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視域中的指稱轉(zhuǎn)喻
本文選題:指稱轉(zhuǎn)喻 + 概念鄰近性; 參考:《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摘要】:目前,國內(nèi)外一些學者主要從概念鄰近性角度對指稱轉(zhuǎn)喻進行認知研究。這種認知轉(zhuǎn)喻觀是從認知角度對傳統(tǒng)空間鄰近性轉(zhuǎn)喻觀研究的拓展。但在認知框架下的概念鄰近性轉(zhuǎn)喻觀研究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認知域概念模糊、概念鄰近性的理解含混、影響常規(guī)轉(zhuǎn)喻和新奇轉(zhuǎn)喻形成的因素未加以探討等。從認知圖式角度并結(jié)合一些非語言因素對指稱轉(zhuǎn)喻進行研究,可以為指稱轉(zhuǎn)喻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Abstract]:At present, som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mainly from the concept of proximity to the perspective of metonymy cognitive research. This cognitive metonymy view is an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atial proximity metonymy view.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study of conceptual proximity metonymy under the cognitive framework, such as the ambiguity of the concept of cognitive domain, the ambiguity of conceptual proximity, and the unexplor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conventional metonymy and novel metonymy. The study of referential metony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chema and some non-linguistic factors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referential metonymy.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YJC740158)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0SJB740008)
【分類號】:H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方文禮;方穎;;從文化價值取向看英語語言的象似性[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毛文靜;;從認知視角看隱喻的基本特征[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德歲;;“V+Num+是+Num”構(gòu)式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李勁榮;從認知圖式看兩種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的主謂句[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趙強;;英語非限定動詞構(gòu)式的語義映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7期
4 李先銀;漢語個體量詞的產(chǎn)生及其原因探討[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5 黨靜鵬;;“很多”與“很少”不對稱現(xiàn)象探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6 周紅;漢語象似性研究述評[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李春燕;;狀態(tài)形容詞句法功能的突破[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3期
8 李澤坤;;淺析英語中動結(jié)構(gòu)[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9 周曉亮;;功能語法理論視野下俄語簡單句的主語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10 榮麗華;;古漢語AA式摹狀詞語義分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韓玉華;;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淺析香港人普通話中的詞匯偏誤問題[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安琛;;“V起來”中“起來”非體標記之芻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應學鳳;;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反義詞音義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應學鳳;;右文說與語音象似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謝白羽;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比較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仇偉;英語乏詞義結(jié)構(gòu)的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樸錦海;漢韓頻率副詞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趙e,
本文編號:19013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0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