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漢語動賓結構慣用語加工的基本單元:來自詞切分的證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0-02-12 11:10
【摘要】:采用詞切分范式研究漢語動賓結構慣用語的理解機制,探討在慣用語理解中加工的基本單元,揭示漢語動賓結構慣用語的表征方式。研究發(fā)現(xiàn),詞切分范式對語義分解性不同的慣用語有不同的影響。在空格切分的形式下,語素切分和非語素切分抑制了對語義高分解的動賓結構慣用語的通達,卻未影響對語義低分解的動賓結構慣用語的理解;語素切分、非語素切分和空格切分均增加了對語義高分解的慣用語的錯誤率。在陰影切分的形式下,非語素切分抑制了對語義高分解的動賓結構慣用語的加工,同樣未影響對語義低分解的慣用語的理解。整個研究表明,在漢語動賓結構慣用語的表征中,既存在著語素單元,也存在著整語單元,但整語是漢語動賓結構慣用語加工的優(yōu)勢單元。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積家;馬利軍;;詞素性質(zhì)對慣用語理解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3期

2 佘賢君,王莉,劉偉,張必隱;慣用語的理解:構造還是提取[J];心理科學;1998年04期

3 馬利軍;張積家;;詞素在漢語三字格慣用語理解中的作用[J];心理科學;2008年02期

4 佘賢君,宋歌,張必隱;預測性、語義傾向性對慣用語理解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0年02期

5 王穗蘋;佟秀紅;楊錦綿;冷英;;中文句子閱讀中語義信息對眼動預視效應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9年03期

6 張積家;石艷彩;;漢語慣用語的產(chǎn)生機制[J];心理學報;2009年08期

7 沈德立;白學軍;臧傳麗;閆國利;馮本才;范曉紅;;詞切分對初學者句子閱讀影響的眼動研究[J];心理學報;2010年02期

8 崔磊;王穗蘋;閆國利;白學軍;;中文閱讀中副中央凹與中央凹相互影響的眼動實驗[J];心理學報;2010年05期

9 張智君;劉志方;趙亞軍;季靖;;漢語閱讀過程中詞切分的位置:一項基于眼動隨動顯示技術的研究[J];心理學報;2012年01期

10 李興珊;劉萍萍;馬國杰;;中文閱讀中詞切分的認知機理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昭聰;;論明清俗語辭書的編纂目的[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2 陳鳳;;歇后語——從漢字的形、音、義談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3 黃冬麗;;語典編纂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以《中國歇后語大詞典》和《新華歇后語詞典》為例[J];編輯之友;2011年07期

4 王海靜;;芻議語料在辭書編纂中的作用及搜集方法[J];編輯之友;2011年08期

5 申慧;;當代語境中新成語特點探微[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6 周睿;;淺析動賓式慣用語的結構特點[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2期

7 趙非;;網(wǎng)絡媒體二零零八年出現(xiàn)的十三個短語特點研究[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年04期

8 張積家;馬利軍;;詞素性質(zhì)對慣用語理解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3期

9 王麗紅;王永妍;閆國利;;詞匯獲得年齡效應的眼動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年04期

10 李馨;白學軍;閆國利;;詞邊界信息和詞頻在漢語閱讀中的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溫朔彬;;創(chuàng)新思維在幼兒成語教育中的運用[A];《思維科學與21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汪如東;;淺析“不差錢”[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3 常麗麗;;趙樹理小說中的方言語匯研究[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澤;書面韻律信息的作用及其加工機制的即時加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麗紅;中文閱讀知覺廣度的眼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3 崔磊;中文復合詞預視加工的眼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4 孟德騰;現(xiàn)代漢語嵌入式預制語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吳玉鳳(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華南竹枝詞民俗文化詞語與熟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曾令香;元代農(nóng)書農(nóng)業(yè)詞匯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燁;支讖譯經(jīng)“構詞法”及“造詞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葉琳;英漢習語理解模式及使用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孫艷;漢藏語四音格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娜;不同條件下同音詞效應的眼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滿蕾;東北方言數(shù)字詞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周睿;動賓式慣用語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孫花萍;對外漢語教學的慣用語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劉靜;山西大同方言的實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江亞麗;桐城諺語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陳穎;動感英語和動感習語:大學課堂CAI習語習得效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傅瑜琴;《俗語典》民俗語匯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芳;漢語第二語言學習者成語學習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梁千;關于對外漢語教學中慣用語等級劃分的研究和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積家;馬利軍;;詞素性質(zhì)對慣用語理解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3期

2 J.L.Packard ,楊亦鳴 ,余光武;《漢語詞法:語言學和認知的研究》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3年01期

3 馬利軍;張靜宇;張積家;;對慣用語理解機制的一些新設想[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7期

4 安豐存;;再論漢語“被”的句法地位及“被”字句[J];漢語學習;2007年01期

5 李海霞;從一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詞的切分等問題[J];漢語學習;1997年06期

6 吳勝遠;一種漢語分詞方法[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1996年04期

7 黃昌寧;趙海;;中文分詞十年回顧[J];中文信息學報;2007年03期

8 白學軍;田瑾;閆國利;王天琳;;詞切分對美國大學生漢語閱讀影響的眼動研究[J];南開語言學刊;2009年01期

9 白學軍;張濤;田麗娟;梁菲菲;王天林;;詞切分對美國留學生漢語閱讀影響的眼動研究[J];心理研究;2010年05期

10 宋彥;蔡東風;張桂平;趙海;;一種基于字詞聯(lián)合解碼的中文分詞方法[J];軟件學報;2009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珊;詞邊界信息對留學生漢語閱讀的影響[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艷普;;淺析動賓結構的特點[J];中外企業(yè)家;2009年08期

2 周蓉;;“上/下”帶賓語的不對稱性考察及其認知分析[J];語文學刊;2009年23期

3 薛儒章;關于“甕牖”“繩樞”的結構分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4 高信;;古漢語動賓結構的特點及用法[J];語文教學通訊;1988年Z1期

5 王學作;;動賓結構離合動詞淺析[J];世界漢語教學;1988年03期

6 任敏;;受事動賓結構的認知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4期

7 姚紅;“吃食堂”類動賓結構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05年21期

8 顏紅菊;;動賓結構詞匯化的獨立性解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羅紅昌;;動賓結構中單雙音節(jié)選擇的彈性[J];宜賓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10 周克庸;;《孫臏兵法·威王問》“必攻不守”解[J];臺州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晉霞;;面向計算機的“V_雙+N_雙”結構類型研究[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曹娟;;漢語動賓結構無標記轉(zhuǎn)指名詞考察[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汪如東;;淺析“不差錢”[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4 祁艷;;“自V”結構中“自”的淺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蔣鴻標;;“面向”一詞在文題中的正確用法[A];科技期刊辦刊經(jīng)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姜嵐;;辭書的標音規(guī)范與《正詞法》[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蔣仁萍;;古代漢語代詞“之”的回指用法與語序的互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韞佳;初敏;賀琳;;漢語語義重音分布的初步研究[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9 錢小飛;陳小荷;;含“的”字偏正結構的最長名詞短語的自動識別[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王安紅;;對“輔重”韻律聲學表現(xiàn)的探討[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胡宗哲;還“油藏”的“藏”正確讀音[N];中國石油報;2006年

2 邵敬敏;“進口汽車”的歧解[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3 林小明;標示式語言的誤區(qū)[N];海南日報;2000年

4 王學忠;“錙銖必較”能接賓語嗎?[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5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祭日”跟“忌日”有什么不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淑美;動賓結構漢英機器翻譯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吳紀梅;漢語常用單音動詞帶賓情況的歷時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任敏;現(xiàn)代漢語非受事動賓式雙音復合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周清艷;現(xiàn)代漢語中“V個N/VP”結構與隱性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魏紅;面向漢語習得的常用動詞帶賓情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衛(wèi)華;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動賓語義搭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小紅;上海手語動詞及類標記結構方向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顧鳴鏑;漢語構式承繼關系及其認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9 張瑞朋;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中跨標點句句法關系約束條件的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10 李霞;《金瓶梅詞話》動詞語法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彤;普通話早期兒童動賓結構習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陳秀君;漢語動賓結構在上海手語中的表達[D];復旦大學;2012年

3 儲婷;《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動賓結構名詞釋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阿珠(Syeda Arzo Riaz);漢語英語動賓結構的對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5 周萍;“動賓動詞+賓語”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么貴彩;現(xiàn)代漢語動賓加賓[(V+O1)+O2]結構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7 季菲菲;動賓、趨向動詞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燕麗;動賓結構的語法轉(zhuǎn)喻研究[D];寧波大學;2013年

9 張莉莉;現(xiàn)代漢語V_1+V_2動賓結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許萌;漢英單音節(jié)手驅(qū)動詞動賓搭配對比考察[D];寧波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5788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788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485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