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值條件意義理論視閾中指稱問題的演變
[Abstract]:The concept of referential is not only the basic concept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ut also the core problem in the theory of meaning. In the early theory of conditional meaning of true value, reference became the Archimedes point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theory. Frege and Russell, the early truth conditionists, argue that linguistic expressions have meaning because they directly refer to things in external reality. In the systematic conditional meaning theory of truth value put forward by Davison, his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 does not directly assign empirical conten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e or predicate and object. The basic role of reference in Davison's theory of conditional meaning of true value has been dispelled. Referential transformation from Archimedes point in meaning theory to pure semantic setting. The res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ferential concept is the inevitable logical result from the microscopic semantic analysis of early logical atomis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avison's overall semantic theory.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
【基金】:吉林大學科學前沿與交叉學科創(chuàng)新項目(2012QY016);吉林大學基本科研項目(2009JC016)
【分類號】:H0-0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方珠;論社交指示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沈躍春;悖論與20世紀邏輯學的發(fā)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4 陳波;;語句的真、真的語句、真的理論體系——“truth”的三重含義辨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李懷珍;兩種批判,兩個界限——康德和前期維特根斯坦之比較[J];北方論叢;2003年04期
6 聶大海,呂蓓蓓;論語言意義的基本理念[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7 諶洪果;;通過語言體察法律現(xiàn)象:哈特與日常語言分析哲學[J];比較法研究;2006年05期
8 朱正國;數(shù)理哲學發(fā)展論略——兼論對文化和教育的意義[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9 劉龍根;真值條件與意義闡釋[J];長白學刊;2004年03期
10 趙小兵;;語言哲學中的指稱論(名實論)與翻譯的意義觀[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樓巍;許為民;;技性科學觀:科學的當代性和復雜性[A];全國科學技術(shù)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shè)2008年聯(lián)合學術(shù)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2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wǎng)絡(luò)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3 廖琳;龔啟榮;;論羅素的邏輯主義[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菁;;維特根斯坦的存在之思——《邏輯哲學論》的一種現(xiàn)象學素描[A];“現(xiàn)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xiàn)象學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xiàn)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董嶺;藝術(shù)功能論[D];暨南大學;2001年
3 李小博;科學修辭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4 陳吉猛;文學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zhuǎn)型期中的“現(xiàn)象學”之謎[D];復旦大學;2004年
6 方剛;維特根斯坦之命題意義的確定性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8 李恒威;“生活世界”復雜性的動力模式[D];浙江大學;2005年
9 楊麗娟;原型理論與后現(xiàn)代語境下文學的文化批評建設(shè)[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榮光啟;現(xiàn)代漢詩的發(fā)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江金彥;企業(yè)的成長:理論與解釋[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3 張莉敏;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的發(fā)展探析[D];河南大學;2003年
4 安軍;隱喻的語境分析與科學解釋[D];山西大學;2003年
5 楊尚英;分析語用模糊在財經(jīng)語篇中的應用——以艾倫·格林斯潘的財經(jīng)評論為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6 毛德兵;民法解釋學的哲學反思[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李菁;古典存在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長兵;后期維特根斯坦日常語言分析中的新哲學觀與新批判[D];安徽大學;2004年
9 魏明;論馮契的本體論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戴穎;翻譯過程中意義的哲學闡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蕓;黃晨;;談實踐唯物主義的語言觀[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wǎng)絡(luò)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2 王晉瑞;;關(guān)聯(lián)理論視閾下的摹狀詞指稱賦值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桑宜川 加拿大楓葉出版社;人體學轉(zhuǎn)向:語言哲學研究新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蘇娜;福多的心語假說[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亮亮;指稱論與奎因的翻譯不確定性[D];黑龍江大學;2012年
2 徐楊;對休謨因果關(guān)系非必然性論證的語言分析[D];山東大學;2007年
3 王寧寧;指稱論的歷史發(fā)展與解讀[D];黑龍江大學;2007年
4 懷寧寧;指稱論研究的語境維度[D];黑龍江大學;2009年
5 廖琴;語言哲學視域中的《論語》[D];四川大學;2007年
6 李炯;漢語相對性指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趙雅麗;意義理論的意向性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8年
8 王娟;對奎因行為主義意義理論的探析[D];黑龍江大學;2009年
9 艾紅娟;墨家的語言學思想[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10 楊炎華;漢語事物名詞的指稱論[D];西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00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0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