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略詞語形成的動因及認知限制條件
本文選題:縮略詞語 + 認知構式語法; 參考:《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摘要】:縮略是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形成的有效途徑之一。從認知構式語法的視角對縮略詞語與原有詞語之間映射關系的考察顯示,縮略詞語的形成并非任意的和無條件的,而是有一定的動因且受認知因素的制約。研究表明,縮略一般受到最大經濟化原則和最大表達力原則的制約,并據(jù)此對韻律、句法、語義和語用等信息做出最佳選擇。語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為上述觀點提供了佐證。
[Abstract]:Acrony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form neologisms in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 it is shown that the formation of abbreviated words is not arbitrary and unconditional, but is motivated and restricted by cognitive factors. The study shows that abbreviations are generally restricted by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economy and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expressiveness, and make the best choice for prosody,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corpus als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above views.
【作者單位】: 四川外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
【基金】: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認知語言學理論與實踐,”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青年科研骨干人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
【分類號】:H136.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宮齊;聶志平;;現(xiàn)代漢語四字詞語縮略的制約條件[J];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01期
2 馮勝利;論漢語的“韻律詞”[J];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華鎮(zhèn);“X化”結構構成限制及條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史厚敏;;原型理論的認知機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李安興;;試用“范疇化的典型理論”探討進一步改進漢英詞典中詞目標注詞性的問題[J];辭書研究;2006年04期
4 端木三;漢語的節(jié)奏[J];當代語言學;2000年04期
5 馮勝利;論漢語“詞”的多維性[J];當代語言學;2001年03期
6 劉茹斐;試論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中的音譯抗拒[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7 錢冠連;外語研究四難與學者個人素質[J];福建外語;2001年03期
8 董秀芳;動詞性并列式復合詞的歷時發(fā)展特點與詞化程度的等級[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9 吳翠芹;縮略語及其與原詞語的關系[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10 施春宏;說“界”和“壇”[J];漢語學習;200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云;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冬梅;現(xiàn)代漢語動名互轉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俞理明;漢語縮略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朱彥;漢語復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熊子瑜;自然語句邊界的韻律特征及其交際功能[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侯國金;語用標記等效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7 保明所;西雙版納傣語中的巴利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譚志滿;文化變遷與語言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9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10 楊建國;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DCC)的漢語熟語單位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瑞雪;“動詞+在+地點名詞”結構中的重新分析現(xiàn)象[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2 錢興;新聞標題的節(jié)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牛彥敏;現(xiàn)代漢語“復合動趨式+賓語”的語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美霞;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縮合詞語語素選擇的制約機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5 劉瀅;“去+VP”與“VP+去”的對比分析——兼論語序、位置和不對稱現(xiàn)象[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6 匡臘英;“V雙+N單”的性質及其相關問題[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駱彬;漢語新詞語輔助識別系統(tǒng)的研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樸得環(huán);“動好(了)” 結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9 夏軍;現(xiàn)代漢語省略系統(tǒng)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10 劉杰;現(xiàn)代漢語縮略語論析[D];安徽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丙甫;結構、節(jié)奏、松緊、輕重在漢語中的相互作用——從“等等+單音名詞”為何不合格說起[J];漢語學習;1989年03期
2 高燕;“吧”的詞化過程[J];漢語學習;2000年02期
3 殷志平;數(shù)字式縮略語的特點[J];漢語學習;2002年02期
4 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童盛強,孫曉雯;"吧"的語義發(fā)展軌跡及語法性質[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劉正光,劉潤清;語言非范疇化理論的意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01期
7 梁君英;;構式語法的新發(fā)展:語言的概括特質——Goldberg《工作中的構式》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1期
8 楊永林!100084北京;試析現(xiàn)代漢語中“程度性副詞+非程度性形容詞化名詞短語”結構[J];現(xiàn)代外語;2000年02期
9 王寅;;國外構造語法研究最新動態(tài)[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2期
10 范玲;從“吧”談漢語詞的詞綴化傾向[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亞明;港臺復合縮略詞語結構分析[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李亞明;漢語復合縮略詞語結構分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3 李亞明;港臺復合縮略詞語結構分析[J];韶關大學學報;1998年05期
4 李亞明;港臺復合縮略詞語結構分析[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5 張晨;;關于現(xiàn)代漢語縮略詞語的一些看法[J];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劉志堅!430072,于志芳!430072;Internet上的縮略詞語[J];上海科技翻譯;1999年04期
7 劉萍;縮略詞語基本原則探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8 葉邵寧;漢英縮略詞異同淺議[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9 周志鋒;“援手”伸不得嗎?[J];語文建設;2001年04期
10 王寅;;認知構式語法[J];外語學刊;2011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周洪波;如何看待網(wǎng)絡語言[N];中國婦女報;2001年
2 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室主任 周洪波;網(wǎng)絡語言的位置[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志生;東漢碑刻復音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富天飛;漢韓縮略詞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2 張美霞;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縮合詞語語素選擇的制約機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73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873175.html