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綴的功能與皖北方言的“子”尾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72.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樂玲華;;阜陽地區(qū)方言“子尾詞”的初步考察[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2 于芹;臨泉方言中指人“子”尾詞考察[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郭輝;;皖北濉溪方言的“子”尾詞[J];方言;2007年03期
4 董秀芳;;漢語詞綴的性質(zhì)與漢語詞法特點[J];漢語學習;2005年06期
5 張孝忠;;詞綴“子”略說[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6年02期
6 蕭黎明;;從郭璞注看名詞“子”尾的產(chǎn)生[J];中國語文;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俊勛;從高誘注看東漢北方代詞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2 王媛媛;;中古漢語中的介詞“著”[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王潔;;合肥話派生式“子”綴詞初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褚福俠;;元曲“量詞+兒”用法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5 曾良;;明清小說詞語俗寫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方云云;;近代漢語“脖子語義場”主導(dǎo)詞的歷時演變[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劉光明;《顏氏家訓(xùn)》的被動句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李先華;;唐詩詞語隱含義個案考察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陳全靜;;數(shù)詞的緊鄰連用與“一再”、“再三”的副詞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熊仲儒;;領(lǐng)屬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平忠;;中古以O(shè)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周有斌;;制約音譯外來詞形式選擇的原則[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蔣仁萍;;古代漢語代詞“之”的回指用法與語序的互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應(yīng)學鳳;;右文說與語音象似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吳萬和;;從中古漢語詞匯語法現(xiàn)象看《列子》是托古偽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武宏琛;;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研究述評[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2年
7 潘志剛;;論漢語詞匯的雙音節(jié)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李亞茹;;《鼻奈耶》量詞研究[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曲麗瑋;元刊雜劇復(fù)字詞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gòu)擬[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秦曰龍;清抄本《五音通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海瑛;《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林琳;“代詞+(的)+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字隱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guān)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晶晶;《孟子》的介詞“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姜丹丹;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shù)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穎;《常語尋源》及其所輯釋民俗語匯和俗語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崔顯麗;《清平山堂話本》連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雪;《世說新語》主謂句系統(tǒ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正輝;南昌方言的子尾[J];方言;1979年03期
2 黃雪貞;;永定(下洋)方言形容詞的子尾[J];方言;1982年03期
3 梁曉虹;禪宗典籍中“子”的用法[J];古漢語研究;1998年02期
4 張廷興;山東民間“子”綴人品稱謂詞的考查[J];民俗研究;1998年01期
5 劉玉屏;《世說新語》“子”的用法考察[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蔣斌;“子”、“兒”的指稱變化及構(gòu)詞功用[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郭輝;;淮北濉溪方言中的“子尾詞”初探[J];宿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郝世寧;談邢臺方言中的名詞詞綴[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2002年03期
9 吳繼章;魏縣方言的“子”尾詞[J];語文研究;2002年03期
10 王希哲;昔陽話的子變韻母和長元音[J];語文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艷平;;《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水平語法等級大綱》詞綴比較——兼論對外漢語教學詞綴、類詞綴的范圍[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9年05期
2 蘭玉英;曾為志;;成都洛帶客家方言“子”尾的用法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宋暉;;“打望”——一個有步入普通話趨勢的方言詞[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劉美娟;;輕聲詞規(guī)范的柔性化趨勢——《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評析[J];語文學刊;2007年22期
5 聶志平;東北方言詞語散記[J];呼蘭師專學報;1999年01期
6 許小穎;;《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仔”的又音zǎi值得商榷[J];辭書研究;2009年04期
7 張振興;;評《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J];辭書研究;1985年03期
8 王為東;;普通話中的韻母應(yīng)該是40個[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9 陳志武;;論“老、第、初”的詞與非詞的分歧[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10 鄭興鳳;;淺談慶安話與普通話動詞的差異——以《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的動詞為例[J];文教資料;2008年2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玉華;;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淺析香港人普通話中的詞匯偏誤問題[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覃鳳余;余瑾;王莉?qū)?;方言~普通話中介語的詞匯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林清書;;武平人所說的普通話[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鄧丹;石鋒;呂士楠;;國語在臺灣雙音節(jié)詞的韻律表現(xiàn)[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苗青;;普通話與北京話[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6 ;江洛一先生論吟誦[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7 王孟杰;于水源;;普通話女聲二合元音F1和F2的統(tǒng)計分析[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陳嘉猷;鮑懷翹;;基于EPG的普通話塞音、塞擦音發(fā)音過程研究[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9 凌鋒;王理嘉;;普通話上聲深層形式和表層形式[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10 曹先擢;;關(guān)于普通話文白異讀的答問[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徽大學中文系 彭家法;學好普通話,放膽走天下[N];安徽日報;2003年
2 董襄;推行普通話服務(wù)[N];中國稅務(wù)報;2001年
3 ;普通話并非普通話題[N];四川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周潔;你講普通話了嗎?[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6年
5 何廣見;普通話一級乙等水平的語音表征[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6 方圣 徐亞平;“古越樓臺”強化普通話培訓(xùn)[N];湖南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熊小琴 汪瀅;孩子為啥不愿講“土話”?[N];上饒日報;2007年
8 李薇;為勞務(wù)工免費培訓(xùn)普通話[N];深圳商報;2006年
9 記者 惠婷邋實習生 竇穎;中牟要求干部學說普通話[N];河南日報;2008年
10 記者 胡楠;領(lǐng)導(dǎo)干部帶頭講普通話[N];長江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茂林;普通話自然話語的韻律模式[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陳建偉;臨沂方言和普通話的接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尹海良;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梅麗;泰國學習者知覺與產(chǎn)出普通話塞擦音/擦音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顧欽;語言接觸對上海市區(qū)方言語音演變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史寶輝;漢語普通話詞重音的音系學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7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guān)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8 殷相印;微山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宋剛;普通話兒童早期動詞習得:范疇、論元結(jié)構(gòu)與句法線索[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10 賈媛;普通話焦點的語音實現(xiàn)及音系分析[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蘭;湘鄉(xiāng)方言中的“子”尾和“唧”尾[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幼琨;方言對兒童語音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穎;唐山市區(qū)方言連續(xù)變調(diào)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張愛英;臨漳方言中幾個表示時體意義的成分[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穆保金;山西柳林方言的詞匯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劉群秀;全州話與普通話主要語法差異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7 李艷;論普通話中表達個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學;2000年
8 袁向榮;試論普通話輕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林奕高;印尼學習者習得漢語普通話塞音和塞擦音實驗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10 陳偉;現(xiàn)代漢語介詞短語語序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399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3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