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方言的情態(tài)域表達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李艷;;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級轉(zhuǎn)移規(guī)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 賀學勤;;X-able形容詞的主客觀性及其語義分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張歡雨;;基于評價理論的朝核問題英語新聞報道的態(tài)度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張旭;;程度副詞“怪”和“夠”的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7 楊麗梅;;論被字句的主觀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8 劉哲;;反義復合詞“死活”的語法化[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李素英;;也談表順承關聯(lián)的時間副詞“卻”的形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期
10 樸哲浩;漢語歧義句小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葉文曦;;語義對立和語義同一[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徐靜;;換言連接成分類型及其語篇特點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語義結(jié)構(gòu)和語用功能[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6 古川裕;;關于“要”類詞的認知解釋 ——論“要”字由動詞到連詞的語法化途徑[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7 孫雁雁;;初級階段漢語回答句的銜接語模式教學[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8 郭曉麟;;從界限特征看趨向補語的教學[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9 古川裕;;現(xiàn)代漢語的“中動語態(tài)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語態(tài)變換的句法實現(xiàn)和詞法實現(xiàn)[A];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黃曉雪;;宿松方言的“把”字句[A];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第二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胡士云;漢語親屬稱謂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5 丁加勇;隆回湘語動詞句式及其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唐賢清;朱子語類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前瑞;漢語體貌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文貞惠;現(xiàn)代漢語否定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jié)構(gòu)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jié)構(gòu)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jié)構(gòu)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麗萍;“不要太”結(jié)構(gòu)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姜丹丹;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谷全;“看”與“l(fā)ook”的語法化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2 沈家煊;詞義與認知——《從詞源學到語用學》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包婷婷;;淺談東北方言中的滿語成分[J];甘肅高師學報;2008年03期
2 今福;從東北方言中尋找被廢止的滿語[J];農(nóng)村天地;2004年03期
3 曹莉萍;淺析滿語對東北方言與普通話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許皓光;東北方言詞匯的構(gòu)詞和修辭特點初探[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5 蔣理;漢語東北方言中的滿語影響[J];滿語研究;1998年01期
6 今福;東北方言的萬能動詞“打”[J];農(nóng)村天地;2004年06期
7 趙樹權;東北方言熟語拾零[J];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01期
8 聶志平,李雪;東北方言詞語拾零(之三)[J];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1期
9 今福;東北方言的特殊讀音[J];農(nóng)村天地;2004年05期
10 劉穎 ,吳勇;黑吉遼是一家[J];北方音樂;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昂;;經(jīng)濟詞匯英譯之我見[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蔣偉偉;;關于PSC說話項詞匯、語法評判中若干難點的調(diào)查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肖紅艷;嚴季瀾;錢超塵;;從詞匯角度考察唐代醫(yī)家對《肘后百一方》的增訂[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分會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4 ;教育心理分組報告[A];第十三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陳道諄;;“詞匯”里的人生——從現(xiàn)代語言學視角解讀韓少功的《馬橋詞典》[A];新時期與新世紀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16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6 張巍;;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出現(xiàn)的逆序詞現(xiàn)象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肖婭曼;;漢語“詞類”的非獨立實存性與詞類功能(摘要)——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8 瞿舸;丁蕙;;從補缺假說看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八輯)[C];2011年
9 溫;;;論中介語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八輯)[C];2011年
10 孫文鐘;;研讀中醫(yī)古籍須注意古今詞義的變遷[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分會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劉靜;兩會記者眼中的熱門詞匯[N];工人日報;2003年
2 新疆烏魯木齊市 趙礫;別再糟蹋語言了[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陶鑫良 上海大學知識產(chǎn)權學院院長;“山寨”的流行及其模仿之質(zhì)辯(上)[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9年
4 趙強;百萬詞翁[N];中華讀書報;2009年
5 馮常榮;東北方言的形象性解讀[N];吉林日報;2010年
6 張艷紅;搭車廣告“污染”抗震詞匯[N];河北日報;2008年
7 張勝利;詞匯一白色污染[N];中國保險報;2000年
8 葉祝頤;“綠色GDP”成代表“熱門詞匯”值得期待[N];海南日報;2007年
9 豐城市孫渡中心小學 徐友林;小學生詞匯教學“三步法”[N];宜春日報;2009年
10 黃敏;“奧巴馬困境”或成2011年熱詞[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淑娟;中國英語學習者詞匯推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楊會永;《佛本行集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葉貴良;敦煌道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李芳蘭;現(xiàn)代漢語語義韻的理論探索與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徐紅梅;皖北方言詞匯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6 王圓圓;巴黎郊區(qū)年輕人使用音節(jié)倒置詞現(xiàn)象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袁善來;比工仡佬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化振紅;《洛陽伽藍記》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9 李星輝;湘南土話與湘南瑤語的接觸和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雙山;蒙古語科爾沁土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裴正東;關注詞語的多元文化信息 增強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2 董青;威海方言初探[D];蘇州大學;2008年
3 謝靜蓉;文化和詞匯——以及對教學意義的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方林;同聲傳譯源語與譯語詞匯相似度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學成;第二語言習得中的詞匯固化和糾錯式反饋[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鄭立平;論中學英語詞匯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廖一帆;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語言[D];浙江大學;2006年
8 王新;閾下抑郁者對情緒詞匯的注意偏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滿蕾;東北方言數(shù)字詞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楊懷波;東北方言幽默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81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8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