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青年語言學者沙龍中國語言學書院揭牌儀式暨研討會
本文選題: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 + 中國語言學。 參考:《方言》2012年01期
【摘要】:正商務印書館主辦的"2012中青年語言學者沙龍"和"中國語言學書院揭牌儀式暨研討會"于2012年1月8日在北京商務印書館禮堂舉行,來自教育部語信司、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中國社科院民族所、教育部語用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開大學、國家漢辦、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等單
[Abstract]:The "2012 Young and Middle-aged linguists' Salon" and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Semina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Linguistics" were held in the auditorium of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on January 8, 2012, from the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language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Et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Pragmatics, Pek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kai university, national office of Ha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etc
【分類號】:H0-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環(huán)海;楊亦鳴;;依人寫史 開啟后學——評《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家傳略》[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2期
2 姚亞平;現(xiàn)代語言學的學科熱點與陳平的語言研究——讀《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3 申小龍;論中國語言學的現(xiàn)代化[J];浙江社會科學;1995年03期
4 梁宇廣;;博白籍語言學宗師王力[J];當代廣西;2008年03期
5 蘇新春;“實用”觀念中的20世紀中國語言學[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杭耶;世紀之交的盛舉 語言研究的豐碑《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叢書》將隆重推出[J];晉陽學刊;1994年06期
7 引甫;;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開拓者 王力先生[J];文史知識;1998年05期
8 文薇;試談《馬氏文通》的作用[J];保山師專學報;1996年02期
9 邵敬敏;;現(xiàn)代語言學的現(xiàn)代意識——讀《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J];語文研究;1993年04期
10 蘇新春;論現(xiàn)代中國語言學中的人文性研究[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布生;;朱熹創(chuàng)建竹林諸精舍與興復白鹿諸書院考[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羅秉圭;;李渤書院戀懷[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3 徐冰云;徐進;;黃庭堅與華林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4 鄧洪波;;中國書院都是大學嗎?[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5 江沛毅;;張煥綸與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式小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曹運枝;;在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7 閔正國;;在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8 李才棟;;關于書院講會的幾個問題[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9 王立賦;;吳嵩梁與鵝湖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10 刁山景;;理學名家與安福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顯仁 通訊員 林明生、潘曉毅;蕭崗村民自籌93萬修復百年書院[N];廣州日報;2005年
2 李廣生 劉建岱;書院滄桑話源頭[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3 禾麗采;古代的“書院”[N];云南政協(xié)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李艾凌;應天書院 千年前的“清華北大”[N];商丘日報;2009年
5 記者 張瀅;北師大成立“教育家書院”[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靜樂陽光之話說岑山書院[N];忻州日報;2010年
7 記者 饒麗 卜勁文;6300米長書院南路通向幸福[N];長沙晚報;2010年
8 記者 洪虹;古今融合,再造繁華書院路[N];長沙晚報;2010年
9 肖雨;澳門大學獲資助發(fā)展住宿式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李健武;中石書院 石排史上最早的正規(guī)學校[N];東莞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兵;書院與科舉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陳時龍;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6—1626[D];復旦大學;2004年
3 王洪瑞;清代河南學校教育發(fā)展的時空差異與成因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孫學功;馮從吾學術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5 程水龍;《近思錄》版本與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吳慧娟;福建仙游三—教儀式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7 喬麗榮;石橋村糾紛中身份、認同與權利[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吳大旬;清朝經(jīng)營侗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黃海云;清代廣西漢文化傳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蘭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鋼;書院與兩宋理學運動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馬泓波;北宋書院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洪瑞;河南書院地理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張顯運;簡論北宋時期的河南書院[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劉平;長江流域書院的學術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6 車紅霞;書院官學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軍;淺論武漢地區(qū)書院的變革與消亡[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勁松;論書院的大學特征與大學精神[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姜新生;湖湘文化傳統(tǒng)與湖南古代民辦高教互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漢霞;明清兩朝的海南書院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858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8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