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漢英格位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1 11:13
  格位是語言學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語法范疇,格位的數(shù)量、形式與功能等一直是傳統(tǒng)語言學和現(xiàn)代語言學爭論的焦點。本文研究的格位,是生成語法中的句法格(Chomsky1980,1986,1995,2005a等),不以是否有屈折變化為轉移,抽象存在于所有語言當中,和傳統(tǒng)語法討論的“性、數(shù)、格”中的“格”既有聯(lián)系,更有區(qū)別。格位指的是一個名詞性成分在某個語法位置上所獲得的一種語法屬性和形態(tài)特性,是體現(xiàn)一定的句法和語義關系的形式手段。它是所有論元的固有的基本特征,是論元在句中出現(xiàn)的允準條件,是句子成活的過濾器,是移位的動因。只有在全面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中,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語言的特點和本質(zhì)。本文用原則與參數(shù)理論去充分描寫和解釋漢英格位范疇上表現(xiàn)出來的共性和差異,由格位串聯(lián)起系列語言現(xiàn)象,驗證、發(fā)展并完善普遍語法格位理論,預測格位形態(tài)的演變和發(fā)展趨勢。用理論去解釋語言現(xiàn)象,用實踐去發(fā)展理論。通過從語言理論到語言現(xiàn)象,從歷時到共時,從規(guī)則到例外,從描述到解釋的詳細梳理,發(fā)現(xiàn)漢英兩種語言在格位范疇上存在一系列的異同,其一致性如下:第一,從歷時層面觀察,上古漢語和古英語都有格形態(tài),后來慢慢被介詞和語序等形式取代。...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1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提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起
    1.2 研究目標及方法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方法
    1.3 理論背景
        1.3.1 原則與參數(shù)理論
        1.3.2 小句中樞說
    1.4 研究意義
    1.5 語料來源
第2章 格位理論
    2.1 格位的起源及演變
        2.1.1 格位
        2.1.2 格位的起源
        2.1.3 格位的演變
    2.2 格位分類
    2.3 格位指派及其條件
        2.3.1 授格條件
        2.3.2 格鑒別式及可見性條件
        2.3.3 擴充的格位理論
        2.3.4 題元理論
    2.4 小結
第3章 漢英格位的歷時比較
    3.1 漢語格位演變
        3.1.1 漢語史的分期
        3.1.2 上古漢語
        3.1.3 中古漢語
        3.1.4 近代漢語
        3.1.5 現(xiàn)代漢語
        3.1.6 小結
    3.2 英語格位演變
        3.2.1 英語史的分期
        3.2.2 古英語
        3.2.3 中古英語
        3.2.4 早期現(xiàn)代英語
        3.2.5 現(xiàn)代英語
        3.2.6 小結
    3.3 漢英格位歷時演變之比較及演變趨勢
        3.3.1 漢英格位歷時之比較
        3.3.2 格位形態(tài)的演變趨勢
第4章 漢英結構格比較
    4.1 主格
        4.1.1 主格與主語
        4.1.2 空主語
        4.1.3 虛主語
        4.1.4 雙主語、多主語與話題
        4.1.5 非典型主語
    4.2 賓格
        4.2.1 賓格與賓語
        4.2.2 單賓語
        4.2.3 雙賓語
        4.2.4 非典型賓語
    4.3 小結
第5章 漢英內(nèi)在格比較
    5.1 旁格
        5.1.1 介詞的界定
        5.1.2 介詞賓語的語類選擇
        5.1.3 漢英旁格的實現(xiàn)
    5.2 屬格
        5.2.1 英語屬格的形式與功能
        5.2.2 漢語屬格的形式與功能
        5.2.3 漢英屬格比較
    5.3 其他內(nèi)在格
    5.4 小結
第6章 漢英非常規(guī)授格
    6.1 論元增容結構中的授格問題
        6.1.1 一價動詞增容為二價動詞
        6.1.2 二價動詞增容為三價動詞
        6.1.3 相關解釋
    6.2 論元隱略結構中的授格問題
        6.2.1 省略和隱含
        6.2.2 漢語論元省略
        6.2.3 英語論元隱略
    6.3 論元共享結構中的授格問題
        6.3.1 漢語中的論元共享
        6.3.2 英語中的論元共享
    6.4 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格位指派中的策應成分
        6.4.1 格位指派理論回顧
        6.4.2 格位指派中的策應成分的定義
        6.4.3 主格格位指派中的策應成分:虛主語
        6.4.4 賓格格位指派中的策應成分
        6.4.5 小結
    6.5 小結
第7章 漢英格位差異的類型學意義
    7.1 形合和意合
    7.2 綜合語和分析語
    7.3 話題優(yōu)先和主語優(yōu)先
    7.4 小結
第8章 結論
    8.1 主要發(fā)現(xiàn)
        8.1.1 共性:原則
        8.1.2 差異:參數(shù)
    8.2 遺留問題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DeP分析所帶來的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案[J]. 潘海華,陸爍.  語言研究. 2013(04)
[2]關于賓語前置[J]. 李如龍.  漢語學報. 2013(04)
[3]委婉語研究的熱點和趨勢——兼論“屌絲”等非委婉語的逆襲[J]. 楊勇,劉月婭.  學術界. 2013(09)
[4]惠特尼和葉斯柏森的語言經(jīng)濟思想——兼談語言經(jīng)濟原則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J]. 陳滿華.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3(04)
[5]論語言接觸對語言生態(tài)的影響[J]. 馮廣藝.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5)
[6]“零句”和“流水句”——為趙元任先生誕辰120周年而作[J]. 沈家煊.  中國語文. 2012(05)
[7]漢語中的格標效應[J]. 曹道根.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2(03)
[8]上古漢語“吾”“予/余”等第一人稱代詞在口語中消失的時代[J]. 朱慶之.  中國語文. 2012(03)
[9]空賓語的分布與動詞及物性研究[J]. 楊彩梅.  當代語言學. 2012(02)
[10]英漢語形合和意合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 李靖民.  外語研究. 2012(02)

博士論文
[1]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 張德歲.安徽大學 2011
[2]翻譯中句子結構轉換研究[D]. 徐莉娜.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0
[3]英漢雙賓句式的認知對比研究[D]. 湛朝虎.復旦大學 2010
[4]題元角色:句法—語義接口研究[D]. 曹火群.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9
[5]漢語主語省略的認知語用研究[D]. 陳偉英.浙江大學 2009
[6]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 刁世蘭.華中師范大學 2007
[7]意合形合的漢英對比研究[D]. 郭富強.華東師范大學 2006
[8]藏緬語賓語比較研究[D]. 田靜.中央民族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949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2949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10c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