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典故性成語的隱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7 18:58
漢語典故性成語是漢語成語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它的隱喻性尤為突出。本文運用認知語言學中概念隱喻的理論,主要從隱喻性的生成和理解著手,對漢語典故性成語的隱喻性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在概念隱喻理論中,概念隱喻無處不在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它存在于語言、思維、行為中。筆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概念隱喻尤其對漢語典故性成語的隱喻性生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本文從概念映射的角度,包括空間方位隱喻、實體隱喻、結構隱喻和轉喻等方面,具體分析了它們在典故性成語隱喻性構建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典故性成語的隱喻性是通過概念的來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映射關系建構的。另外又從概念映射的基底層面——經(jīng)驗角度,具體分析了典故性成語隱喻性的構建:經(jīng)驗的選擇性、經(jīng)驗的整體相合性、經(jīng)驗的文化性都與隱喻映射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其中,以經(jīng)驗相似為基礎和以經(jīng)驗共現(xiàn)為基礎的隱喻映射,是典故性成語中最基礎的映射類型,也正是構建其隱喻性的關鍵所在。對于典故性成語隱喻性的理解,本文運用聚焦于概念隱喻的體驗論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力求從典故性成語本身的雙重理解模式和接受者經(jīng)驗的作用兩個面向,來探求其隱喻性的理解模式。其間發(fā)現(xiàn),范疇分類和語境對于理解隱喻性...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對象的定位
1.2 從隱喻性角度關注典故性成語的意義
2 漢語典故性成語的隱喻性
2.1 漢語典故性成語類別和特征
2.1.1 類別
2.1.2 特征
2.2 漢語典故性成語隱喻性的生成
2.2.1 概念映射的發(fā)生及作用
2.2.2 經(jīng)驗:隱喻之基礎
3 漢語典故性成語隱喻性的理解
3.1 雙重理解模式
3.1.1 范疇分類
3.1.2 語境
3.2 接受者經(jīng)驗的作用
4、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喻:漢語詞匯形成發(fā)展的一種機制[J]. 周光慶.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9(03)
[2]漢語熟語的民族文化特征[J]. 王巖.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1)
[3]從隱喻角度理解漢語四字成語[J]. 隋曉蕾. 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
[4]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在漢語中的體現(xiàn)[J]. 陳淑美. 韶關學院學報. 2008(10)
[5]從“龍”與“龍鳳呈祥”談起——小議英漢動物詞語文化內涵的差異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 丁晶華.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7(05)
[6]修辭隱喻、認知隱喻和語法隱喻的關系探討[J]. 王彩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04(03)
[7]論成語與典故的異同[J]. 楊薇. 語文研究. 2003(04)
[8]概念隱喻研究綜述[J]. 陳文萃,曾燕波.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03(04)
[9]概念隱喻理論和漢語成語運用中的隱喻性思維結構[J]. 羅瑞球. 廣西社會科學. 2003(07)
[10]界定典故多歧義 《辭!范x應遵循——論典故的定義[J]. 吳直雄.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03)
博士論文
[1]漢語典故詞語研究[D]. 亓文香.山東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01488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對象的定位
1.2 從隱喻性角度關注典故性成語的意義
2 漢語典故性成語的隱喻性
2.1 漢語典故性成語類別和特征
2.1.1 類別
2.1.2 特征
2.2 漢語典故性成語隱喻性的生成
2.2.1 概念映射的發(fā)生及作用
2.2.2 經(jīng)驗:隱喻之基礎
3 漢語典故性成語隱喻性的理解
3.1 雙重理解模式
3.1.1 范疇分類
3.1.2 語境
3.2 接受者經(jīng)驗的作用
4、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喻:漢語詞匯形成發(fā)展的一種機制[J]. 周光慶.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9(03)
[2]漢語熟語的民族文化特征[J]. 王巖.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1)
[3]從隱喻角度理解漢語四字成語[J]. 隋曉蕾. 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
[4]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在漢語中的體現(xiàn)[J]. 陳淑美. 韶關學院學報. 2008(10)
[5]從“龍”與“龍鳳呈祥”談起——小議英漢動物詞語文化內涵的差異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 丁晶華.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7(05)
[6]修辭隱喻、認知隱喻和語法隱喻的關系探討[J]. 王彩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04(03)
[7]論成語與典故的異同[J]. 楊薇. 語文研究. 2003(04)
[8]概念隱喻研究綜述[J]. 陳文萃,曾燕波.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03(04)
[9]概念隱喻理論和漢語成語運用中的隱喻性思維結構[J]. 羅瑞球. 廣西社會科學. 2003(07)
[10]界定典故多歧義 《辭!范x應遵循——論典故的定義[J]. 吳直雄.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03)
博士論文
[1]漢語典故詞語研究[D]. 亓文香.山東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014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50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