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滿語文教育與黑龍江地區(qū)的滿語
本文選題:國語教育 + 瀕危滿語; 參考:《滿族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目前,黑龍江省三家子村等地區(qū)的滿族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偶爾使用滿語,被學界譽為滿語的"活化石"。黑龍江地區(qū)的滿語保留至今,除了與滿族生存的偏僻地理環(huán)境以外,還與清代滿語文教育對東北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的影響及東北少數(shù)民族的分布格局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anchu elders in Sanjiazi Villag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occasionally use Manchu in their daily life,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living fossil" of Manchu in academic circles. Until now, the Manchu language in Heilongjiang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of Manchu language education on th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of the Northeast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Northeast ethnic minor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remot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Manchu people exist.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香港意得集團資助 滿族文化搶救開發(fā)研究項目之瀕危滿語調(diào)查研究項目
【分類號】:H2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韓光明;吳天喜;;清代鄂溫克族學校教育[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年06期
2 季永海;從接觸到融合(上)——論滿語文的衰落[J];滿語研究;2004年01期
3 包聯(lián)群;黑龍江省泰來縣溫得村滿語調(diào)研報告[J];滿語研究;2004年02期
4 季永海;;論清代“國語騎射”教育[J];滿語研究;2011年01期
5 阿拉騰;;大興安嶺地區(qū)各民族文化何以完整共存[J];滿語研究;2011年01期
6 丁石慶;;清代達斡爾語言與滿漢文化[J];滿族研究;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杰;;清代東北滿族區(qū)域文化述論[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復興;鄂倫春族名稱考[J];北方文物;1987年02期
2 海日;朱林;;我國鄂倫春族研究綜述[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3期
3 袁俊華;莫鴻葦;曹香濱;;鄂倫春題材連環(huán)畫民族標識圖像解析[J];中國美術(shù);2012年02期
4 關(guān)榮波;;北方“使犬部落”赫哲族的養(yǎng)狗習俗初探[J];東北史地;2010年02期
5 趙英蘭;;從滿化、漢化,到民族多元一體化——清代東北族際關(guān)系之演變[J];東北亞論壇;2007年05期
6 孟盛彬;;族稱“達斡爾”釋名[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唐戈;;額爾古納:一個新型的文化邊區(qū)[J];俄羅斯學刊;2011年04期
8 小長谷有紀;祁惠君;;關(guān)于遷移游牧生產(chǎn)方式及其飲食結(jié)構(gòu)的探討[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趙金輝;;鄂倫春族源與民族共同體形成辨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王俊敏;重說狩獵——鄂倫春族發(fā)展問題的生態(tài)—經(jīng)濟人類學研究[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趙阿平;;肅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學研究在黑龍江流域文明發(fā)展中的地位[A];繁榮學術(shù) 服務(wù)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易華;;逐鹿中原——東亞文化中的蒙古式狩獵傳統(tǒng)[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3 王銘銘;;民族地區(qū)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與課題[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4 阿拉騰;;馴鹿飼養(yǎng):馴鹿鄂溫克文化的殘留支配因素[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區(qū)域民族卷[C];2010年
5 唐戈;;額爾古納:一個新型的文化邊區(qū)[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區(qū)域民族卷[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格根哈斯;蒙古語科爾沁土語特殊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于家富;清乾隆朝強化“國語”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林炳僖;韓國神話歷史[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楊光;赫哲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思聲;近代閩南僑鄉(xiāng)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觀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田廣林;中國北方西遼河地區(qū)的文明起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鮑明;滿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9 鄧云華;漢語聯(lián)合短語的類型和共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孫靜;滿族形成的再思考[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倫春族文化變遷研究(1895-191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應(yīng)文達;鄂溫克族民間禁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唐潔;源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游戲的物理校本課程開發(f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金雙雙;民族學視角下的鄂倫春族文化旅游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玉環(huán);困境與出路[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劉天怡;滿族關(guān)姓家族薩滿祭祀儀式音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韓冰;赫哲—那乃跨界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變遷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8 何麗文;清末民初邊疆危機與黑龍江地區(qū)達斡爾族文化變遷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9 吳迪;鄂倫春族說唱音樂“摩蘇昆”的考察與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10 高楊;東北方言中的滿語借詞[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伯霖;黑龍江省滿族移民旗屯建置述略[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0年02期
2 季永海;《清文啟蒙》語音研究──讀書筆記之三[J];滿語研究;1994年02期
3 恩和巴圖;《滿達詞典》研究[J];滿語研究;1994年02期
4 屈六生;論清末滿語的發(fā)展——兼評《滿蒙漢三合教科書》[J];滿語研究;2004年02期
5 長山;;蒙古文el的來源[J];民族語文;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永德;以國漢(韓漢)混用促成國語教育的革新──韓字專用法有百害而無一利,應(yīng)予以廢棄[J];漢字文化;1996年03期
2 CJ;韓國首屆中國語教育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在漢城召開[J];漢語學習;1993年01期
3 張,
本文編號:19859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8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