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曼語動詞題元結(jié)構(gòu)及在句子中的映射
本文選題:題元結(jié)構(gòu) + 題元角色; 參考:《民族語文》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討論格曼語動詞題元角色的映射機制。認為從話語形式看,動詞的題元角色盡管與句子的結(jié)構(gòu)位置并不一一對應(yīng),但卻存在嚴整有序的深層對應(yīng)。文章立足于這種深層對應(yīng)并充分考慮語用因素的影響,對動詞題元角色的映射機制進行描寫分析,進而對表層的無序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mapping mechanism of the role of verbs in Germanic langu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erms of discourse form, although the role of the verb is not one-to-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al position of the sentence, there is a deep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verb and the sentence. Based on this deep correspondence an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ragmatic factor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mapping mechanism of verb role, and then give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disorder on the surface.
【作者單位】: 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分類號】:H21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德;漢語句子理解進程中句法整合與語義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2 彭家法;形式語義學的歷史淵源和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彭家法;;照應(yīng)的一般模式及其語用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楊暉;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大學外語教學[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5 彭宣維;音系組織的語篇特征[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6 張俊;論性質(zhì)突出的文體作用[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7 姜華;王超;;英語與漢語的形合和意合的差異性探究[J];昌吉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吳世銀;英語歧義談[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劉崗;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糾錯的思考[J];長沙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10 韓景泉;Chomsky生成語法中的語義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徐德寬;;現(xiàn)代漢語雙賓構(gòu)造中兩個賓語的題元角色[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郭曙綸;陸汝占;陳玉泉;高峰;;論動詞的邏輯論元[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鄭定歐;;從“電子詞典”談起[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沈陽;顧陽;;漢語合成復合詞的詞庫和句法界面特征[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熊仲儒;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3 高明樂;題元角色的句法實現(xiàn)[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4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朱彥;漢語復合詞語義構(gòu)詞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7 宋春陽;面向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名+名”邏輯語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丁加勇;隆回湘語動詞句式及其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潔;英漢翻譯與漢語歐化現(xiàn)象[D];外交學院;2001年
2 韓習武;機器翻譯中語義因素的理論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1年
3 王曉亮;漢語一價動詞的認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4 陳虎;英漢存現(xiàn)句的最簡探索研究[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5 王天佑;關(guān)于VA了動補結(jié)構(gòu)[D];延邊大學;2001年
6 李志軍;先秦漢語雙賓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白瑞雪;“動詞+在+地點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重新分析現(xiàn)象[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8 李曙光;POSS-ING結(jié)構(gòu)的句法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張R,
本文編號:2035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3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