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意義的生成與存在機制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2-07-15 15:39
語言意義是語言研究領域幾乎所有學科關注的焦點,本文在現(xiàn)有認識基礎上引入歐洲大陸現(xiàn)象學—解釋學思想并加以發(fā)展,以海德格爾此在觀為理論基礎,探索自然語言意義的生成與存在機制,初步回答“語言的意義如何生成”、“語言的意義如何存在”這兩個問題。在語言哲學基礎上,本文廣泛吸收和借鑒語言學各分支學科與交叉學科的成果,通過分析與解釋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法,按照從理論基礎考察到理論建構(gòu)再到理論分析與解釋的研究結(jié)構(gòu),嘗試從歐洲大陸語言哲學角度提出并論證以下兩個觀點:(1)語言意義的生成在于人運用歷史和時代賦予他的全部知識對世界以及人本身做出解釋;(2)語言意義的存在與發(fā)展在解釋循環(huán)中實現(xiàn)。以解釋和解釋循環(huán)為核心的語言意義機制探索初步揭示,解釋具有有限性,解釋循環(huán)具有相對性,兩者分別體現(xiàn)人的有限性和語言的相對性。這進一步表明,人和語言高度契合,說話人隸屬于特定時代,自然語言隸屬于特定語言系統(tǒng);語言意義研究須要把握自然語言的本質(zhì)——時間、空間與主體,也就是“此在”之“此”的內(nèi)核。研究得出結(jié)論:在時間維度,語言意義伴隨歷史演化與時代發(fā)展不斷生成、發(fā)展與更新,這強調(diào)語言意義的歷史傳承性和時代特征;在空間維度,民族傳統(tǒng)...
【文章頁數(shù)】:33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內(nèi)容
三、研究方法與意義
四、論文結(jié)構(gòu)
第一章 相關研究現(xiàn)狀的綜述與反思
第一節(jié)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一、語言學的相關研究
二、分析性語言哲學的相關研究
三、現(xiàn)象學—解釋學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一、語言學的相關研究
二、分析性語言哲學的相關研究
三、現(xiàn)象學—解釋學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jié) 相關研究現(xiàn)狀反思
一、語言意義研究局限
二、語言意義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語言哲學視域中的海德格爾此在觀
第一節(jié) 海德格爾的此在觀
一、存在主義的語言哲學根基
二、“此在”對“存在”的限定
三、此在的生存方式
四、此在觀的語言哲學反思
第二節(jié) 此在觀對語言觀研究的啟示
一、此在的語言編碼和語言的存在方式
二、作為語言存在方式的時間、空間與主體
第三節(jié) 此在觀對語言意義研究的啟示
一、語言意義研究的本體論視域
二、基于理解與解釋的語言意義研究
三、語言意義的生成與存在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作為語言意義生成機制的解釋
第一節(jié) 解釋學的發(fā)展階段
一、解釋學的認識論階段
二、解釋學的本體論階段
第二節(jié) 語言意義的生成
一、意識世界
二、意識世界的語言編碼
第三節(jié) 語言意義的生成機制
一、解釋:語言編碼
二、編碼:命名與分類
三、語言:命名與分類系統(tǒng)
第四節(jié) 語言意義生成機制的分析與解釋
一、解釋的說話人與語言維度
二、解釋的目的與內(nèi)容
三、解釋的方法與類型
四、解釋的規(guī)則與功能
五、解釋的本體特征
六、解釋的本質(zhì)屬性:有限性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作為語言意義存在機制的解釋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解釋循環(huán)的發(fā)展階段
一、解釋循環(huán)的認識論階段
二、解釋循環(huán)的本體論階段
第二節(jié) 解釋的存在
一、解釋循環(huán)的情境性
二、解釋的情境:前見
三、前見:意識世界
第三節(jié) 語言意義的存在
一、現(xiàn)實世界
二、現(xiàn)實世界的語境生成
第四節(jié) 語言意義的存在機制
一、解釋循環(huán):語境生成
二、語境:解釋的情境
三、語境生成:解釋的識別與判定
第五節(jié) 語言意義存在機制的分析與解釋
一、解釋循環(huán)的說話人與語言維度
二、解釋循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與過程
三、解釋循環(huán)的作用與表現(xiàn)
四、解釋循環(huán)的本體特征
五、解釋循環(huán)的本質(zhì)屬性:相對性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一、研究結(jié)論
二、創(chuàng)新之處
三、局限與不足
四、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德格爾此在時間性思想與語言研究[J]. 李洪儒,謝萌.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4(05)
[2]說話人意義的形成機制及其功能——“語言與人”系列研究(1)[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13(06)
[3]中國語言哲學的發(fā)展之路——語言哲學理論建構(gòu)之一[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11(06)
[4]西方語言哲學與俄羅斯當代語義學[J]. 張家驊. 外語學刊. 2011(05)
[5]從?碌脑捳Z觀看話語共同體——商務英語系列研究之二[J]. 嚴明. 外語學刊. 2011(03)
[6]語言分析與概念分析[J]. 江怡. 外國語文. 2011(01)
[7]社會歷史的因果描述論——一種語言觀和由它派生的一種新名稱理論[J]. 陳波. 哲學分析. 2011(01)
[8]結(jié)束語言研究“兩張皮”現(xiàn)象:語言哲學與語言學的整合性研究[J]. 李洪儒. 當代外語研究. 2011(02)
[9]知曉命題意向謂詞與說話人的存在方式——語言哲學系列探索(12)[J]. 李洪儒. 外國語文. 2010(06)
[10]索緒爾語言學的語言本體論預設——語言主觀意義論題的提出[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10(06)
博士論文
[1]跨文化言語交際:互動語用修辭觀[D]. 林大津.福建師范大學 2006
[2]語句中的說話人形象[D]. 李洪儒.黑龍江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新聞報道的語篇分析[D]. 姜雪.復旦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662337
【文章頁數(shù)】:33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內(nèi)容
三、研究方法與意義
四、論文結(jié)構(gòu)
第一章 相關研究現(xiàn)狀的綜述與反思
第一節(jié)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一、語言學的相關研究
二、分析性語言哲學的相關研究
三、現(xiàn)象學—解釋學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一、語言學的相關研究
二、分析性語言哲學的相關研究
三、現(xiàn)象學—解釋學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jié) 相關研究現(xiàn)狀反思
一、語言意義研究局限
二、語言意義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語言哲學視域中的海德格爾此在觀
第一節(jié) 海德格爾的此在觀
一、存在主義的語言哲學根基
二、“此在”對“存在”的限定
三、此在的生存方式
四、此在觀的語言哲學反思
第二節(jié) 此在觀對語言觀研究的啟示
一、此在的語言編碼和語言的存在方式
二、作為語言存在方式的時間、空間與主體
第三節(jié) 此在觀對語言意義研究的啟示
一、語言意義研究的本體論視域
二、基于理解與解釋的語言意義研究
三、語言意義的生成與存在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作為語言意義生成機制的解釋
第一節(jié) 解釋學的發(fā)展階段
一、解釋學的認識論階段
二、解釋學的本體論階段
第二節(jié) 語言意義的生成
一、意識世界
二、意識世界的語言編碼
第三節(jié) 語言意義的生成機制
一、解釋:語言編碼
二、編碼:命名與分類
三、語言:命名與分類系統(tǒng)
第四節(jié) 語言意義生成機制的分析與解釋
一、解釋的說話人與語言維度
二、解釋的目的與內(nèi)容
三、解釋的方法與類型
四、解釋的規(guī)則與功能
五、解釋的本體特征
六、解釋的本質(zhì)屬性:有限性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作為語言意義存在機制的解釋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解釋循環(huán)的發(fā)展階段
一、解釋循環(huán)的認識論階段
二、解釋循環(huán)的本體論階段
第二節(jié) 解釋的存在
一、解釋循環(huán)的情境性
二、解釋的情境:前見
三、前見:意識世界
第三節(jié) 語言意義的存在
一、現(xiàn)實世界
二、現(xiàn)實世界的語境生成
第四節(jié) 語言意義的存在機制
一、解釋循環(huán):語境生成
二、語境:解釋的情境
三、語境生成:解釋的識別與判定
第五節(jié) 語言意義存在機制的分析與解釋
一、解釋循環(huán)的說話人與語言維度
二、解釋循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與過程
三、解釋循環(huán)的作用與表現(xiàn)
四、解釋循環(huán)的本體特征
五、解釋循環(huán)的本質(zhì)屬性:相對性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一、研究結(jié)論
二、創(chuàng)新之處
三、局限與不足
四、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德格爾此在時間性思想與語言研究[J]. 李洪儒,謝萌.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4(05)
[2]說話人意義的形成機制及其功能——“語言與人”系列研究(1)[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13(06)
[3]中國語言哲學的發(fā)展之路——語言哲學理論建構(gòu)之一[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11(06)
[4]西方語言哲學與俄羅斯當代語義學[J]. 張家驊. 外語學刊. 2011(05)
[5]從?碌脑捳Z觀看話語共同體——商務英語系列研究之二[J]. 嚴明. 外語學刊. 2011(03)
[6]語言分析與概念分析[J]. 江怡. 外國語文. 2011(01)
[7]社會歷史的因果描述論——一種語言觀和由它派生的一種新名稱理論[J]. 陳波. 哲學分析. 2011(01)
[8]結(jié)束語言研究“兩張皮”現(xiàn)象:語言哲學與語言學的整合性研究[J]. 李洪儒. 當代外語研究. 2011(02)
[9]知曉命題意向謂詞與說話人的存在方式——語言哲學系列探索(12)[J]. 李洪儒. 外國語文. 2010(06)
[10]索緒爾語言學的語言本體論預設——語言主觀意義論題的提出[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10(06)
博士論文
[1]跨文化言語交際:互動語用修辭觀[D]. 林大津.福建師范大學 2006
[2]語句中的說話人形象[D]. 李洪儒.黑龍江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新聞報道的語篇分析[D]. 姜雪.復旦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6623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66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