改造與創(chuàng)見
(一) 邏輯形式觀念的拓展
(二) 直覺與抽象觀念的改造
第二章 朗格的符號概念及其功能
一、符號:意義闡釋的新進路
二、符號功能定義:理性與感性的聯(lián)結
三、信號邏輯與符號邏輯:意義關系圖式的分野
第三章 朗格符號論思想的轉變與跨越:推論與表象
一、推論性符號
(一) 推論性符號的特性
(二) 推論性符號的典型:語言符號
二、表象性符號
(一) 表象性符號的特性
(二) 表象性符號的典型:藝術符號
第四章 藝術符號:生活本真意義的呈現(xiàn)
一、藝術符號的表象模式:幻象
(一) 幻象的意象虛擬性
(二) 幻象的他性
(三) 幻象的多元闡釋空間
二、主要藝術符號與幻象
(一) 音樂:時間幻象
(二) 造型藝術:虛擬空間
(三) 舞蹈:虛幻的力
(四) 文學:虛幻的生活經驗
第五章 心智符號與符號心智
一、心智情感與心智意象
(一) 情感:身心內外的聯(lián)結
(二) 情感與意象
(三) 投射與意象
二、格式塔與心智抽象
三、生命形式
(一) 生命形式定義
(二) 生命形式特征
(三) 次級幻象與生命形式
四、行為理論:從行為到符號化
(一) 行為過程觀念
(二) 行為過程原則
(三) 符號心智發(fā)展
第六章 朗格符號理論研究的方法論啟示
一、符號轉向
二、整體性批評思維
三、理性與感性的圓融
四、對話闡釋性與動態(tài)開放性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外文參考文獻
二、中文參考文獻
附錄:朗格已出版的英文學術專著
后記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認識論與心理和邏輯之辯[J]. 郁振華. 社會科學. 2009(12)
[2]雅各布森的“詩性功能”理論與中國古典詩歌[J]. 田星. 俄羅斯文藝. 2009(03)
[3]俄蘇詩學理論在中國的接受[J]. 張杰. 俄羅斯文藝. 2009(03)
[4]論語言與符號——語言學與符號學思辨[J]. 陳國亭. 中國俄語教學. 2007(01)
[5]后現(xiàn)代社會的詩性特征:生活的符號化——《白噪音》文本的對話式解讀[J]. 張杰,孔燕. 外國文學研究. 2006(05)
[6]文化符號學的空間闡釋——尤里·洛特曼的符號圈理論研究[J]. 康澄. 外國文學評論. 2006(02)
[7]文學語言:符號形式與符號意義[J]. 陳學廣. 學習與探索. 2005(03)
[8]文化的符號學透視[J]. 白春仁.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06)
[9]解讀現(xiàn)代符號學的三大理論來源[J]. 翟麗霞,梁愛民.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4(11)
[10]記號、符號及其效力——從哲學與符號學的觀點看[J]. 汪堂家.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3)
博士論文
[1]“表現(xiàn)性形式”的歷史呈現(xiàn)[D]. 王妍慧.首都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710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71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