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在朝鮮時代的傳播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7-15 12:55
《康熙字典》是中國古代官修字書發(fā)展到頂峰的標誌性作品,它在傳承歷史文化與發(fā)展辭書事業(yè)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不惟如此,還於問世後不久傳至朝鮮半島,被不斷地評價、使用、徵引和模仿,極大地促進了當?shù)貪h字教育的普及。本文主要採用實證法、綜合法及比較法開展研究。通過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初傳朝鮮半島的《康熙字典》是1729年清廷賞賜給英祖的,其原因是他成功平叛了“李麟佐之亂”。其後,《康熙字典》漸漸爲當?shù)鼐紝W者所熟悉,并多次利用燕行機會大量購入,留存版本多是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上海民營書局刊刻。同時,與《康熙字典》關(guān)係最爲密切的《字貫》也於1792年傳入并作爲《奎章全韻》的參考書來使用。但是由於受到長期以來“尊周”思想的影響,朝鮮時代學者的關(guān)注點集中在由此引發(fā)的文字獄上,對文本瞭解並不多,流傳亦不廣。另外,通過分析,我們得知,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其一是評價。與清朝同時期相比,他們不僅深刻地揭示了編纂動機的深意,而且對學術(shù)價值也有諸多客觀闡釋;其二是使用。不管是官方檔案還是個人文集,無論是取名字、談避諱、書謚冊或者字形、字羲、字音的探求皆把《康熙字典》作爲重要依據(jù)...
【文章頁數(shù)】:27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和材料
二、研究成果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內(nèi)容
第一章 漢籍東傳朝鮮半島概說
第一節(jié) 三國之前漢籍的東傳
一、箕子傳傳與漢文化傳入
二、高句麗、百濟、新羅漢籍及其特點
第二節(jié) 高麗與中國典籍的交流
一、高麗藏書與漢籍回流
二、印刷術(shù)引進和漢籍翻刻
第三節(jié) 中朝學者交遊和西學漢籍東傳
一、朝鮮時代漢籍與中朝學者交遊
二、西學漢籍東傳
第二章 《康熙字典》東傳朝鮮半島
第一節(jié) 《康熙字典》初傳朝鮮半島考辨
一、傳入時間
二、傳入使節(jié)
三、傳入原因
第二節(jié) 《康熙字典》東傳朝鮮半島的途徑
一、賞賜
二、購買
三、贈送
第三節(jié) 《康熙字典》在朝鮮半島的存藏
一、影響《康熙字典》傳入朝鮮半島數(shù)量的要素
二、《康熙字典》在朝鮮半島存藏的情況
三、《康熙字典》在朝鮮半島存藏的版本特點
第四節(jié) 《字貫》東傳朝鮮半島
一、《字貫》初傳朝鮮半島推闡
二、朝鮮時代學者對王錫侯及其《字貫》的認識與研究
第三章 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的評價
第一節(jié) 朝鮮時代學者論《康熙字典》編纂動機
一、中國文獻對《康熙字典》編纂動機的記載
二、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編纂動機的闡釋
三、對《康熙字典》編纂動機應(yīng)有的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朝鮮時代學者論《康熙字典》學術(shù)價值
一、中國文獻對《康熙字典》學術(shù)價值的計載
二、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學術(shù)價值的闡釋
第三節(jié) 中、朝學者對《康熙字典》評價的差異及其原因
第四章 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的使用
第一節(jié) 《承政院日記》載《康熙字典》研究
一、取名字
二、談避諱
三、書諡冊
四、賞賜大臣
五、以《康熙字典》爲標準
第二節(jié) 其他朝鮮時代文獻載《康熙字典》研究
一、提及《康熙字典》者
二、參考《康熙字典》或以其爲據(jù)者
三、查考或採信《康熙字典》者
第三節(jié) 朝鮮時代學者使用《康熙字典》的特點
第五章 朝鮮時代文獻對《康熙字典》的徵引
第一節(jié) 《五洲衍文長箋散稿》徵引《康熙字典》研究
一、李圭景及其《五洲衍文長箋散稿》
二、《五洲衍文長箋散稿》徵引《康熙字典》分析
第二節(jié) 其他朝鮮時代文獻徵引《康熙字典》研究
一、以《康熙字典》全稱而徵引者
二、以《字典》簡稱而徵引者
三、不以《康熙字典》、《字典》名稱而徵引者
第三節(jié) 朝鮮時代文獻徵引《康熙字典》的特點
一、《五洲衍文長箋散稿》徵引《康熙字典》的獨有特點
二、朝鮮時代文獻徵引《康熙字典》的共有特點
第六章 《康熙字典》對朝鮮時代學者自編辭書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康熙字典》對《全韻玉篇》的影響
一、體例方面
二、字頭方面
三、釋文方面
第二節(jié) 《康熙字典》對其他朝鮮時代學者自編辭書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康熙字典》對朝鮮時代學者自編辭書影響的特點
結(jié)語
一、傳播方面
二、研究方面
附錄
一、《康熙字典》版本表
二、1949年以前滬刊《康熙字典》版本表
三、朝鮮時代文獻載《康熙字典》部分書影
四、文中所用中、朝年代對照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讀博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949年以前滬刊《康熙字典》考論[J]. 楊瑞芳. 漢字文化. 2014(05)
[2]《康熙字典》所引《唐韻》與大徐本《說文》反切之比較[J]. 封傳兵. 勵耘學刊(語言卷). 2013(02)
[3]論高本漢在研究中古音時引用自《康熙字典》里的反切[J]. 宮辰. 華章. 2013 (31)
[4]《康熙字典》引用過《說文段注》嗎?——談?wù)劸W(wǎng)絡(luò)在線版《康熙字典》[J]. 石立善. 衡水學院學報. 2013(02)
[5]朝鮮時代字書《第五游》所反映的釋字特征[J]. 河永三. 中國文字研究. 2012(01)
[6]李圭景《說文辨證說》探微[J]. 黃卓明.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8)
[7]《康熙字典》引《揚子方言》考——以《子集》爲例發(fā)凡[J]. 華學誠. 漢語史學報. 2011(00)
[8]朝鮮燕行使者與18世紀北京的琉璃廠[J]. 王振忠. 安徽史學. 2011(05)
[9]證《康熙字典》所引《川篇》系抄錄《四聲篇!穂J]. 崔智慧.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1(07)
[10]韓國漢學文獻收藏及資料庫介紹[J]. 河惠丁. 漢學研究通訊. 2011 (02)
博士論文
[1]《康熙字典》古文研究[D]. 白俊騫.福建師范大學 2012
[2]十六至十九世紀初中韓文化交流研究[D]. 楊雨蕾.復(fù)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康熙字典》所引《廣韻》反切抽樣調(diào)查報告[D]. 王璐.陜西師范大學 2012
[2]《康熙字典》引前四史研究[D]. 徐慧.河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62088
【文章頁數(shù)】:27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和材料
二、研究成果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內(nèi)容
第一章 漢籍東傳朝鮮半島概說
第一節(jié) 三國之前漢籍的東傳
一、箕子傳傳與漢文化傳入
二、高句麗、百濟、新羅漢籍及其特點
第二節(jié) 高麗與中國典籍的交流
一、高麗藏書與漢籍回流
二、印刷術(shù)引進和漢籍翻刻
第三節(jié) 中朝學者交遊和西學漢籍東傳
一、朝鮮時代漢籍與中朝學者交遊
二、西學漢籍東傳
第二章 《康熙字典》東傳朝鮮半島
第一節(jié) 《康熙字典》初傳朝鮮半島考辨
一、傳入時間
二、傳入使節(jié)
三、傳入原因
第二節(jié) 《康熙字典》東傳朝鮮半島的途徑
一、賞賜
二、購買
三、贈送
第三節(jié) 《康熙字典》在朝鮮半島的存藏
一、影響《康熙字典》傳入朝鮮半島數(shù)量的要素
二、《康熙字典》在朝鮮半島存藏的情況
三、《康熙字典》在朝鮮半島存藏的版本特點
第四節(jié) 《字貫》東傳朝鮮半島
一、《字貫》初傳朝鮮半島推闡
二、朝鮮時代學者對王錫侯及其《字貫》的認識與研究
第三章 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的評價
第一節(jié) 朝鮮時代學者論《康熙字典》編纂動機
一、中國文獻對《康熙字典》編纂動機的記載
二、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編纂動機的闡釋
三、對《康熙字典》編纂動機應(yīng)有的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朝鮮時代學者論《康熙字典》學術(shù)價值
一、中國文獻對《康熙字典》學術(shù)價值的計載
二、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學術(shù)價值的闡釋
第三節(jié) 中、朝學者對《康熙字典》評價的差異及其原因
第四章 朝鮮時代學者對《康熙字典》的使用
第一節(jié) 《承政院日記》載《康熙字典》研究
一、取名字
二、談避諱
三、書諡冊
四、賞賜大臣
五、以《康熙字典》爲標準
第二節(jié) 其他朝鮮時代文獻載《康熙字典》研究
一、提及《康熙字典》者
二、參考《康熙字典》或以其爲據(jù)者
三、查考或採信《康熙字典》者
第三節(jié) 朝鮮時代學者使用《康熙字典》的特點
第五章 朝鮮時代文獻對《康熙字典》的徵引
第一節(jié) 《五洲衍文長箋散稿》徵引《康熙字典》研究
一、李圭景及其《五洲衍文長箋散稿》
二、《五洲衍文長箋散稿》徵引《康熙字典》分析
第二節(jié) 其他朝鮮時代文獻徵引《康熙字典》研究
一、以《康熙字典》全稱而徵引者
二、以《字典》簡稱而徵引者
三、不以《康熙字典》、《字典》名稱而徵引者
第三節(jié) 朝鮮時代文獻徵引《康熙字典》的特點
一、《五洲衍文長箋散稿》徵引《康熙字典》的獨有特點
二、朝鮮時代文獻徵引《康熙字典》的共有特點
第六章 《康熙字典》對朝鮮時代學者自編辭書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康熙字典》對《全韻玉篇》的影響
一、體例方面
二、字頭方面
三、釋文方面
第二節(jié) 《康熙字典》對其他朝鮮時代學者自編辭書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康熙字典》對朝鮮時代學者自編辭書影響的特點
結(jié)語
一、傳播方面
二、研究方面
附錄
一、《康熙字典》版本表
二、1949年以前滬刊《康熙字典》版本表
三、朝鮮時代文獻載《康熙字典》部分書影
四、文中所用中、朝年代對照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讀博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949年以前滬刊《康熙字典》考論[J]. 楊瑞芳. 漢字文化. 2014(05)
[2]《康熙字典》所引《唐韻》與大徐本《說文》反切之比較[J]. 封傳兵. 勵耘學刊(語言卷). 2013(02)
[3]論高本漢在研究中古音時引用自《康熙字典》里的反切[J]. 宮辰. 華章. 2013 (31)
[4]《康熙字典》引用過《說文段注》嗎?——談?wù)劸W(wǎng)絡(luò)在線版《康熙字典》[J]. 石立善. 衡水學院學報. 2013(02)
[5]朝鮮時代字書《第五游》所反映的釋字特征[J]. 河永三. 中國文字研究. 2012(01)
[6]李圭景《說文辨證說》探微[J]. 黃卓明.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8)
[7]《康熙字典》引《揚子方言》考——以《子集》爲例發(fā)凡[J]. 華學誠. 漢語史學報. 2011(00)
[8]朝鮮燕行使者與18世紀北京的琉璃廠[J]. 王振忠. 安徽史學. 2011(05)
[9]證《康熙字典》所引《川篇》系抄錄《四聲篇!穂J]. 崔智慧.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1(07)
[10]韓國漢學文獻收藏及資料庫介紹[J]. 河惠丁. 漢學研究通訊. 2011 (02)
博士論文
[1]《康熙字典》古文研究[D]. 白俊騫.福建師范大學 2012
[2]十六至十九世紀初中韓文化交流研究[D]. 楊雨蕾.復(fù)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康熙字典》所引《廣韻》反切抽樣調(diào)查報告[D]. 王璐.陜西師范大學 2012
[2]《康熙字典》引前四史研究[D]. 徐慧.河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620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66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