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兼職量詞“番”“頓”“趟”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扭結

發(fā)布時間:2022-02-12 00:28
  漢語中詞類劃分無明確界限,某種詞類內部有著典型成員與非典型成員之別。量詞內部就存在跨動量詞與名量詞兩大類別的非典型成員,何杰《現(xiàn)代漢語量詞研究》中稱該類量詞為兼職量詞?缑、動量的兼職量詞本就可與名詞性成分組配,也可與謂詞性成分聯(lián)系,出現(xiàn)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造成語義扭結,需要依據(jù)語義指向加以區(qū)分。本文以兼職量詞“番”“頓”“趟”為例,對其進入“V+數(shù)(一)量+N”結構的語料進行統(tǒng)計歸類,考察“V+數(shù)(一)量+N”結構中量詞的真扭結與假扭結現(xiàn)象,揭示兼職量詞的特殊性。在描寫語言現(xiàn)象的基礎上,嘗試著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角度、漢語“義盡為界”的特點、人類認知時空扭結三個方面創(chuàng)新性地探尋量詞扭結現(xiàn)象背后的動因。本文的主要內容有:一、明確兼職量詞的提出及用法,梳理學者對“V+數(shù)(一)量+N”結構中量詞的不同意見。二、以“番”“頓”“趟”為例,采用定量分析法對“V+數(shù)(一)量+N”結構在北京大學CCL語料庫、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中的真扭結語料歸類。三、采用語義特征分析法對“V一番N”“V一頓N”“V一趟N”在BCC語料庫、CCL語料庫中假扭結現(xiàn)象分類。四、文章從句法層面,漢語語...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兼職量詞研究現(xiàn)狀
    (二)“V+數(shù)(一)量+N”結構問題
        1.名量詞與動量詞的分歧
        2.述賓結構與述補結構的分歧
    (三)扭結的界定
    (四)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
    (五)語料選用
一、兼職量詞
    (一)量詞的來源
    (二)兼職量詞的提出
    (三)兼職量詞的句法語義功能
    (四)“番”“頓”“趟”選取緣由
二、兼職量詞“番”“頓”“趟”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真扭結
    (一)兼職量詞“番”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真扭結
    (二)兼職量詞“頓”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真扭結
    (三)兼職量詞“趟”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真扭結
    (四)小結
三、兼職量詞“番”“頓”“趟”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假扭結
    (一)“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V”是無量動詞
        1.“番”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假扭結
        2.“頓”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假扭結
        3.“趟”在“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假扭結
    (二)“V+數(shù)(一)量+N”結構中的“V”是有量動詞
        1.兼職量詞語義指向動詞
        2.兼職量詞語義指向名詞
    (三)小結
四、“V+數(shù)(一)量+N”結構中量詞扭結動因
    (一)從三個平面的角度分析
        1.表量語序的演變
        2.語義的事件性
        3.語用的經(jīng)濟性
    (二)漢語“義盡為界”的特點
    (三)人類認知視角的時空扭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總括掃描”抑或是“次第掃描”?——兼與張國憲先生商榷[J]. 杜小紅.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8(02)
[2]通用量詞跨類組合的強弱等級及其語義泛化層次的類型學研究[J]. 樊中元.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4)
[3]量詞“場”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J]. 李強,袁毓林.  語言研究. 2016(04)
[4]漢語詞類的特點到底是什么?[J]. 陸儉明.  漢語學報. 2015(03)
[5]從顯赫詞類的擴張性看量詞“趟”的語法化歷程[J]. 高亞楠,吳長安.  古漢語研究. 2014(02)
[6]動態(tài)量詞語法化的路徑和動因——以“束”、“聯(lián)”、“把”、“趟”為例[J]. 高亞楠,吳長安.  華夏文化論壇. 2013(02)
[7]也談動量詞“頓”產(chǎn)生的時代及其語源——兼與王毅力先生商榷[J]. 李建平.  語言研究. 2013(01)
[8]“V+一+動量詞+N”結構的認知分析[J]. 潘紅彥.  現(xiàn)代交際. 2012(04)
[9]漢語名詞、動詞交融模式的歷史形成[J]. 吳長安.  中國語文. 2012(01)
[10]動量詞“回”“次”“趟”“遭”溯源[J]. 曲建華.  內蒙古電大學刊. 2011(06)

博士論文
[1]漢語動量詞認知研究[D]. 劉永靜.山東大學 2016
[2]漢語動態(tài)量詞研究[D]. 高亞楠.東北師范大學 2014
[3]現(xiàn)代漢語動詞與動量詞組合研究[D]. 周娟.暨南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量詞的類特征及名動量的扭結與比較[D]. 馬宏姝.東北師范大學 2005
[2]漢語動量詞認知研究[D]. 邵勤.華東師范大學 2005
[3]動量短語句法歧解初探[D]. 吳凌云.上海師范大學 2003
[4]“V+數(shù)詞(一)動量詞+N”的認知分析[D]. 甘智林.蘇州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6211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6211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2ec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