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語習得研究的學派之爭和教學啟示
本文選題:行為主義 + 先天主義; 參考:《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S2期
【摘要】:以行為主義、先天主義和認知主義構成的三大學術派別,在二語習得研究中爭議了半個多世紀,前者主張刺激—反應論,中者堅持語言天賦論,而后者主張認知構建論。它們在語言輸入、遷移、普遍語法、語境和語言能力等方面盡管觀點截然不同、莫衷一是,但對我們的外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啟發(fā)。
[Abstract]:The three major academic schools, behaviorism, naturalism and cognitivism,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in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former advocates the theory of stimulus-response, the middle insists on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 aptitude, and the latter advocates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construction. They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language input, transfer, universal grammar, context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but they have great implications for ou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作者單位】: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袁曉紅;戴衛(wèi)平;;喬姆斯基的語義觀解讀[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廣成;從約束原則看生成語法對自然語言的共性研究——Chomsky的句法自立說評析[J];外語學刊;2002年03期
2 馬躍;Chomsky的語義哲學觀[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3 周長銀,張法科;TG理論的發(fā)展與走勢[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4 龔放;;語義學與意義的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1993年01期
5 韓景泉!410075;喬姆斯基的形式主義語言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1期
6 寧春!巖410081長沙;關于意義內在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4期
7 程工!471003;讀喬姆斯基《語言與思維研究中的進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黨喜;語言遷移:從行為主義框架到認知心理學框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王一一;;“啟示”誤用何時了[J];咬文嚼字;2007年03期
3 黃翠香;行為主義語言習得理論述評[J];池州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4 姜蕓;;“啟示”與“啟事”的區(qū)別[J];語文天地;2010年16期
5 蔣小棣;語言教學的哲學爭論[J];現(xiàn)代語文(理論研究版);2005年10期
6 ;“第二次演講”的啟示[J];教育藝術;1997年04期
7 黃河清;一部值得一讀的語言學專著——評伍鐵平著《語言與思維關系新探》(增訂本)[J];現(xiàn)代外語;1991年02期
8 ;啟示·啟事·啟發(fā)[J];語文世界;1996年10期
9 高霞;年齡差異與第二語言習得[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韓素玲;;社會建構主義教育觀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中國地名;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善平;;語言遷移之探討[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啟示[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盧福波;;語法教學與認知理念[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4 陳道明;;隱喻與翻譯——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理論研究的啟示[A];華東地區(qū)第6屆(泉州)翻譯研討會文集[C];2001年
5 張思永;;論語言間的對應層次及對翻譯的啟示[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雍和明;;現(xiàn)代語言學對雙語詞典編纂的啟示[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Craig Molitoris;夏徽;;律法與福音的正當區(qū)別[A];“經典的翻譯與詮釋”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8 何昌平;;語言學習中概念形成的認知詮釋——24種“跑”的啟示[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9 汪榕培;王曉娜;;“同義手段說”與跨文化交際——王希杰先生的“同義手段說”給翻譯研究的啟示[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10 彭利元;;語境·對話·翻譯——巴赫金語境對話理論對翻譯的啟示[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黃寶生;佛經翻譯的啟示[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郄建業(yè) 索笑雯 杜lm;借尺還魂[N];中國包裝報;2006年
3 虹飛;插上翅膀的追風少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4 實習記者 張蜀津;翻譯莎。骸霸婓w”、“散文體”哪個更好[N];中華讀書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穎;回應交際的動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王棟;大學外語教師認知研究及其對教師發(fā)展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謝朝群;禮貌的實踐轉向[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街生;現(xiàn)代漢語同位組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麗嬌;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融合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2 林方榕;新加坡雙語教育發(fā)展歷史研究與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陳惠軍;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語言遷移[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4 王盛夏;關聯(lián)順應理論對政務口譯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肖才望;瑪麗·斯內爾·霍恩比譯學思想啟示:全球化語境下的譯學范式轉換[D];中南大學;2008年
6 蔣元元;翻譯對漢語言的影響及其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彭艷;劉重德主要翻譯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馮立麗;跨文化交際中中美非正式時間差異的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車楠;中美面子觀的差異及其對跨文化商務談判的啟示[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10 王娟;對奎因行為主義意義理論的探析[D];黑龍江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04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0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