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圖景看“NP 1 +(的)+NP 2 ”的語義理解
發(fā)布時間:2021-04-21 05:13
關于"NP1+(的)+NP2"的語義理解問題,學界從不同的理論視角進行過很多研究,但尚有進一步探討的余地。本文從認知圖景視角審視相關問題,主要觀點是,對該結構的理解涉及相關認知圖景要素的激活,特別是中心認知圖景;不同認知圖景激活的要素之間的相容性以及要素自身在認知上的凸顯性決定了我們對"NP1+(的)+NP2"結構的語義理解。同時指出,當充當修飾語的直接語義成分不止一個時,不同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的排列順序依據它們與中心語語義關系的親疏而定。
【文章來源】:漢語學習.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零、引言
一、“NP1+(的)+NP2”結構語義理解研究的回顧
二、與本研究相關的幾個認知圖景概念
三、影響“NP1+(的)+NP2”結構語義理解的因素
四、中心認知圖景和非中心認知圖景與語義理解
五、認知要素的凸顯度與歧義程度
六、多項NP充當定語時的語序問題
七、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NP的NP”名詞短語結構看“謂詞隱含”[J]. 陸爍,潘海華.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9(03)
[2]謂詞隱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結構[J]. 李強. 語言研究. 2015(04)
[3]定中復合名詞中的構式強迫[J]. 宋作艷. 世界漢語教學. 2014(04)
[4]漢語名詞物性結構的描寫體系和運用案例[J]. 袁毓林. 當代語言學. 2014(01)
[5]基于語義類和物性角色建構名名組合的釋義模板[J]. 魏雪,袁毓林. 世界漢語教學. 2013(02)
[6]認知圖景與句法、語義成分[J]. 盧英順.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7]“N1+的+N2”結構歧義考察[J]. 徐陽春,錢書新. 漢語學習. 2004(05)
[8]“N的V”和“參照體—目標”構式[J]. 沈家煊,王冬梅. 世界漢語教學. 2000(04)
[9]試論名詞性定語的指稱特點和分類——兼及同位短語的指稱問題[J]. 劉永耕.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3)
[10]“N1(的)N2”偏正結構中N1與N2之間語義關系的鑒定[J]. 文貞惠. 語文研究. 1999(03)
本文編號:3151126
【文章來源】:漢語學習.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零、引言
一、“NP1+(的)+NP2”結構語義理解研究的回顧
二、與本研究相關的幾個認知圖景概念
三、影響“NP1+(的)+NP2”結構語義理解的因素
四、中心認知圖景和非中心認知圖景與語義理解
五、認知要素的凸顯度與歧義程度
六、多項NP充當定語時的語序問題
七、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NP的NP”名詞短語結構看“謂詞隱含”[J]. 陸爍,潘海華.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9(03)
[2]謂詞隱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結構[J]. 李強. 語言研究. 2015(04)
[3]定中復合名詞中的構式強迫[J]. 宋作艷. 世界漢語教學. 2014(04)
[4]漢語名詞物性結構的描寫體系和運用案例[J]. 袁毓林. 當代語言學. 2014(01)
[5]基于語義類和物性角色建構名名組合的釋義模板[J]. 魏雪,袁毓林. 世界漢語教學. 2013(02)
[6]認知圖景與句法、語義成分[J]. 盧英順.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7]“N1+的+N2”結構歧義考察[J]. 徐陽春,錢書新. 漢語學習. 2004(05)
[8]“N的V”和“參照體—目標”構式[J]. 沈家煊,王冬梅. 世界漢語教學. 2000(04)
[9]試論名詞性定語的指稱特點和分類——兼及同位短語的指稱問題[J]. 劉永耕.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3)
[10]“N1(的)N2”偏正結構中N1與N2之間語義關系的鑒定[J]. 文貞惠. 語文研究. 1999(03)
本文編號:3151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15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