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指稱性詞語的情感語用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8-07-26 07:28
【摘要】:語言的主觀性決定了其必然暗含說話人的立場、觀點和感情。本文通過對漢語指稱詞語的考察,發(fā)現(xiàn)指示詞可以隱含言者的心理距離,人稱代詞的活用是言者心理視角轉換的表現(xiàn),描述性指稱語更是言者對所指物主觀評價的最直接形式。
[Abstract]:The subjectivity of language determines its implication of the speaker's position, point of view and feeling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referential word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ixis can imply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of the speaker, the active use of personal pronouns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change of the speaker's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descriptive referential is the most direct form of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 to which the speaker refers.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默凡;“這”、“那”研究述評[J];漢語學習;200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婉梅;表處所的“在Np”的語義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2 何清順;漢英詞匯重疊式附加意義對比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3 盧英順;現(xiàn)代漢語中的“延續(xù)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王祥榮;兒童語言中的“上”、“下”類方位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5 肖奚強;范圍副詞的再分類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周元琳;“(一)點兒”的語法功能和語用特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7 唐愛華;安徽宿松方言的指示代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8 董曉英;三類特殊的粘著短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徐志紅;話說“就是”和“就是說”[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侯瑞芬;“動(形)+死+……”的結構語義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杜春妙;;從“這”的誤譯談起[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袁明軍;;《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擬聲詞[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邢紅兵;;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動詞用法頻率詞典[A];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萬龍;;方位詞“前”的歧義用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魯曉琨;;助動詞“會”的語義探索及與“能”的對比[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7 張全真;;動詞“算”的語義、語用及語法偏誤分析[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8 昝紅英;張坤麗;柴玉梅;俞士汶;;現(xiàn)代漢語虛詞知識庫的研究[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6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構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李焱;《醒世姻緣傳》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10 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敏;《醒世姻緣傳》中的趨向動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吉田泰謙;漢語肯定句與否定句不對稱現(xiàn)象的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3 施棟琴;進行概念的表達和情狀類型——英漢對比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

4 李肅寧;俄漢語空間關系表達形式和手段的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謝鈺;語法化和情態(tài)動詞的完成形式[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王群;《醒世姻緣傳》副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季安鋒;時間副詞“老”、“老是”意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科瑪麗;現(xiàn)代漢語與僧伽羅語時態(tài)表達方式之比較[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沈穎青;現(xiàn)代漢語“V_1+V_2”狀中結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成鎮(zhèn)權;論現(xiàn)代漢語中的兼語式[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曹秀玲;漢語“這/那”不對稱性的語篇考察[J];漢語學習;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德富;;黔東苗語指示詞系統(tǒng)[J];語言研究;2007年01期

2 蔡建平 ,聶身修;從指示詞到指示代詞和冠詞[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3 方梅;;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年04期

4 金晶;;述謂性“這/那個+謂詞性成分+(的)”[J];語言科學;2011年01期

5 木村英樹;沈國威;;指示與方位[J];世界漢語教學;1989年04期

6 徐麗華;;指示詞“這”的主觀情感性[J];文學教育(下);2007年05期

7 蔣華;;連詞“那”的論證及其特殊用法[J];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8 方伯龍;;傣語量詞和指示詞在多重修飾語中的特殊作用[J];民族語文;1982年03期

9 趙金貞;;距離性——指示詞this和that多義性的認知解讀[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10 魏娉婷;;語用策略與話語意義建構——評《紅樓夢》中王熙鳳的一段話[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勁榮;;內(nèi)涵、外延與漢語修飾成分的標記隱現(xiàn)[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3 王曉輝;;漢英語法對比的認知解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全昌勤;何婷婷;姬東鴻;;基于義類的無導詞義消歧方法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劉正光;;指稱與句法[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遠杰;定語標記“的”的隱現(xiàn)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洪鐘;海門方言語法專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金寶榮;漢語指示語及其篇章銜接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李明;西雙版納傣語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黃平;漢藏語數(shù)量名結構語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盛益民;紹興柯橋話指示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1年

2 王永杰;韓漢越指示詞的共性和個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劉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詞系統(tǒng)和指示范疇[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羅歡;漢語書面語篇中指示詞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5 譚云霞;英漢物指空間指示詞語法化的認識研究[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1年

6 劉曉宇;用關聯(lián)理論分析指示詞[D];吉林大學;2008年

7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V就V在P”格式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8 姜曉曦;韓中指示詞的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9 陳義清;克里普克嚴格指示詞理論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智媛;論漢語指示代詞“這·那”的日語翻譯[D];廈門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1452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1452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dc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