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前漢語外來詞的使用及其規(guī)范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widespread use of loanwords in and out of Chinese does not mean the scarcity of Chinese.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frequent contact between Chinese and other national languages in the new period. At present, there are all kinds of irregularities in the use of loanwords.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the majority of language workers to standardize and correctly use Chinese so as to make Chinese develop towards a healthy and perfect direction.
【作者單位】: 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我國新聞傳媒外來語的規(guī)范問題研究”(03BXW007)成果之一
【分類號】:H136.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蘇金智;論當前漢語外來詞規(guī)范的原則[J];辭書研究;2002年03期
2 李申,徐榮;新聞媒體中意譯詞的使用與規(guī)范問題[J];河池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黃麗芳;漫談當今外來詞的吸收與規(guī)范[J];修辭學習;1995年02期
4 李申,吳進珍;淺議新聞媒體中音譯詞的規(guī)范問題[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5 廖禮平;;當代我國新聞傳媒中字母縮略語的使用與規(guī)范[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6 廖禮平;;談當代我國新聞傳媒中字母詞的使用與規(guī)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戴昭銘;規(guī)范化——對語言變化的評價和抉擇[J];語文建設(shè);198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聊齋俚曲詈詞研究[J];蒲松齡研究;2009年01期
2 周俊勛;從高誘注看東漢北方代詞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3 王媛媛;;中古漢語中的介詞“著”[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黃育才;正確看待當前的漢英混用現(xiàn)象[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5 侍中;中西思維方式差異說辯難[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褚福俠;;元曲“量詞+兒”用法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曾良;;明清小說詞語俗寫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方云云;;近代漢語“脖子語義場”主導詞的歷時演變[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劉光明;《顏氏家訓》的被動句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李彥;;關(guān)于“們”的一點看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榮光啟;;句法轉(zhuǎn)換:從古典詩到白話詩[A];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曾德萬;;漢語縮略語引起的歧義類說[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平忠;;中古以O(shè)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劉錦芳;;中西文化下廣告翻譯的差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冀青;馮保初;李曉紅;;創(chuàng)建規(guī)范開放的語用環(huán)境[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集)[C];2002年
6 戴昭銘;;語言功能和可能規(guī)范[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yīng)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7 周有斌;;制約音譯外來詞形式選擇的原則[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蔣仁萍;;古代漢語代詞“之”的回指用法與語序的互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應(yīng)學鳳;;右文說與語音象似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吳萬和;;從中古漢語詞匯語法現(xiàn)象看《列子》是托古偽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曲麗瑋;元刊雜劇復字詞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曹廷玉;贛方言特征詞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7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8 龍國富;姚秦漢譯佛經(jīng)助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jié)構(gòu)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海瑛;《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張立立;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超女粉絲團名稱和成員身份認同的關(guān)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趙洪秀;從奈達功能對等看《紅樓夢》親屬稱謂語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林琳;“代詞+(的)+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字隱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曉;語言符號與貨幣的通約性初探[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guān)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7 王晶晶;《孟子》的介詞“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姜丹丹;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shù)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穎;《常語尋源》及其所輯釋民俗語匯和俗語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蔭華;不做語言的立法者——《韋氏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評介[J];辭書研究;1980年04期
2 蘇金智;論當前漢語外來詞規(guī)范的原則[J];辭書研究;2002年03期
3 汝炳榮;新聞?wù)Z言的創(chuàng)新與規(guī)范[J];當代傳播;2001年04期
4 朱耀先;漫談文化因素與商標翻譯[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劉紅;外來語的誤用與誤讀[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6 黃文貴,謝英捷;漢語中外來詞語的規(guī)范問題[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張介明;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中──漢語現(xiàn)代書面語演變的歷史和現(xiàn)狀[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5年01期
8 蘇功炳;媒體文字要規(guī)范——從外來詞“秀”說起[J];新聞界;2003年02期
9 李仁孝;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詞匯的發(fā)展與規(guī)范化問題[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10 黃中習;論外來語的語言規(guī)范[J];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向輝;漢語中的外來詞研究[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2 郭向輝;漢語中的外來詞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武素青;語文課導語的藝術(shù)設(shè)計[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4 潘雪蓮;;略論字母詞的定義與定位[J];科技術(shù)語研究;2006年02期
5 王綏江;淺談?wù)撐倪x題的原則與方法[J];新東方;2001年01期
6 陳蘭香;漢語詞匯嬗變中的耗散現(xiàn)象[J];楚雄師專學報;1995年02期
7 黃麗芳;漫談當今外來詞的吸收與規(guī)范[J];修辭學習;1995年02期
8 孔秀祥;外來詞與規(guī)范化及語言學家的責任——上!巴鈦碓~與規(guī)范化”學術(shù)座談會綜述[J];修辭學習;2002年01期
9 李根芹;維護漢語純潔性 慎重吸收外來詞[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10 吳雁;論外語教學與文化導入[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屠國平;;制定“PSC評分細則”的原則與方法[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朱一凡;;漢語對外來借詞同化的機制和動因[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彭軍;;增加學生漢語詞匯量的對策研究[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向熹;;《詩經(jīng)》與漢語詞匯[A];1993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5 王幼華;;臺灣外來詞的研究及相關(guān)比較[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6 陳光磊;;改革開放中漢語詞匯的變動[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7 田傳茂;;摘譯新究[A];科技期刊辦刊經(jīng)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周光慶;;隱喻:漢語詞匯形成發(fā)展的一種機智[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9 金珍我;;韓國學生借助母語遷移習得漢語詞的利與弊[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10 李博;;馬克思主義和漢語詞匯[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施芳;外來詞使用當規(guī)范[N];人民日報;2004年
2 記者 朱文琴;加強規(guī)范漢語詞匯應(yīng)用[N];光明日報;2002年
3 王亞民 趙秋長;正確對待外來詞[N];光明日報;2003年
4 ;汽車外來詞能否讓人更明白[N];中國汽車報;2003年
5 孫力;外來詞翻譯亟待法律規(guī)范[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6 教育部語信司;《漢語縮略語規(guī)范原則》和《外來詞規(guī)范原則與方法》通過結(jié)項鑒定[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7 周有光;異形詞的整理和漢語詞匯的奇異現(xiàn)象[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李婧;語言文字將規(guī)范化[N];人民法院報;2001年
9 潘玉英;我省部署“十一五”期間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10 杜木;詞語要發(fā)展又要規(guī)范[N];文匯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江萍;漢語中日語借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2 黃紅娟;漢語詞匯負面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楊霞;初期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金錫永;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周俊勛;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6 魯定元;文學教育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卡麗娜;烏漢語詞匯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劉紅妮;漢語非句法結(jié)構(gòu)的詞匯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9 周紅紅;從功能的視角考察外來詞的生存規(guī)律[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安志偉;現(xiàn)代漢語指人名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琴;從中韓外來詞來看兩國文化相互之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斯維特蘭娜·卡爾瑪耶娃;漢俄外來詞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鄧文斌;七年級地理教材中外來詞的組成與應(yīng)用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4 樸瑾f,
本文編號:24585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5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