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有”字句的歷時考察和橫向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8-05-11 20:51

  本文選題:“有”字句 + 存在義 ; 參考:《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摘要】:漢語中的"有"字出現(xiàn)在不同的句法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諸如存在、領有、充當不定名詞標記、表示完成體以及一些固定用法(如"有意思"、"有主見")等不同的意義和用法。這些意義和用法,有的一直存在,有的是后來出現(xiàn)的。本文通過歷時上的梳理以及跨方言和跨語言的檢視,考察和論證這些不同意義和用法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并在統(tǒng)一的模式下進行解釋。"有"字最基本、最核心的意義是表示存在和領有,這兩種意義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其他意義都是在基本義的基礎上擴展和延伸出來的。這種基于基本意義的擴展模式,以及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關系,正是其理據(jù)性的表現(xiàn)。
[Abstract]:In Chinese, the word "you" appears in different syntactic environments, showing different meanings and usages, such as being, possessing, acting as an indefinite noun marker, representing the perfect aspect and some fixed usage (such as "interesting" and "subjective"). Some of these meanings and usages have always existed, and some have appeared later. Through diachronic combing and cross-dialect and cross-linguistic examin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demonstrates the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usages, and explains them in a unified mode. " The most basic and core meaning of the word "you" is to express existence and possession. There is an inherent and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meanings, and other meanings are extended and extended on the basis of basic meanings. This extended model based on basic meaning, as well as their interrelation and relative independence,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ir motivation.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句法功能特征及現(xiàn)代漢語相關句法問題研究”(10BYY061)
【分類號】:H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儲澤祥,劉精盛,龍國富,田輝,,葉桂郴,鄭賢章;漢語存在句的歷時性考察[J];古漢語研究;1997年04期

2 蔡維天;;談“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J];漢語學報;2004年02期

3 張豫峰;“有”字句研究綜述[J];漢語學習;1998年03期

4 孟艷麗;;“有”的語法意義及其成因[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袁毓林;李湘;曹宏;王健;;“有”字句的情景語義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03期

6 易正中;“有”字句研究[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7 劉丹青;;“有”字領有句的語義傾向和信息結構[J];中國語文;2011年02期

8 王勇;徐杰;;漢語存在句的構式語法研究[J];語言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軍;;古代漢語“有”字句研究綜述[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6年01期

2 陳葉紅;;現(xiàn)代漢語“有”字本義探討[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王媛;;漢語動詞方向性研究綜述[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4 李振中;肖素英;;現(xiàn)代漢語結構助詞“的”來源問題研究[J];北方論叢;2008年03期

5 程愛俠;;中古前期漢語被動句的結構特點和使用情況[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特指問句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7 劉露營;劉國輝;;詞類范疇典型概念與動詞名詞化現(xiàn)象[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楊曉敏;李澤昊;;“三言”中存在句的句法功能和語用類型[J];長春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9 王娟娟;;試析漢語存現(xiàn)構式及其多義性[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聶漢琳;;類推機制下的音響優(yōu)先序列——新詞產生的一個重要途徑[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應學鳳;;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反義詞音義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楊艷;現(xiàn)代漢語“是”字結構與語用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杰;不及物動詞帶主事賓語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孫紅玲;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7 鞠彩萍;《祖堂集》謂語動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吳春相;現(xiàn)代漢語時量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敏;現(xiàn)代漢語非現(xiàn)實范疇的句法實現(xiàn)[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方珍平;表達的認知量度觀[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鹿楹鑫;基于韓國人認知方式的初級階段“V+來/去”結構的教學設計[D];山東大學;2010年

2 陳浩柏;漢語“有”字句及其葡譯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3 陳虎;英漢存現(xiàn)句的最簡探索研究[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4 高再蘭;有+C及相關句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麗;《西游記》比較句式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杜煥君;《戰(zhàn)國策》兼語句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7 李明;說“有+NP+VP”[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尹鐘宏;“有”字句[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伍文英;“有+VP”格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艷紅;“有+N+VP”分析[D];延邊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毓林;句子的焦點結構及其對語義解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2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3 蔡維天;;談“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J];漢語學報;2004年02期

4 張豫峰;“有”字句研究綜述[J];漢語學習;1998年03期

5 邢福義;;漢語里賓語代入現(xiàn)象之觀察[J];世界漢語教學;1991年02期

6 袁毓林;王健;;漢語擁有關系的語義模式和語法表現(xiàn)[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4期

7 袁毓林;李湘;曹宏;王健;;“有”字句的情景語義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03期

8 王建軍;時空在漢語存在句中的表現(xiàn)形態(tài)[J];語文研究;2005年04期

9 劉丹青;徐烈炯;;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J];中國語文;1998年04期

10 沈家煊;;“在”字句和“給”字句[J];中國語文;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秀;試論現(xiàn)代漢語存在句式[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2 宋玉柱;定心謂語存在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2年03期

3 顧志剛;;“是”字存在句——兼析“有”字存在句[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4 曾常年;現(xiàn)代漢語“A滿是B”存在句的構成和理解[J];漢語學習;1998年01期

5 宋玉柱;;名詞謂語存在句[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6 馮志純;試論介賓短語作主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6年04期

7 高慎貴;;用“有”的存在句試析[J];思維與智慧;1990年02期

8 王建軍;《老乞大》與《樸通事》中的存在句[J];語文研究;2002年03期

9 張濟卿;也談“Posi.有N”和“Posi.是N”[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年04期

10 劉俊莉;;“是”字存在句的表義模式及量類型研究[J];長江學術;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考峰;;淺析L-V-N類存現(xiàn)句的句式語義[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李韌之;;拓撲學及其理論框架下的語言比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美霞;;認知功能視野下的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戴慶廈;;漢藏語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5 郭稷;呂雅娟;劉群;;一種有效的基于Web的雙語翻譯對獲取方法[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孫旭東;;現(xiàn)代漢語四種隱現(xiàn)句式的篇章制約因素[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7 劉金明;;對比修辭學及其研究新視角[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語言理論的新發(fā)展——2004·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市語言學會專場綜述[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丁研;李福印;;漢語情感詞范疇:一項實證及對比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孫德金;;語言研究:拓展與突破——“2007·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市語言學會分論壇綜述[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劉丹青;開采民族語言研究“寶礦”[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沈則瑾;世界翻譯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N];經濟日報;2008年

3 彭德倩;世界翻譯大會在滬開幕[N];解放日報;2008年

4 施旭;中國話語研究的發(fā)展策略[N];社會科學報;2006年

5 張衛(wèi)國;語言經濟學研究存在三個主要維度[N];光明日報;2009年

6 儲澤祥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儲澤祥:追求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是核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柳斌杰;在中歐文學翻譯出版論壇上的致辭[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柳文華;5縣通過三類城市語言文字評估[N];巴音郭楞日報;2010年

9 居峰 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漢語教育發(fā)展待鞏固“路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解海江;漢語編碼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孫志農;詞匯意義與構式意義的互動關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阿克里·先木西;維吾爾語表語—系動詞謂語結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薛常明;英語母語者對漢語非賓格動詞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5年

5 薛常明;英語母語者對漢語非賓格動詞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檢驗“非賓格陷阱假設”[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5年

6 李挺;語篇視角下的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董成如;存現(xiàn)句的認知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李來興;宋元話本動詞語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9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李杰;不及物動詞帶主事賓語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立梅;存在句時空關系的認知研究與存在句教學[D];新疆大學;2011年

2 孟憲華;《醒世姻緣傳》存在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曹田園;“是/有+(一)個+X”存在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常晶晶;對外漢語初級階段存在句教學個案的調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阮氏黎心;漢—越語“有”字存在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艷;表存在“有”字句的語篇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盧麗敏;漢語的“有”字句在泰語中的對應表達方式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2年

8 洪花;韓國留學生“有”字句偏誤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麗娜;試論靜態(tài)“V著”存在句的主觀性[D];山西大學;2010年

10 堤千~

本文編號:187555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87555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d43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