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已經(jīng)”和“曾經(jīng)”的語用功能及對句類的選擇

發(fā)布時間:2019-07-01 09:54
【摘要】:"已經(jīng)"和"曾經(jīng)"的語用功能從三個平面語法研究理論入手,表現(xiàn)在:"曾經(jīng)"句的話題是靜態(tài)的,往往簡單,"已經(jīng)"句的話題是動態(tài)的,相對復雜一些;"已經(jīng)"往往可以表示非真值性的完成,"曾經(jīng)"往往表示真值性的完成;"曾經(jīng)"表示正向強調,"已經(jīng)"表示反向強調;當"曾經(jīng)"在表示銜接功能時,"曾經(jīng)"可以出現(xiàn)在句首,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已經(jīng)"不具有銜接功能。在句類的選擇關系中,在陳述句中,"已經(jīng)"句具有敘述功能,其最終目的是傳達語義的延續(xù)性,表示的語義是客觀的,不帶有說話人的主觀判斷,而"曾經(jīng)"句用于對過去某事的追溯,起到回憶或敘述的功能;"已經(jīng)"能用在疑問句和祈使句里,"曾經(jīng)"能用在是非問和選擇問中。
[Abstract]: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already" and "once" start with three theories of plane grammar, which are as follows: the topic of "once" sentence is static and often simple, the topic of "already" sentence is dynamic and relatively complex, "already" can often indicate the completion of non-truth value, "once" often means the completion of truth value, "once" means positive emphasis, "already" means reverse emphasis, "once" means positive emphasis, "already" means reverse emphasis, "once" means positive emphasis, "already" means reverse emphasis, "once" means positive emphasis, "already" means reverse emphasis, "once" means positive emphasis, "already" means reverse emphasis. When "once" represents the cohesion function, "once" can appea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and play the role of connecting the above and the following. "already" does not have the function of cohesion. In the choice relationship of sentence class, in declarative sentence, "already" sentence has narrative function, its ultimate purpose is to convey semantic continuity,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is objective, does not have the subjective judgment of the speaker, and "once" sentence is used to trace something in the past, play the function of memory or narration; "already" can be used in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and imperative sentences, and "once" can be used in right and wrong questions and selective questions.
【作者單位】: 齊齊哈爾大學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H13;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呂明臣;走出“句類”的誤區(qū)[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2 張家泰;漢語句類劃分標準新論[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3 馬真;;“已經(jīng)”和“曾經(jīng)”的語法意義[J];語言科學;2003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言軍;現(xiàn)代漢語時間副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圃;;近30年現(xiàn)代漢語祈使及祈使句研究述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張亞晶;;淺談限定副詞“就”[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21期

3 于秀金;;信息結構脫離語境句法實現(xiàn)的動因探討[J];外國語言文學;2006年04期

4 白莉;;試析名詞謂語句的特點[J];甘肅高師學報;2010年04期

5 李寧;鄭杰;;漢語口語人際主位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6 潘瑞春;;校園另類程度狀語探析[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盛麗春;;“大概”、“也許”和“恐怕”的語義、語用分析[J];漢語學習;2008年01期

8 徐杰;;句子語法功能的性質與范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范群;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的焦點標記“給”[J];長治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崔容;;《茶館》中的會話含義推導[J];晉中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華;現(xiàn)代漢語“這/那”類指示代詞的多維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隋巖;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有效字符串”提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3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4 王飛華;漢英語氣系統(tǒng)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D];復旦大學;2005年

6 額爾敦朝魯;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動詞語義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7 郭婷婷;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的信息結構與功能類型[D];武漢大學;2005年

8 吳劍鋒;言語行為與現(xiàn)代漢語句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尹洪波;否定詞與副詞共現(xiàn)的句法語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劉立成;現(xiàn)代漢語限定性副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丹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伍凌;“可是”的虛化及三個平面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劉婭敏;“反而”和“倒”的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艷楠;副詞作狀語的移位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汪紅英;論讓步連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學;2010年

6 陳永Zs;試論現(xiàn)代漢語副詞的語義指向[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金;對外漢語中的不定時時間副詞的教學考察[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徐子鳳;時間詞“剛”、“剛剛”和“剛才”的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丁俊苗;《醒世姻緣傳》復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盛麗春;或然語氣副詞“大概”、“也許”和“恐怕”的功能分析[D];延邊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守晉;“主觀量”的語義信息特征與“就”、“才”的語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彭湃,彭爽;“每每”與“往往”、“常!盵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4 馮廣藝;從信息論的角度看詞語的超常搭配[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5 孫菊芬;“畢竟”在近代漢語中的發(fā)展演變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史錫堯;副詞“都”語義語用綜合考察[J];漢語學習;1990年04期

7 呂明臣;漢語“應對句”說略[J];漢語學習;1992年06期

8 王紅;副詞“都”的語法意義試析[J];漢語學習;1999年06期

9 季安鋒;時間副詞“老”的意義[J];漢語學習;2000年05期

10 鄭定歐;漢語動詞詞匯語法[J];漢語學習;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少杰;;“此處省略N個字”的語用意義:淺談言語交際中語境之重要性[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6期

2 王華;;從語用的角度看反復辭格[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6期

3 劉湘粵;;社會符號學視角看傅東華譯本的意義再現(xiàn)[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李雪燕;;“好吧”語境中的語用意義淺析[J];文學教育(上);2011年07期

5 馬生倉;;論文化差異與翻譯的不等值[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6 董春雷;韋力文;;符號學視角下的文化翻譯[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張春泉;;從語用角度看《西游記》對話中諧音[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張同玲;祁坤鈺;;淺談藏語單句的類型[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9 石銳;;淺析漢語重復詞的翻譯[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6期

10 張金該;;利用附加句解英語單項填空題[J];高中生;2011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雒自清;張艷紅;;漢英翻譯中主輔變換的類型[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李穎;池毓煥;;漢英機器翻譯中要素句蛻變換初探[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熊亮;;HNC理論下對“得”的理解和處理[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李千駒;唐興全;林杏光;;論旨網(wǎng)格的描寫和HNC句類表示的比較分析[A];語言計算與基于內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孫圣濤;姚燕婕;;智力落后學生對不同句類的指令理解與反應的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林杏光;;為NLP創(chuàng)立模式,用HNC研究漢語[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董世榮;;淺析英語詞匯語用意義的形成機制[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鄧歡;;情態(tài)動詞在英語新聞簡報中的語用意義及邏輯基礎[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晉耀紅;;漢語句蛻處理[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李穎;;漢英機器翻譯中要素句蛻處理初探[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十年 小菲;《七劍》正反說[N];中國電影報;2005年

2 尚德琪;相信農民的市場覺悟[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3 巖青;力戒重復和冗余[N];中華新聞報;2004年

4 周錫令(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跨越“兩棲語言”的溝壑[N];計算機世界;2002年

5 何慕 蔣云飛;尋求外腦前 自己先號脈[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6 楊子忱;長春方言[N];吉林日報;2005年

7 賈澤宗;養(yǎng)身重在養(yǎng)心[N];遼寧日報;2001年

8 高寧;中餐和西餐[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9 忻雁翔 (編輯);用詩的語言寫詩的經(jīng)濟學[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10 葛建新;銀行金融廣告欄 別讓我們等得太久[N];中國信息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卉;符號意義再現(xiàn):杜甫詩英譯比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吳劍鋒;言語行為與現(xiàn)代漢語句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元江苦聰話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4 康忠德;居都仡佬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申敬善;現(xiàn)代漢語“在”字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余金枝;矮寨苗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8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朱斌;現(xiàn)代漢語“是”字句然否類型聯(lián)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飛華;漢英語氣系統(tǒng)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殿宇;“已經(jīng)”和“曾經(jīng)”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李春;語用意義與現(xiàn)代文閱讀[D];湖北師范學院;2011年

3 李丹弟;闡釋話語中詞的語用意義[D];東華大學;2005年

4 蘭巧玲;現(xiàn)代俄語中的評價與評價句[D];黑龍江大學;2003年

5 萬智慧;“曾經(jīng)”與“已經(jīng)”的對比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秀霞;關于文學翻譯中語用意義等效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姜柯;論語用意義上的對等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肖思琴;俄語話語聯(lián)系語的語用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吳靜;論翻譯中意義的流失[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史云松;論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語用因素[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25083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083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ba5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