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件套”的用法和意義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樓楓;;煙臺方言程度副詞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3期
2 徐琳;;淺論浙江衢州話中的幾個程度副詞[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1期
3 羅琳;;語義學論著的對比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4 陸儉明;;對“雞不吃了”歧義現(xiàn)象再解釋[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姚麗娟;;貴州綏陽方言的“得”[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6 樂建兵;查中林;;“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中“復”字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7 王曉偉;;語篇結(jié)構(gòu)分析的回眸與前瞻[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崔艷菊;嚴燦勛;劉慧敏;;從語義關(guān)系的復雜性看語義詞典建設[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李元芝;;“一…就…”句式辨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10 朱婧;王亮亮;;“革命”:詞義的古今轉(zhuǎn)換與中外對接[J];華章;2011年1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建國;;語文詞典釋義中的“等”字用法[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2 馬彪;;“零報告”“第一時間”及“零”“第一”的運用[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龍妹;沈美芳;;漫談標點符號[A];學報編輯論叢(第八集)[C];1999年
4 劉菲露;;“總之”的語義和語用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修辭格形式的簡化[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寇金鳳;;淺析篇章連接成分“當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吳華英;;仙游話動詞的體和貌淺探[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8 楊建艷;;淺析“而”字在漢語理解中的特殊價值[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趙曉偉;韓群;;單用“X是X”的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廣瑜;;并列式八言諺語的考察[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分(fèn)兒”和“份兒”的用法有什么不同?[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2 王一民;“志哀”跟“致哀”的用法有何不同?[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3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用法有什么不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4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源于”跟“緣于”用法有什么不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5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期間”跟“其間”用法有什么不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長”跟“!庇梅ㄓ惺裁床煌琜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7 朱文獻;“只有……才”與“只有……就”的用法[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8 王一民;對“做”“作”用法等幾個問題的答復[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9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坦”跟“袒” 用法有何區(qū)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10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和”、“與”、“及”用法有何不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安春;“一個”的用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彭建平;商品說明語的語法語義語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紹群;現(xiàn)代漢語“名_1+(的)+名_2”定中結(jié)構(gòu)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趙春利;形名組合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5 易花萍;漢語名詞陳述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解植永;中古漢語判斷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李晉霞;現(xiàn)代漢語定中“V雙+N雙”結(jié)構(gòu)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劉振平;單音形容詞作狀語和補語的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9 路廣;《法言》詞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春相;現(xiàn)代漢語時量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玲玲;雙賓句的語義、認知基礎[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萍;現(xiàn)代漢語標語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聶絳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外位結(jié)構(gòu)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陸衛(wèi)萍;漢語復合詞語法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與語義關(guān)系之關(guān)系論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樸星;動賓式動詞的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黃倩;動賓式詞語帶賓語結(jié)構(gòu)(V·O+O_1)探析[D];暨南大學;2003年
7 張平;漢英常用詞語義對比研究[D];魯東大學;2007年
8 魯彬楠;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翁穎萍;現(xiàn)代漢語“又……又……”格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常艷勇;《荀子》述賓語義關(guān)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818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8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