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X”副詞的歷時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1-10-30 23:28
文章通過描寫“自+X”副詞不同時期的語義語法特點,探究其演變歷程與演變特征。全文共分五章,分別為緒論、描摹性副詞與評注性副詞兩章、演變動因與機制一章、結語一章,各章節(jié)主要內(nèi)容如下:第一章為緒論,首先確定研究對象,明確“自+X”副詞的研究范圍,闡述研究目的、研究價值、研究方法以及語料范圍;其次,分別從共時與歷時角度對相關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分析后得出“自+X”的研究缺乏共時與歷時的結合。第二章、第三章將“自+X”副詞分為描摹性副詞和評注性副詞,以歷時研究為主,考察其在先秦、兩漢直至明清時期所呈現(xiàn)的不同特點,再輔之以現(xiàn)代漢語的共時描寫,服務于歷時演變的探究,從而進一步揭示“自+X”副詞的演變歷程,并作出總結歸納。第四章梳理了“自+X”副詞的演變動因與機制,經(jīng)考察發(fā)現(xiàn):第一,由于“X”本身的語義具有模糊性,在演變過程中“X”的語義發(fā)生泛化與虛化,由此導致“X”語義重心發(fā)生偏移,拉近了“自”與“X”的距離,從而推動了“自+X”副詞的詞匯化進程。第二,“自+X”副詞在組塊心理、語義泛化以及主觀性主觀化的演變機制作用下完成了歷時演變的進程。第五章為結語,對文章進行總結歸納,并對“自+X”副詞以及“自...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對象
1.2 選題緣由
1.3 語料范圍
1.4 研究方法
1.4.1 共時描寫與歷時演變相結合
1.4.2 比較法
1.4.3 描寫與解釋相結合
1.5 研究現(xiàn)狀
1.5.1 關于“自”的研究
1.5.2 “自+X”的研究現(xiàn)狀
1.5.3 “自+X”的研究現(xiàn)狀評述
第二章 描摹性副詞“自行”“自動”的共時描寫與歷時演變
2.1 關于描摹性副詞
2.2 現(xiàn)代漢語“自行”“自動”的共時描寫
2.2.1 “自行”“自動”的句法功能
2.2.2 “自行”“自動”的語義語用特點
2.3 “自行”“自動”歷時演變
2.3.1 “自行”歷時演變
2.3.2 “自動”的歷時演變
2.3.3 小結
第三章 評注性副詞“自是”“自然”的共時描寫與歷時演變..
3.1 關于“評注性副詞”
3.2 “自是”“自然”的共時描寫
3.2.1 “自是”“自然”的句法功能
3.2.2 “自是”“自然”的語用描寫
3.3 “自是”“自然”的歷時演變
3.3.1 “自是”的歷時演變
3.3.2 “自然”的歷時演變
3.4 小結
第四章 “自+X”副詞的演變動因與機制
4.1 “自+X”副詞的演變動因
4.1.1 “X”語義的泛化與虛化
4.1.2 語義重心的偏移
4.2 “自+X”副詞的演變機制
4.2.1 組塊心理
4.2.2 語義泛化
4.2.3 主觀性與主觀化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專著
(二)學位論文
(三)學術期刊
附錄
(一)自行
(二)自動
(三)自是
(四)自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V以”類形式動詞及其詞匯化[J]. 高逢亮. 漢語學習. 2018(06)
[2]“很是”的詞匯化[J]. 朱俊玄. 漢語學報. 2018(02)
[3]表肯定判斷“X然”語氣副詞的語法化[J]. 余珩. 語言研究集刊. 2017(02)
[4]“行V”構式的構式化和構式變化[J]. 劉文正,余旭. 漢語史學報. 2017(00)
[5]“但是”的來源及演化過程[J]. 朱懷,范桂娟. 語言研究. 2017(03)
[6]語義預設與語用預設的重疊性和互補性[J]. 叢日珍,仇偉. 現(xiàn)代外語. 2016(05)
[7]漢語詞匯化中的詞匯語法互補性[J]. 朱永生. 中國外語. 2014(02)
[8]揣測類語氣副詞“X必”的詞匯化與主觀化[J]. 高育花. 北方論叢. 2014(01)
[9]情狀副詞的性質(zhì)和范圍[J]. 史金生,胡曉萍. 國際漢語學報. 2013(02)
[10]關于語法演變的機制[J]. 吳福祥. 古漢語研究. 2013(03)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多功能“X是”語法化的并向性研究[D]. 趙小娜.華中師范大學 2016
[2]現(xiàn)代漢語方式詞的認知功能研究[D]. 李鐵范.上海師范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介詞“自”“從”“自從”比較研究[D]. 伍海燕.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2]“X然”語氣副詞研究[D]. 馮柳慧.上海師范大學 2015
[3]副詞與助動詞共現(xiàn)相關格式句法語義特征研究[D]. 趙妮.北京大學 2013
[4]反身代詞“自己”的回指歧義[D]. 方蒙.南京大學 2013
[5]“自X”類情狀副詞研究[D]. 王國華.延邊大學 2011
[6]現(xiàn)代漢語“何X”類副詞研究[D]. 頓婷.上海師范大學 2011
[7]“徒然”類情狀副詞研究[D]. 楊黎輝.河南大學 2010
[8]現(xiàn)代漢語副連兼類詞“X是”研究[D]. 蘇曉方.上海師范大學 2010
[9]“是”的語義類別研究[D]. 豐燁.華東師范大學 2009
[10]現(xiàn)代漢語副詞篇章功能的多維度研究[D]. 楊明.貴州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67620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對象
1.2 選題緣由
1.3 語料范圍
1.4 研究方法
1.4.1 共時描寫與歷時演變相結合
1.4.2 比較法
1.4.3 描寫與解釋相結合
1.5 研究現(xiàn)狀
1.5.1 關于“自”的研究
1.5.2 “自+X”的研究現(xiàn)狀
1.5.3 “自+X”的研究現(xiàn)狀評述
第二章 描摹性副詞“自行”“自動”的共時描寫與歷時演變
2.1 關于描摹性副詞
2.2 現(xiàn)代漢語“自行”“自動”的共時描寫
2.2.1 “自行”“自動”的句法功能
2.2.2 “自行”“自動”的語義語用特點
2.3 “自行”“自動”歷時演變
2.3.1 “自行”歷時演變
2.3.2 “自動”的歷時演變
2.3.3 小結
第三章 評注性副詞“自是”“自然”的共時描寫與歷時演變..
3.1 關于“評注性副詞”
3.2 “自是”“自然”的共時描寫
3.2.1 “自是”“自然”的句法功能
3.2.2 “自是”“自然”的語用描寫
3.3 “自是”“自然”的歷時演變
3.3.1 “自是”的歷時演變
3.3.2 “自然”的歷時演變
3.4 小結
第四章 “自+X”副詞的演變動因與機制
4.1 “自+X”副詞的演變動因
4.1.1 “X”語義的泛化與虛化
4.1.2 語義重心的偏移
4.2 “自+X”副詞的演變機制
4.2.1 組塊心理
4.2.2 語義泛化
4.2.3 主觀性與主觀化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專著
(二)學位論文
(三)學術期刊
附錄
(一)自行
(二)自動
(三)自是
(四)自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V以”類形式動詞及其詞匯化[J]. 高逢亮. 漢語學習. 2018(06)
[2]“很是”的詞匯化[J]. 朱俊玄. 漢語學報. 2018(02)
[3]表肯定判斷“X然”語氣副詞的語法化[J]. 余珩. 語言研究集刊. 2017(02)
[4]“行V”構式的構式化和構式變化[J]. 劉文正,余旭. 漢語史學報. 2017(00)
[5]“但是”的來源及演化過程[J]. 朱懷,范桂娟. 語言研究. 2017(03)
[6]語義預設與語用預設的重疊性和互補性[J]. 叢日珍,仇偉. 現(xiàn)代外語. 2016(05)
[7]漢語詞匯化中的詞匯語法互補性[J]. 朱永生. 中國外語. 2014(02)
[8]揣測類語氣副詞“X必”的詞匯化與主觀化[J]. 高育花. 北方論叢. 2014(01)
[9]情狀副詞的性質(zhì)和范圍[J]. 史金生,胡曉萍. 國際漢語學報. 2013(02)
[10]關于語法演變的機制[J]. 吳福祥. 古漢語研究. 2013(03)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多功能“X是”語法化的并向性研究[D]. 趙小娜.華中師范大學 2016
[2]現(xiàn)代漢語方式詞的認知功能研究[D]. 李鐵范.上海師范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介詞“自”“從”“自從”比較研究[D]. 伍海燕.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2]“X然”語氣副詞研究[D]. 馮柳慧.上海師范大學 2015
[3]副詞與助動詞共現(xiàn)相關格式句法語義特征研究[D]. 趙妮.北京大學 2013
[4]反身代詞“自己”的回指歧義[D]. 方蒙.南京大學 2013
[5]“自X”類情狀副詞研究[D]. 王國華.延邊大學 2011
[6]現(xiàn)代漢語“何X”類副詞研究[D]. 頓婷.上海師范大學 2011
[7]“徒然”類情狀副詞研究[D]. 楊黎輝.河南大學 2010
[8]現(xiàn)代漢語副連兼類詞“X是”研究[D]. 蘇曉方.上海師范大學 2010
[9]“是”的語義類別研究[D]. 豐燁.華東師范大學 2009
[10]現(xiàn)代漢語副詞篇章功能的多維度研究[D]. 楊明.貴州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676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46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