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符號研究的現(xiàn)狀與未來
[Abstract]:So far, the study of happiness symbols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positively. Semiotics has only discussed the negative side of happiness-anxiety. Well-being can be defined as the satisfaction and accomplishment of the subject when the symbolic self-meaning is confirmed. Sign self may move up and down, happiness is dynamically stratified, self spirals up or down in symbol matrix. The acquisition of happiness follows five basic principles: the dynamic principle refers to the continuous changes of happiness caused by the moving of the sign self, the principle of comparison refers to the self-adjustment of the symbolic self in the repeated comparison, and the principle of interaction refers to the self and the other, the object, the object. Meta self in the mutual comparison dialogue, adjustment, change; realistic principle refers to the confirmation of sign self need to have the reality as reference; the value match principle means that happiness follows the fixed point law of symbolic self. The discussion of happines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is complicated, basically in the fields of ethics,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but can be explained in the semiotics theory. The study of happiness symbols can solve self-crisis, help to find the spiritual core of self, and complete self-re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四川師范大學;
【分類號】:H0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于曉權;馬克思幸福觀的哲學意蘊[D];吉林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艷;;幸福相對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2 劉敏;;郭明義精神的道德解讀[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康君;;幸福指數(shù)研究的不同視角及國際比較[J];數(shù)據(jù);2011年06期
4 孔文;梁迪;;論民族地區(qū)高校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指導原則[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戴貞標;;幸福文化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6 張海蓮;;幸福觀及幸福觀教育研究述評[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7 張麗清;;網(wǎng)絡信息技術對女性幸福觀的影響[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馮建軍;;教師的幸福與幸福的教師[J];中國德育;2008年01期
9 張燕;;當前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淺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22期
10 張越;宋鳳琴;薛超;董飛;;幸福觀對大學生和諧人際倫理構建的影響[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萬樹;;福祉經(jīng)濟學研究進展與國民福祉系統(tǒng)[A];江蘇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自安;政治因素對主觀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2 張曉明;主體幸福感模型的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3 鄧睿;我國中學教師職業(yè)成就感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姚軍;奮斗論[D];蘇州大學;2011年
5 曹眾;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冬梅;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與當代中國大學生幸,F(xiàn)狀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張未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精神論綱[D];吉林大學;2012年
8 熊華生;為了兒童的幸福與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羅儒國;教師教學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于曉權;馬克思幸福觀的哲學意蘊[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秀敏;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調(diào)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衛(wèi)忠;江陰市農(nóng)村高中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提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牛松;國民幸福指數(shù)指標體系構建與測評方法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廖小芳;論道德行為的失范及其引導[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張弛;高校新教師職業(yè)幸福觀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鄭美娟;大學生幸福感結構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意麗;和諧社會視角下的民眾幸福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何萬莉;進城務工保姆幸福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程威巍;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周利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積極心理學理念與方法的借鑒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江;啟蒙與遮蔽:論費爾巴哈宗教批判的二重性[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皮家勝;論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的[J];江漢論壇;2003年08期
3 張盾;倫理學的存在論基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1期
4 溫克勤;略論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論[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2年03期
5 楊國榮;作為倫理問題的幸福[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徐長福;“舊人”的否棄和“新人”的形塑——論馬克思對人的價值形象的設計[J];現(xiàn)代哲學;2002年04期
7 何芳;;幸福觀教育的哲學思考[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8 俞吾金;;論馬克思對德國古典哲學遺產(chǎn)的解讀[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9 賀家紅;幸福觀研究概述[J];哲學動態(tài);1998年02期
10 羅敏;幸福三論[J];哲學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賽霞,何立紅;語文分層教學初探[J];中國輕工教育;2004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271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7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